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青蛇》首演 姚晨夏雨等盛赞

2013年04月11日03:32  新浪娱乐 微博
《青蛇》剧组举杯共庆北京首演成功 《青蛇》剧组举杯共庆北京首演成功
北京首演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北京首演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新浪娱乐讯 4月10日,田沁鑫[微博]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秦海璐[微博]、袁泉[微博]、辛柏青[微博]、董畅等主演的话剧《青蛇》,在国话剧场与北京观众见面,前来捧场的姚晨[微博]、夏雨[微博]、刘涛[微博]、刘威等明星以及众多观众盛赞不已。这一令田沁鑫徘徊、疑虑了近十年的剧目,却成为其十年舞台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在十年前《赵氏孤儿》悲怆的古典气质与《赵平同学》等排练场戏剧的轻松戏谑间,田沁鑫以《青蛇》达到了两种不同戏剧形式的融合与平衡。

  由第41届香港艺术节及第15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委约,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时尚传媒集团、北京文创国际集团联合出品的话剧《青蛇》,3月曾在香港轰动首演6场,前来捧场的刘德华、刘嘉玲[微博]、叶德娴、郑佩佩[微博]、张艾嘉、钟楚红[微博]、吴镇宇、郑少秋、李心洁[微博]、朱媛媛[微博]、谢天华[微博]、马浚伟[微博]、陈法拉[微博]、马德钟[微博]、黎耀祥[微博]等明星及林奕华[微博]、陈果等导演不吝溢美之词,小说原作者李碧华则看过3场不止,足见喜欢程度。据此,该剧此次将在国话剧场连演10场,持续演出至4月21日。

  田沁鑫十年舞台探索,终铸《青蛇》

  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的《青蛇》,原是田沁鑫眼中的一块烫手山芋,李碧华第一次约田沁鑫在上海见面并谈及想将小说改编为舞台剧时,田沁鑫颇有些“避之不及”,“我想象不出主角都是女的,这戏该怎么排。”于是话剧《青蛇》的构想一放就是好几年。在这其间,田沁鑫经历了其艺术生涯中最艰难的探索期。从使其声名鹊起的《狂飙》、《生死场》到2003年上演的《赵氏孤儿》,田沁鑫始终都在文学经典身旁,始终带着她那特有的家国情怀。但在2003年之后,田沁鑫开始了令旁人惊叹的舞台探索,从第一部令人捧腹的“排练场戏剧”《赵平同学》到其后更大胆地尝试《明朝那些事儿》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田沁鑫的舞台探索,新意迭出,引人注目。而《青蛇》,则是田沁鑫十年舞台探索的集大成者。说笑逗乐、插科打诨与凝重的戏剧主题、禅意的舞台诉说相互融合,十年时间,田沁鑫的舞台表达终于自成一体。她要用最轻松的方式接近观众,也要用最深刻的探讨填满剧场,两种看起来极难调和的戏剧表达,在《青蛇》的舞台上并行不悖。

  孤独的理想追求,人生的苍凉

  在田沁鑫的解读下,《青蛇》带上了与小说原著和同名电影截然不同的文学气质。在剧中,妖想成为人,人想成为佛,蛇妖与法海,执着于各自的理想。白素贞志在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以人类社会的封建价值观为自己存世的最高理想,因此身为蛇妖的她,却好善乐施,比人更真挚、更善良;而她嫁与的药铺伙计许仙,则是个满足于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的小人物,他不求大富大贵,也不求轰轰烈烈的情感,一心想要获取的,只是与娘子相伴相依的寻常日子。小青因修行不够,变成人后情欲缠身,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却在精神中追求一生一世的忠贞爱情,而她爱上的,竟是她变成人后第一个见到的法海;法海的人生理想是能修炼成佛,只是他太年轻,不太知道当面对小青、素贞这样的女施主时,该如何处理,何时该起恻隐和慈悲之心。 

  田沁鑫在剧中为我们呈现了意味深长的妖、人、佛三界的欲念和追求。剧中人物各自为自己眼中更高的境界奔忙。他们的生活虽是盘根错节,但他们各自的理想却是彼此独立,他们彼此的精神世界永无交集。“他们都孤独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人生的苍凉吧。”田沁鑫感慨说。

