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投资2000万元的《理发师》让陈逸飞和姜文突然翻了脸。新年伊始,消息不断:影片停机、导演出走、姜文发表公开信、陈逸飞回复声明……两个腕儿突然掰起了手腕,究竟发生了什么?
记者:“您最想和什么样的演员合作呢?”
陈逸飞:“规矩的。”
陈逸飞:他不懂“规矩”
采访/本报记者王娜力
1月12日晚,记者拨通《理发师》导演陈逸飞的手机。他说这段时间正在上海潜心作画,“一连画十几张,西藏题材的。”不管谈到什么,他的语气始终很平稳,“回过头看,不就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嘛!”半小时的专访,他反复提到了“投资方”、“规矩”、“合同”,却没有“姜文”两字———自始至终说的只是“他”。
“我买了《理发师》”
这个剧本是我挑的,我买的,我改的,投资方也是看在我的份上投的钱!我自己呢,也是第二大投资方。你知道,几家投资方都是很厉害的,不过我们大家都是朋友。影片预算总投资不到2000万,但超支的部分由我来付———他的电影,每一部都要超支的,这个你是知道的吧?
这次4家投资方决定停机,是正确的。幸好现在片子才拍了1/5,要是拍了4/5再停,那我可就惨了!
“他不懂规矩”
我和他的分歧,主要是因为生活态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
我觉得,大家要按照“行规”来办事!所谓“行规”,不是比谁资格老。他不要忘记,谁是投资方,是投资方哎,地位是不同的!
现在,我是第二大投资方,我是导演,我是执行导演———合同上就是这么签的。我的脾气,你们也是知道的,我的做法就是按规矩办事,按行规办事,按合同办事。
当然,我也是拍过电影的嘛!算起来,从影经历也有10年了。
“是我选错了人”
《理发师》里有两个男主角。其中,葛优是我的老朋友了,是哥们儿。
怎么会想到用他?因为葛优?不,葛优才不会推荐他呢!
我没认真看过他的电影,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只觉得这个人还可以用,这个角色可以让他演……不谈了,这里面有我的问题,是我选错人了!
“他和谁合作都这样”
我表态,我觉得像他这样发公开信是不合适的,投资方也不希望他这样做———我也是投资方。不过,这就是他的性格,他跟陈凯歌合作不也是这个样子吗?他和很多人合作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谈话是在元旦前。韩三平厂长说,本来帮我约了和他这个星期面对面谈,但是他拒绝了———是他不谈嘛!
就算要协商,我也不会让步。不会的,谈不上嘛!我这个人是很顾全大局的,不是我宣布不拍,是投资方共同决定的。
“最糟就是换班子”
我只知道电影是一定要拍下去的,最糟糕的结局就是换班子———当然是演员班子!
换谁?我不知道,我现在心里没数。
姜文:“未来的作品会说明一切。”
姜文:他不靠电影挣钱
可以确定的是,从一开始,姜文,这位中国大陆电影界最负盛名的男演员,就低估了导演陈逸飞。从合作之初到现在这个局面,姜文终于对陈逸飞逐渐有了认识,虽然这些“认识”让他愈加茫然。2002年11月剧本八易其稿陈逸飞他不靠电影挣钱
“陈逸飞他不靠电影挣钱。我始终觉得超越了吃喝拉撒的更高层次才是艺术,只有把生活的基本问题解决了,真正的艺术才能来到你身边,进入你的眼睛———而且,不靠这个挣钱并不说明他的电影不挣钱。”
2002年11月《理发师》开机陈逸飞还是导过一些片子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陈逸飞还是导过一些片子的,八九年前他就拍过一部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后来还导过一些作品。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我不认为导演有什么专业、业余之分。”
2003年1月《理发师》停机我和导演沟通有问题
“我没有什么私心杂念,只是觉得我和导演沟通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但我演《寻枪》的时候和导演也有过沟通上的问题,后来不也挺好的?”
2003年1月11日“公开信”出世陈先生走了
作为监制和主演,为对各投资方、导演及未来作品负责,我努力在拍摄中杜绝所有与拍出一部优秀电影和专业操作相违背的一切隐患。在此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会产生急躁情绪,也谈不上多大的是非,更谈不上谁给谁道歉的问题。我认为愿望只有一个:拍摄出一部优秀电影!”
翻脸究竟为什么?
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惟一公开的,是一名匿名剧组人员主动向北京一家媒体爆料:“去年12月26日,拍葛优与女主角周韵结婚的戏。姜文看了周韵的妆,认为太淡。周韵听了很不高兴,因为她和导演都认可这个妆。前几天拍另一场戏时,周韵有自己的想法,但姜文让周韵按他的意思演,周韵服从了,但很不高兴,还私下说他干预得太多了。
“这天,周韵和姜文顶撞起来。后来她一直哭,还说要回北京,不演了。28日晚,又拍这场戏,陈逸飞导演没按姜文的主意拍。戏一拍完,姜文就出去拍桌子,拍摄中间又冲进来,两人又发生了冲突……”
听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一个新人,还是由姜文力荐演女一号的,怎会如此不买账?再说,新人和大腕吵架,最后被炒掉的却是大腕,这合情理吗?最后,那个爆料者也行迹可疑:“正好”在姜文公开信到达报社后打来电话,“正好”觉得“报道不实”想“说出真相”……
姜文究竟在干什么?
