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利略传》1979
◇编剧:布莱希特
◇导演:黄佐临、陈顒
◇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这是新时期第一次排演布莱希特的作品,导演为这部话剧提炼的主题是“打破神的权威,确立人的尊严”。伽利略的台词“需要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在当时正在歌颂英雄的戏剧舞台上道出,振聋发聩。从此之后,布莱希特几乎成了中国戏剧人冲破现实主义牢笼的精神领袖。
《假如我是真的》1980
◇编剧:沙叶新
◇导演:汪人达
◇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该剧上演于1979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写的是无业小青年冒充高干子弟,到处招摇撞骗。当时,揭批“四人帮”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话剧舞台的两大主题,《假如我是真的》却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触及了体制问题。
《绝对信号》 1982
◇编剧:高行健
◇导演:林兆华
◇剧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新时期第一个小剧场作品。舞台上,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和人物两两之间的心理交锋,交替出现,以鲜明的舞台实践打破斯坦尼关于“演员和观众之间,不能直接交流”的清规戒律。
《WM(我们)》1985
◇编剧:王培公
◇导演:王贵
◇剧团:空政话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WM(我们)》是一代知青的“青春祭”。WM是我们,倒置的人和复归的人,男人和女人。剧本语言大胆泼辣,百无禁忌,剧中人可以当众放屁,换月经纸,可 以对“批林批孔”和“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大胆嘲讽;舞台呈现极富现代感,缚在演员手腕上的彩色布条代表了四季的流转,大地震来临的时候,舞台上一个倒挂 的破板凳,极形象地传递出地动山摇。
《暗恋·桃花源》1986
◇编剧:赖声川(blog)
◇导演:赖声川
◇剧团:表演工作坊
一部以悲剧和喜剧的互相干扰为原动力的拼贴作品,导演赖声川主导的“即兴创作模式”给正在萌芽的台湾新剧场带来新模板。该戏前后排演9个版本,其中 1992 年电影版,以盗版形式在内地广为传播,影响了一代内地文化人。2006年《暗恋·桃花源》内地版,目前巡演已过百场,再掀高潮,有评论将其与《茶馆》、 《雷雨》并列。
《桑树坪纪事》1988
◇编剧:陈子度、杨健、朱晓平
◇导演:徐晓钟
◇剧团:中央戏剧学院
“寻根戏剧”的集大成者。也是徐晓钟导演作品的代表作。在桑树坪这个贫穷的乡村里,人们既是苦难的承受者也是围观者。“歌队”在舞台上被运用得相当贴切,每当他们围成一圈便是最冷漠的看客:男人用自己的妹妹换妻;丈夫让妻子当众脱下裤子……
《恋爱的犀牛》1999
◇编剧:廖一梅
◇导演:孟京辉
◇制作人: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先锋”戏剧成功市场化的开端。
《生死场》1999
◇导演:田沁鑫
◇剧团:中央实验话剧团
刀马旦出身的田沁鑫把中国戏曲之美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舞台上,叙事不受时空之限,一个人想到什么,他的思绪就出现在舞台上;民族性格中的冷漠与血性像红高粱酿的烈酒泼洒在舞台上。
《切·格瓦拉》2000
◇编剧/导演:集体创作
2000年底戏剧舞台掀起 “姓社姓资”的讨论,切·格瓦拉从此被制造成中国的一枚时尚符号。《切·格瓦拉》在戏剧形式上无多创新,它在世纪之交掀起的旋风,只是因为它一下子点到了时代的困惑,满足了被时代的风云际会吹乱了头发的普罗大众们表达和宣泄的愿望。
《厕所》2005
◇编剧:过士行
◇导演:林兆华
◇剧团:国家话剧院
在消费时代裹挟着人们的欲望如过山车一样,轰轰向前的时候,过士行发现了时代华丽袍子上的漏洞,并用充满东方式禅机和西方式荒谬的剧作,把日常生活的断裂呈现在舞台上。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