  国际艺术家打造东方[微博]禅意美

  此次,田沁鑫的东方禅意表达依托于一批来自国际艺术家所打造的舞台。生活在英国的德国籍舞美设计师莫尔以江南民居“版筑泥墙”为灵感,在舞台上筑建了高9米、宽14米的三面高墙,这极尽写意色彩的高墙之上,嵌筑着江南的亭台;舞台前长20米宽4米池中,波光粼粼。在演出中,水的极致之美在舞台上得以尽情呈现。三层喷薄而下的水幕,是氤氲的江南气韵、是骇人的水漫金山,也是女性阴柔的象征,在水的衬托下,冰冷坚硬的高墙则成为男性的象征。此外,英国灯光设计师娜塔莎设计的灯光以及中国多媒体设计师冯磊设计的影像,都为《青蛇》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舞台效果,东方的写意之美与西方的精巧冷峻,在香港服装造型师陈顾方及苏格兰作曲家大卫谱写的空灵而悲悯的音乐中,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不一样的表演,不一样的自己

  演青蛇的秦海璐和演白蛇的袁泉,都惊讶于自己在《青蛇》中的表现。她们是同班同学,也都曾与田沁鑫进行过合作。秦海璐,这几年先后与田沁鑫合作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等剧目,而十二年前袁泉出演过《狂飙》,她在剧中《莎乐美》一段中的极致表现,至今令田沁鑫念念不忘。田沁鑫偏爱这两个女演员,因为她们和她自己一样,都是戏曲科班出身。她们俩演青蛇白蛇,再合适不过。舞台上的秦海璐与袁泉,一个带着对情欲和一生一世之爱的好奇,一个带着对三从四德的狂热追求,一个努力释放自己的欲望,一个努力将热烈的情感隐藏于纯净的外表下。秦海璐惊异于自己身上迸发出的妖媚气质,袁泉则带来了十年来最狂放的舞台表演。她们两个,形体之美令人沉醉,性格之鲜明可爱令观众心中徒生爱怜。

  辛柏青,在几年前演《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时,周身上下还带着世俗的烟火气。而这次田沁鑫要他扮演法海,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觉得自己离剧中法海的距离很远。但田沁鑫对他有信心,排练时几乎要被逼疯的辛柏青,最终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颇受观众敬重的法海形象:执着于佛法,却因慈悲惹波澜。这个为理想而毁灭自己欲望的法海,这个在纠结与痛苦中不断向佛法前行的法海,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法海这个角色,改变了辛柏青对自己的看法,他对田沁鑫说:“我爱上了法海给人授业解惑的感觉,这似乎是我一直追寻的人生境界。”

  而年轻演员董畅,是田沁鑫最为惊人的演员人选。这个俊美的男孩儿,塑造了《青蛇》中可卿卿我我,又可在一瞬间为世俗观念放弃爱情的俗世男子。表演之高下,不在年龄,更不在名气,田沁鑫此次挖掘的“许仙”董畅,为诸多堆砌明星的“大制作”树立了值得效法的榜样。

  田沁鑫谈“插科打诨”:借鉴中国戏曲并不为逗乐

  田沁鑫十年来的舞台探索,落在《青蛇》中的影子便是让观众席中笑声迭起的“插科打诨”。这与人们对她“我悲伤,所以我做戏”的印象相去甚远。田沁鑫自己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的回答,她说:“我觉得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里面非常精妙的一个东西,它不是低俗。比如《锁麟囊》里就有着类似的插科打诨。这是中国戏曲里边最自由的一个精神,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恰恰是对中国艺术的一种淡忘。我没有任何迎合当代的意思,只是把最老的东西找出来,不断地让大家去回忆老中国人什么样,老中国戏剧什么样,中国戏剧的精髓什么样。”

  李碧华谈话剧《青蛇》:是小说的升华

  李碧华主动游说田沁鑫将她的小说《青蛇》改编为话剧。田沁鑫之前曾将李碧华的小说《生死桥》搬上电视剧荧屏,而两人合作话剧,此次则是头一遭。李碧华等了田沁鑫好几年,等她“自我觉醒”,等她顿悟到女性的存在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当田沁鑫终于决定改编《青蛇》时,李碧华便已经做好了接受一次“离经叛道”的舞台洗礼。李碧华说,自己也曾经是“离经叛道”的。在80年代中期写成的小说《青蛇》,便颠覆了传统的《白蛇传》。李碧华现在感恩于当年宽容的文学环境,对田沁鑫的舞台改编也是极尽包容。《青蛇》3月份到香港演出了6场,李碧华观看了3场。虽然话剧《青蛇》与小说的情节很多迥异之处,但李碧华却非常认同田沁鑫的解读,她说:“小说比较反叛、妖艳,而舞台剧加入了女性的自省和情欲出路,是另一形式的升华。或者经过每次演出不断修改和完善,可以流传,与‘传统’对着干,好玩。”

(责编: 颜芥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