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陆川,其对应词必定就是《寻枪》,这部电影从一开拍就引来了各方关注,殊不知,陆川也是刚刚热播完的电视剧《黑洞》的编剧之一。《寻枪》与《黑洞》的内容就像南极与北极一样毫不沾边,但共同点就是都具悬念,都好看。近日,在陆川为《寻枪》忙得“无穷疲倦”时,他讲述了他的《黑洞》与《寻枪》。
-关于《黑洞》:我能成为一个好编剧
接下《黑洞》是在《寻枪》的剧本改了九至十遍基本完成之后,那时还没找到投资商拍《寻枪》,拍了一部16毫米的电影《情不自禁》,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与《黑洞》是同一人,因此就被请来做《黑洞》的编剧。当时的《黑洞》还是一部乡村题材,是写法院院长的儿子强奸民女的故事。对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寄予厚望,陈道明也希望以这部电视剧来改变形象,他很想拍一部都市警匪片,扮演一回智力型的“黑老大”,大家觉得这个本子要大改才行,而我的强项就是编故事,于是,这个本子就被重新写了。
首先是背景放到了沿海城市,其次当时正值远华案纷纷扬扬,在看了很多关于远华案的材料后,我又去了北京海关了解了不少知识,一切都准备好后我把自己憋在宾馆里呆了45天,足不出户,房间里贴了一墙的纸,全是剧中几十个人物的各种复杂关系。剧本是边拍边写,到后来为了赶进度,几乎是一天就要写出一集,那时我一天要疯狂打一万字。到最后我都写得得了植物性神经紊乱症,看见电脑屏幕就想吐。
写完《黑洞》之后的最大收获就是编剧水平提高,我突然觉得自己触类旁通,对把握几十个人的复杂关系及剧情等都有了新的认识。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多么好的导演,但我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编剧。
-关于《寻枪》:你不会在看它时想睡觉
《寻枪》终于在近日得到了发行许可证,就像是孩子终于有了户口。《寻枪》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真挚、真实、有力量。我对票房没有什么期待,但我想说的是,《寻枪》绝对是部好电影,它关注的东西不一样,它好像是一盘不错的川菜,不但辣嗓子,还能辣到你心里去。我很高兴的是看过的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好看。它不是一个导演自恋的结果,而是会打动很多人。而且《寻枪》的剧本在台湾得了奖,他们的评语是“充满悬念,有张力”。我很看重这点,它证明《寻枪》是个好故事。我还要再一次夸我们年轻的乐队,这是支年轻的乐队,但你会被他们的音乐打动。在以前看片时,有人认为电影中的贵州口音和节奏过快会影响观众的收看效果,现在我们在影片中打了中文字幕,别人认为节奏过快的地方我们都做了重新剪辑。
-关于电影:电影就是要好看
拍电影就是要好看,我希望别人夸我的电影就是好看。所谓的好看,不只是故事性强,我们看过不少好莱坞烂片,但不少烂片故事性也很强,所谓的好电影,应该是信息量大,情感饱满,是电视剧和话剧都无法达到的,有一种电影的精神在里面。我不想做多么深刻的电影,而是想做感人的。有人问我是不是因为在大学时学的是外语专业才比较偏好好莱坞,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吸引我进电影院的除了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外,就是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电影。我认为中国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它身上有许多层不该有的衣服,要求这样那样,而没有彻底解脱,纯粹为电影精神服务。电影就是要好看,它不该有太多的附加意义在里面。拍电影的目的就是让观众舒服,看完感觉很爽,让眼球也能桑拿一把。电影应该是好看之余潜移默化地对观众形成影响。
-关于风格:追求的风格永远是别人的风格
我没有想过自己的电影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我很欣赏《阿甘正传》的那句话,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什么滋味都有,你不会知道下面那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我觉得风格不是追求来的,而是你长时间的一个积累,等你到了一定岁数,反思过去时,才或许会对自己的风格有所评判。追求的风格永远是别人的,我更尊重个人的感受。
-关于打算:有网友帮我
我并没打算自己导演的每部戏都由自己来编剧,找剧本对年轻导演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没什么人帮你,我现在只能自己一部部地看,一部部地找。但好在有许多网友帮我,现在就有一部网友的剧本我们正在讨论,虽说还不成熟,但总之,我的下一部题材仍会是自己熟悉的。-文/本报记者张嘉 萧扬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