“姜文想干什么”跟“想要姜文干什么”是两回事。他因为“喜欢这个故事”加入剧组起,事情就在朝陈逸飞不喜见的方向发展:剧本八易其稿,因为每次讨论他都有新的灵感;推荐“合适”人选,从女主角到编剧到摄影到化妆几乎包办;接着就是不停地“给剧组提建议”。姜文这种作派由来以久,在拍《寻枪》时,他就说“(导演)陆川是《寻枪》的妈,我是《寻枪》的爸”。
显然姜文的确很喜欢《理发师》这个故事,就跟他喜欢《寻枪》一样。所以他一腔热血,什么都想干,编剧、监制甚至导演。这种“指手画脚”被导演陈逸飞直斥为“不懂规矩”。尤其是在他“挑了、买了、改了本子、拉来了钱”之后。出钱出力,酝酿足了感情想亲执导筒,临了却被个演员呼来喝去,他肯吗?
所以姜文咬定他是“监制”,陈逸飞咬定他不是,因为“合同没写”———有头衔便有权,没法不锱铢必较!
规矩究竟是什么?
说一名资深演员“不懂规矩”,似乎牵强。合理的解释是,双方对“规矩”的理解不同。
与其说陈逸飞是画家,还不如说他是画商更妥贴。商场中打惯滚的人,自然把合同看得重于泰山,不按合同办事,就是不懂规矩。
而到了“艺术青年”姜文那里,“规矩”就是艺术高于一切,何况他确实对电影能说出大道道来。也许在他看来,“安插亲信”也好,“指手画脚”也好,什么都比不上能做出一部优秀的电影重要。他像是不通人情世故,更多的也许是不屑于在这些世故上浪费精力。文/闻佳
《理发师》2月底将重新开拍是否换姜文4家投资方说了算
陈逸飞的6点声明
1月13日中午,就在本报即将截稿的前一刻,《理发师》投资人之一、导演陈逸飞约见《申》报记者,就《理发师》停拍一事发表了6点声明。
一、《理发师》将于2003年春天重新开机。具体时间可能在2月底。我有信心将它打造成2003年最出色的电影。这部作品将很有可能获得比《人约黄昏》更多的国际国内奖项。
二、重新开机后,是否还是用姜文担任男主角,须由包括我在内的4个投资方共同商议决定。
三、如果换姜文,顶替出演男主角的演员将依照3个标准来挑选:1、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能与剧组融为一体的。2、知名度不在姜文之下的。3、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排除港台演员。如果要举适合的对象的话,比如梁朝伟等。
四、《理发师》停拍,过程中不存在谁擅自脱离剧组的问题,这是4个投资方共同作出的决定,而且在实施时通知了各方人员。
五、《理发师》停拍的原因不仅仅是主创人员艺术上的隔阂,更多的是彼此对电影创作机制的不同见解,在这个问题上,我坚持:首先是制片人中心制,其次是导演中心制。
六、《理发师》剧组中的确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混乱,其根本原因是主要演员未能给其他创作人员以应有的尊重。主要演员无理骂人的现象屡屡发生,导致服装、道具等创作人员不堪忍受要求撤组(甚至放弃片酬)。同时在拍片经费的管理使用上也出现混乱,作为投资人的我竟无法了解财务状况,对有些莫名其妙的开支毫无所知。而影片也一再超支,如果按照原来的势头,将无法收回成本。
就《理发师》停拍事件,陈逸飞通过《申》报发表6点声明———
姜文:我们就是这样“分手”的
2002年11月至12月底的外景拍摄中,我们仍保持原有的热情进行着紧张而热烈的工作。主创和男女主演的工作多次得到导演的肯定。我们当然难以忘记监视器前的导演陈先生那阵阵热烈而满意的掌声!难以忘记看完样片后陈先生的三个字“非常好!”
直到2002年12月28日摄制组主创会议上为工作发生了较大争论后,大家包括陈先生均表示可以继续葛优周韵婚礼那场戏的拍摄。然而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陈先生走了……回北京了……我们陷入茫然……
《理发师》
原著:凡一平导演:陈逸飞姜文在片中主演“理发师”陆平,葛优则演姜文的情敌、儒雅的国民党师长叶江川。毕业于中戏、此前在《天地英雄》出演了一个小角色的新秀周韵,饰演女主角宋嘉仪,小镇上一个理发师的女儿。这一干人等中到底有没有人会出局?谁会出局?现在还是未知数。
《理发师》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生活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主人公陆平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理发师,对所有人苛刻的理发要求,陆平都能使其满足。无论对平民、高官还是纨绔子弟,他都一视同仁,但他的命运也因他的理发绝技而发生着跌宕起伏的变化。他从上海逃难到一个江南小镇,从理发师做到将军,又从将军变回了理发师。但对宋嘉仪来说,无论陆平是什么身份,无论自己是否嫁人,她都深深爱着这个理发师。文/本报记者黄飞珏、摄影/江乔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