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小说被改编 80后演员演绎《1988》

2013年08月13日07:30  信息时报
话剧《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主创都是年轻人,他们希望能带给观众反思。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奕娟) 继《光荣日》之后,由韩寒又一部同名小说被改编的话剧《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将于9月5、6日登陆广州黄花岗剧院。这部作品中,韩寒首次尝试“公路小说”这一概念。演出邀来新生代戏剧导演邵泽辉,及一众“80后”演员共同打造。

  话剧展现“在路上”精神

  韩寒小说《1988》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述了主人公在路上的见闻,并穿插了过去的回忆和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

  导演邵泽辉从IT界高级白领转型为青年导演之后,一系列的舞台剧作品迅速让他被业内的专家前辈和普通观众认可。

  邵泽辉曾参与策划并组织“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受邀赴韩国首尔“亚洲导演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导演《第三帝国的恐惧和苦难》、《如果,世界瞎了》等剧,大获好评。

  谈及与《1988》结缘的经过,邵泽辉坦言是一种机缘,“当时韩寒车队的朋友拿到了该书的改编权,便找到我来排这部戏。我们认为话剧的重点是展现一种‘在路上’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达成共识的。”

  刻意拒绝“戏剧性”

  邵泽辉第一次尝试将流行小说搬上话剧舞台,他表示:“小说比较有时代感和当代感,贴近生活,反映了一种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思考。韩寒已经拥有足够的人气,希望艺术是社会的锤子,能够打破话剧固有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做话剧不应该以商业价值为目的,而应该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小说行文在保持辛辣、犀利的同时,趋向严谨、冷静,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无力感。

  邵泽辉称在改编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尽力遵循这种表面看来“平淡、简洁、安静”的叙述风格,拒绝刻意地制造喧闹的“戏剧性”。

  为了营造舞台的“抒情性”,话剧《1988》将一些奏鸣曲、小夜曲等古典音乐融入配乐之中,还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时空转换等富于写意性的部分。

  不会刻意延伸怀旧内容

  小虎队,圣斗士,红领巾,绰号,彩色的弹球,穿淡蓝色裙子的隔壁班少女……是作为80年代出生的孩子最真挚的回忆,如何将书中的这些温馨场景展现在舞台上呢?

  导演邵泽辉说:“这些回忆的部分,将在舞台上展现,但并不会为刻意的讨好观众顺应市场而在怀旧题材上延伸,只是愿望观众看到一些特定时代特有的影子,更加贴近生活,使话剧作品有着同小说一样的时代感和当代感,反映当下的生存状态,引人思考。”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