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用自制剧比肩世界艺术

2013年02月21日12:20  北京商报 微博
《卡门》 《卡门》

  国家大剧院[微博]的自制剧精雕细琢,今年的节目排期表上,2月的《卡门》;4月的威尔第歌剧《奥赛罗》,届时大剧院还将开启2013年歌剧节;5月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将有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加盟主唱;7月大剧院制作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将复排;8月内容更丰富,除了将有自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推出,还将举办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歌剧音乐会。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立足于自制剧的艺术完善,日渐厚重起来。

  歌剧《卡门》

  蛇年打头阵

  这是《卡门》的第三轮演出,该剧创排于2010年,国家大剧院力邀享誉世界的国际著名歌剧导演弗兰切斯卡·赞贝罗领衔制作。作为全世界最热门的歌剧之一,《卡门》一向都被看做是歌剧界的“票房灵药”。国外许多剧院面临其他剧目不卖座的窘境时,常常会搬出《卡门》来“救场”。此次国家大剧院特别安排《卡门》在蛇年歌剧演出中打头阵,也正是考虑到了该剧所积累的超高人气。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歌剧《卡门》制作人李志祥表示:“从全世界看来,《卡门》堪称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卡门》也是一部较早引入中国的西洋经典。”

  本轮演出中,饰演卡门的女中音卡拉·德里科夫刚在大剧院版《霍夫曼的故事》中饰演了交际花朱丽叶塔。这位墨西哥与保加利亚混血的棕发美女从小就在拉丁文化中成长,《卡门》的西班牙风格对她来说驾轻就熟,跳弗拉明戈舞更是不在话下。另一位卡门则由捷克知名女中音约拉娜·伏加索娃饰演。大剧院版《卡门》的舞美由英国设计师完成, V字形的墙体不仅能让坐在各个角度的观众把台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还能让台上演员的声音效果发挥到最佳。同时,整个舞台布景让观众仿佛置身19世纪的塞维利亚小城,蜿蜒的街道、古老的城墙、陡峭的崖壁,吉普赛人野外的帐房和篝火,既有大量历史的、生活的细节,又充满了生活气息。执棒本次演出的著名指挥家张国勇表示,“真实、质朴正是大剧院版《卡门》最动人之处”。

  自制剧

  折射超剧场形态

  近几年来,国家大剧院创排的多部歌剧大戏屡屡受到业界瞩目,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歌剧《卡门》无疑是一部能够代表大剧院艺术水准的重量级“戏码”。

  从22岁导演第一版《卡门》开始,美国著名歌剧女导演弗兰切斯卡·赞贝罗已执导过四个不同版本的《卡门》,其中2006年她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导演的《卡门》成为了该剧院的珍藏剧目。2009年,赞贝罗受到国家大剧院邀请来北京执导国家大剧院版《卡门》。

  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戏,赞贝罗把这版《卡门》打造得更大众化,更强调情绪的渲染,其中加入了生动的细节。“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手段,它比政治有效得多,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然后表达某种理念和思想。”在赞贝罗看来,中国国家大剧院排演一个西洋经典歌剧远比引进一个戏更有意义。

  时光倒流回2007年底国家大剧院启用之初,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国家大剧院可以拥有自己制作的剧目,而且能够集结国际级大导演和优秀国外制作团队的加盟,那时整个中国在歌剧的创作、普及以及演出单位的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但是国家大剧院的定位一直清晰,超越剧场形态,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其中艺术生产力是一条重要标准。以国际化的视野整合一流艺术资源,国家大剧院自主创作生产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一年一度的大剧院歌剧论坛上,德国德意志歌剧院院长阿克瑟尔·拜什曾这样表述,“仅仅通过世界知名院团蜻蜓点水般的访华演出,对中国歌剧艺术不可能产生太长远的影响。中国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现在又有了自己的歌剧院、独唱家、合唱团、管弦乐队,在这些基础的条件之下,能够开发出自己的中国特色。”

  正是从《卡门》开始,国家大剧院首次与国际知名导演携手,以赞贝罗为代表的英、法、美、中等多国艺术家的实力加盟,让大剧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歌剧制作模式。因此,歌剧《卡门》可说是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历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院藏剧目

  争艺术话语权

  去年,国家大剧院刚过完五周岁生日。五年来,国家大剧院先后推出了《图兰朵》、《弄臣》、《卡门》、《茶花女》、《托斯卡》、《蝙蝠》、《塞维利亚理发师》、《漂泊的荷兰人》等20部歌剧作品,已经成为大剧院自制剧目中的第一品牌。著名导演弗兰切斯卡·赞贝罗、弗朗哥·里帕·迪梅亚纳、强卡洛,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以及马林斯基剧院著名舞美灯光师弗拉基米尔·卢卡谢维奇,都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舞台上留下他们“打工”的身影,他们的加盟使国际化的制作模式和思路在歌剧制作和生产中充分体现,赋予国家大剧院制作出品的歌剧以全新的生命和光彩。“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请到这些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将世界水平平移到国家大剧院,帮助我们的歌剧制作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

  大剧院制作剧目成功的背后是几年前便开始践行的多个战略,是融创作、制作、策划、演出、营销、传播、观众培养等多环节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国家大剧院 “院藏剧目”的演出日程已经排到了2015年。这样的“院藏剧目”还在以每年6-7部的速度增加,大剧院的目标是50部。“我们有一批自己的院藏剧目,拥有自己的版权,我们将在艺术品质、演出档期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为剧院的经营有着更多的把控。”陈平这样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