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好人》之前——频临绝境
一直以来,国人都有个误区,以为一部文艺片只要在电影节获奖,就一定可打开国际市场,带来好的销售成绩,以至于无需国内市场即可收回成本,甚至盈利。其实,这不仅不是必然的规律,相反这种想法简直如童话一般不切实际,妄言影片靠海外版权收回投资的说法,基本上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充满尴尬。
事实上,绝大多数获奖文艺片都不可能通过国际市场收回成本,能拿少许奖金已算幸运;能带动dvd电视发行算是不错;而能进入院线发行就属于凤毛麟角了。至于院线发行还赚到钱的,那就是百里挑一了。即便是作为国内艺术电影领军人物的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以前,也并未在国际市场上尝到太多甜头。
要知道文艺片市场也分主流和非主流,占据主流的是永远是那些有制作精良,有大卡司画面美轮美奂,故事震撼人心的欧美影片。如大家熟知的《天使爱美丽》、《美丽人生》、《放牛班春天》。华语片从来不是主流,曾突破重围的只有《花样年华》、《霸王别姬》、《卧虎藏龙》这样的精良巨制。
而贾樟柯,一直以来坚持固定机位的长镜写实美学风格,淡化叙事,影像强调纪录品格,在文艺片里其实都属于晦涩难解,观赏性欠佳的那类。而这除了跟其高端美学追求有关,一方面也因为其制作资源的局限。所以此前贾樟柯的影片虽能进入法国乃至美国的艺术院线,但发行规模与票房成绩都差强人意。《站台》遭遇市场滑铁卢之后,贾樟柯一直难以争取更大的投资和制作资源,始终只能以高清转胶的模式前期拍摄以极低成本来完成制作,进入一个低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而自《站台》结缘的日本投资方北野武事务所也只合作了两部电影,便互道珍重。
不得已,贾樟柯与上影厂合作了其首次得以国内公映的《世界》。同样是极低成本、同样的美学风格,不同的是贾樟柯利用了世界公园的绝佳创意让影片有了宏大的意义格局,但《世界》国内票房依然惨淡,进一步破灭了其打开国内市场、进而拓展国内融资空间的希望。国外市场方面,《世界》因为未能入围戛纳影展,威尼斯也未有斩获,同样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为了生存,他甚至不得不参与拍摄纪录片《东》,而这万万没想到让他绝处逢生。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电影手册第四期之贾樟柯生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