音乐剧蓬勃发展状态 将成舞台剧主角

2012年05月25日15:49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去年,中文版《妈妈咪呀》创下13万人次观看、4500万元的票房纪录 去年,中文版《妈妈咪呀》创下13万人次观看、4500万元的票房纪录

  舞台艺术的繁荣,是一座城市现代性、都市性、文艺性最鲜活生动的体现。

  本报自今日起,继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活动“文化品鉴”之后,特推出“文艺新风向”新栏目,与您一起分享文艺演出的最新动态,与您一起品评精品舞台艺术的韵魅,与您一起拔升文艺审美、推动西安舞台艺术的新发展……

  “音乐剧因其具有通俗性、艺术性、娱乐性、时尚性、观赏性、产业综合性发展潜能,随着当下中国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剧场数量和功能性的日渐成熟,必将成为舞台艺术未来的主流。”19日,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作曲家王祖皆在“2012第29届(上海)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上表示。该论坛云集了内地、港台及日本、英国、俄国等近60名海内外音乐剧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

  音乐剧进入蓬勃发展状态

  去年,中文版《妈妈咪呀》创下13万人次观看、4500万元的票房纪录。音乐剧这一西方广受欢迎的大众娱乐形式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台湾音乐剧制作人、乐评人杨忠衡表示,在台湾,音乐剧经过了戏剧界和音乐界各自主导的阶段后,今天进入了一种“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状态,如今的音乐剧的做法、观念都已经深入各个艺术领域,音乐剧在今天的台湾已经成为一种“火车头”剧种。

  《白蛇传》、《蝶》等本土音乐剧的制作人李盾则认为:“舞台艺术发展到今天,中国200多个剧种面临死亡,中国的都市已经形成,全球化风潮不断席卷,音乐剧在这个时代必须‘唱主角’。”

  《剧院魅影》、《猫》、《极致百老汇》等经典国外音乐剧的制作人托本布鲁克曼自2001年就在亚洲开展巡演项目,参与了多部中国音乐剧的制作工作,他说:“如今整个国际都看到亚洲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辉煌的未来,全世界各个音乐剧出品方都期待能够来到中国,与地方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本土音乐剧“三步走”战略

  当前国内音乐剧的制作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原版引进的经典音乐剧,二是海外经典音乐剧的本土化(中文版版权购买),三是国内原创音乐剧,这三部分也是当前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推进的三步进程。

  在原版音乐剧引进方面,近年来,《悲惨世界》、《狮子王》、《歌舞青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等多部世界名剧来到中国巡演,原版音乐剧对培养观众对音乐剧的审美和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文版《猫》的制作人田元介绍说,《妈妈咪呀》和《猫》的制作方式是“完全复制”,即整部剧原样复制西方的剧本、音乐、核心制作人员、舞蹈动作、舞台布景、灯光等元素,由原班制作人马打造中文版。经过了两部戏的经验学习和积累,明年起,亚洲联创预备向“不完全复制”过渡,即取原版的剧本和音乐这两大核心元素,而中方人员参与核心的创作环节,通过这样的制作方式,达到音乐剧人才培养、人才积累的目的。

  田元介绍,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猫》的选角情况——经历过《妈妈咪呀》演出的演员大多数都能够得到此次中文版《猫》的导演乔安的认同,足以说明一部成熟的经典剧作、成熟的制作团队对于本土的人才培养有着非常好的“打磨”作用。

  从1997年就开始着手制作音乐剧的制作人李盾始终着眼于本土故事的音乐剧创作,他创作的《白蛇传》至今演出900多场、《西施》演出600多场。李盾在会上表示,中国已经有许多艺术家在用生命创作音乐剧。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今天本土原创音乐剧还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一些文化上的认同、对于‘真善美’价值观的认同、对于创作者‘真诚’的认同是能够让中国的本土原创音乐剧越走越远的”。

(责编: 羊小米)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