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北京3月5日电 以“名院、名剧、名导演”为引进剧目标准的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再度拉开帷幕,3月4日至3月6日,曾因演出《安魂曲》被中国观众所熟识的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将携其又一精品之作——《手提箱包装工》登录首都剧场,演出3场。随后,作为邀请展演的另一组成部分,以色列盖谢尔剧院将在3月8日至10日为北京观众带来世界级经典戏剧——《唐璜》。
戏剧文学性的再度回归 哈诺奇-列文戏剧再现首都剧场
北京人艺从建院之初,就奠定了自己“文学剧院”的传统,“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在剧目挑选时,也紧跟这一传统,首重“剧本”本身。
特别是每届国际戏剧展演的作品,注重剧本的“文学思想性”是它们共同具备的一种特质。这样的选择并不是让戏剧文学化,而是让戏剧有机会回归到最本质的属性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上:用悲悯的情怀极大地安慰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获得极大地满足,在戏剧上得到共鸣。
“黑色喜剧”把话剧艺术提高到诗的高度
2004年,哈诺奇-列文的剧作《安魂曲》被国话邀请首度来华演出,无论是圈内外都引起巨大轰动,掀起国际戏剧热潮。除了卡梅尔剧院演员精彩的演出之外,列文的剧作本身给观众留有很深印象,他大部分的剧作都是基于以色列社会创作,但具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意义,极具戏剧文学性。在项目商谈之初,卡梅尔剧院给人艺众多剧目选择,但最终人艺还是选择了列文先生又一经典之作——《手提箱包装工》,因为这部剧作极具文学思想性,他以最清晰、最残酷也是最幽默的、最深刻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他的剧作善于提出问题,让观众在看戏的同时,自觉地明白“生之无奈、死之悲苦”。
哈诺奇-列文是以色列最优秀的剧作家,他的黑色喜剧多产而富有争议,有很强的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力,又极具诗意,能带给观众很大的震动。他的戏剧创作以写小人物故事居多,都是根据以色列的现实有感而发,所以在以色列赢得了广泛的共鸣,被称为“以色列的良心”。《手提箱包装工》是列文不朽著作之一,它是一个将深刻寓于黑色幽默中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却将人与人之间的“情”和世间最难以解析的“生与死”表达的淋漓尽致。
同《安魂曲》一样,这部戏也是围绕着“社会小人物”展开,以以色列旧居民区为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五个家庭的生活片段,整剧穿插了八个葬礼,谱写了一首旋律哀伤的“情感之歌”,再现了列文戏剧所关注的亲子冲突,让观众深陷戏剧本身,难以自拔。
舞台空间展现“以色列戏剧的中国制造”
除剧本的“文学性”之外,“以色列戏剧的中国制造”也是该戏的一大亮点。无边的黑色是整个舞台的基调,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这样的舞美设计不仅可以把空间留给演员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还把想象空间留给了观众。当观众置身于剧场,留白的舞台让他们更关注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本身的深意,会通过故事情节勾起他们不尽的遐思,唤起他们旷远的想象空间,让心灵深处感悟出一种舒缓畅达的意境深远。该剧的道具也非常少,但极有特点,在不同角度与剧作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小阳台”表面上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但深层次剖析,它又代表着人们感情的间隔与交融。母子被“小阳台”所间隔,也象征着他们亲情上的距离。邻里之间每个“小阳台”的相互连接,也象征着他们感情的进一步交融。这样“简洁、干净”的舞台定会更好的烘托出该戏的意境与主题。
解读“生与死”开掘“人性的富矿”
《手提箱包装工》通过每个家庭的故事,对“生与死”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沙巴太活着却得不到亲女儿们的关心,他生病无人关心,失业被女儿们讥讽,他最爱的人伤他最深;莫尼亚活着却不得不为了妻儿放弃自己挚爱的母亲,内心的自责就像一把刀一样扎入他的心脏,他痛苦,他无助,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对于他们来说,与“生”相比,死亡才是最好的救赎,所以他们看似悲凉的葬礼,是他们生命得以超脱的仪式,也是人对生命最后的无助赞歌。
剧中的人们挣扎在生死之间,不明白何谓生死,既放不下对生的渴求亦怀着对死的恐惧。他们害怕死亡,躲避死亡,殊不知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他们贪恋着生,贪恋着世间的美好,却浑然不知这种生比死还痛苦。
无论《安魂曲》也好,《手提箱包装工》也罢,列文并不是以一种批判形式来讲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而是以一种同情的心态来讲述众多小人物的“事”与“情”,“生”与“死”。同时,他也把这种同情的胸怀通过诗意的舞台空间表达出来。他既恨人类不懂得什么是“生”,不懂如何去“爱”,不懂什么是“死”,又爱人之“努力”,人之“勇敢”,人之“伟大”。他对人生的理解微缩进人生悲喜的长短句,要怎样的练达与通透,才能在缄默的自话中,欲说还休。
今年是首都剧场迈入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第三个年头,从连续两年的原汁原味俄罗斯戏剧到今年的以色列顶级剧院带来的世界级水平的演出,首都剧场将进一步拓宽邀请展演的思路,让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