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三钗》之大片评鉴:华语高概念影片的典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7:46  南都娱乐周刊微博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
《十三钗》之大片评鉴:华语高概念影片的典范故事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

  故事与主题

  影片《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故事大体上沿用了原著:一群妓女为了躲避南京沦陷的战乱而来到了教堂,于是与教堂里的女学生等发生了冲突、对彼此逐渐理解与认同,最后为了女学生而勇于牺牲自己??

  影片还融入了一群中国军人保护女学生而抗敌牺牲的故事线,一同带出了“牺牲”的主题故事。而这个主题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较为普适性的(好莱坞大片一般都会有一个普适性的主题,如《蜘蛛侠》系列的成长、选择,《指环王》系列的成长、正直、勇敢等),因为无论是战乱时代还是和平时代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取舍的选择,而当选择了某一面时也意味着可能要“牺牲”另一方面。《金陵十三钗》将故事置放于1937年12月中旬南京沦陷时的非常时期,以生死的对立放大了这个牺牲的主题,也带来了一种崇高感。

  当然,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通过一群人冒死进入战场救一个人来反思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而《金陵十三钗》则几乎舍弃了反思这条暗线,反而是通过人物的牺牲行为而进行了赞美。

《十三钗》之大片评鉴:华语高概念影片的典范战争与场面

  战争与场面

  1937年年底的南京沦陷是小说与影片的背景,自然少不了惊心动魄、生死一线间的战争戏。影片开场时便是佟大为(微博)扮演的李教官带着战友们为了保护女学生而进行的伏击战,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精良的枪支装备(包括狙击枪、手榴弹等)、日军的长枪甚至坦克,轮番上阵,并结合了制高点的狙击战及狭长巷战的不同特点,制作出扣人心弦、剧力万钧的战争戏。其中的多场爆炸场面,包括“董存瑞式”的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的近距离大量炸药包的炸坦克场面,不仅呈现出军人的勇于抗敌的精神,更是在特效团队的渲染下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影里的同类战争场面。

  而另一段主要围绕着教堂的战争戏,虽然依然有爆炸,但更侧重于狙击战的方式,并通过剪辑、声效,以及静与动的结合来烘托战争的气氛。

  另外,影片的声效很突出,尤其是对于战争场面的渲染、烘托时。即使是第二场战争戏孤军奋战的李教官面对众多的日军时,导演常是用近于无声的声轨来突出人物在这非常时刻的注意力的非常集中,再以爆炸场面、声效来强化战争的感染力。

  配乐与声效

  配乐早已被证明是可以促使情感和节奏融入图像的、高效的辅助手段,而优秀的配乐家则能够将观众的心紧密地扣合于银幕的空间、情感氛围中。

  影片是以南京沦陷为背景,当时依然充满着枪炮声(出色的音效也让枪炮声不时地隐隐约约出现在背景里,衬托出情境),而贯穿在影片始终的,便是带有点丝丝安魂曲味道的配乐,使得情境进一步地交融一体,烘托出影片的较为忧伤的基调。

  影片还为妓女们及女学生们创作了不同的主题音乐。前者是《秦淮景》,这很自然地切合这些妓女的身份、经历,再加上较为旖旎的画面,反用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古诗典故(影片中还提到这句诗),而画面、歌词又与当时的现实形成了不小的张力,就如《天涯歌女》这首主题曲在影片《马路天使》里的运用般;为女学生们创作的主题音乐则是唱诗班的教堂音乐,带有宗教的色彩,但整体上给人一种很纯洁的感受。

  人物与色彩

  人物是将观众带入、融入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而《金陵十三钗》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对于人物进行了较多改造,尤其是体现在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约翰·米勒这个贯穿影片始终的角色上。

  原著中为女学生、妓女们提供保护的是教堂的英格曼神甫,他也是一个近于禁欲的人物。但电影里已经安排他死于非命,身为“入殓师”的约翰-米勒为了金钱而卷入了进来,并在故事的“开端”阶段刻画出他的贪财好色的性格特点,为后半部分的性格成长、变化埋下了伏笔?文似看山不喜平,电影也类似,主要人物的性格变化不仅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成长或带出影片的主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戏剧化的冲突。

  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尽管张艺谋的创作由八十年代初迄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作品也由早期的“民俗风”发展至现在的“商业大片”,但导演的个人风格特色依然清晰可见。

  如色彩的使用,《红高粱》、《英雄》甚至《三枪拍案惊奇》时都将色彩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到了《金陵十三钗》同样是被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与个性,如妓女们的旗袍,便是以非常艳丽的颜色为主,这也与女学生们的灰色服装形成对比。又如女性的抗争的主题,曾在《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里一再出现,而《金陵十三钗》同样让妓女们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于时代与命运的抗争。

  另外还有一点是“铁屋子”的意象。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描绘了一个“铁屋子”的意象,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都一再放大了“铁屋子”的那种“闷热”与濒临崩溃感,而《金陵十三钗》也同样是将教堂、南京作为一个死气沉沉的“铁屋子”,最终的出走延续了张艺谋的一贯主题。

  综合评价

  大投入、大制作、大发行、大市场的国产商业大片是新世纪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但与近于全民狂欢式的“大片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口碑往往很差,特别是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

  但这部《金陵十三钗》无疑是张艺谋继《活着》以后最好的影片。影片借鉴了好莱坞“高概念影片”的成功模式,将一个关于“牺牲”的主题放在南京沦陷的历史大背景下,通过个体的命运来强化其戏剧性冲突与张力;再加上大投入的技术支持,影片的战争场面非常的逼真,强化观众的现场感与体验感;陈其钢(微博)与美国的小提琴演奏家约舒亚·贝尔合作的配乐,则有效地烘托了影片的情感气氛,将主题一步步地推向高潮。

  更难得的是,张艺谋在影片里还保留了一贯水准的风格特色,并没有因为刻意的强化“大片”而淡化风格,反而成为既有商业性又有强烈的作者风格的作品。

  无疑,《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在《活着》以后最好的影片,也为2011年度的华语大片作出了一次优秀的表率。文_阿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