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情人节之夜,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又迎来了颁奖晚会。颁奖晚会会场外聚集的观众比开幕式当晚还多,但缺少了鼓噪的年轻示威者,场面显得有点沉稳有余活泼不足。
拿到颁奖晚会入场券的人安静地排队入场,红地毯上匆匆晃过一个又一个当地名流的身影--没有明星,他们就是主角。
突然,从会场大门左边的小路上杀出一彪人马,大约20人左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他们的共同点是:一丝不挂,赤裸的身上刷着抗议的口号。这群裸体示威者在观众们的惊呼声中冲上红地毯,面对候在对面的无数摄影镜头摆出各种姿势。半分钟之后,从会场里面冲出10多名被绿制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警察。裸体示威者们见状,掉头就跑。一群白晃晃的人在前面跑,一群绿油油的人在后面追,这样的怪异景象哪怕在电影中也很罕见。
这段小插曲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场内观众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么戏剧性的一幕。但场内也有自己的精彩。颁奖晚会刚刚开始,主持人和电影节主席科斯利克正在台上说着事先准备好的笑话,观众们也习惯性地给予掌声和笑声,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二楼右侧忽然冲进一个头发染成红色的年轻人,手持大喇叭开始对着舞台喊话。他先用德语喊,好像还是教育应当免费之类的口号,喊完之后好像换成英语又念叨了一遍,但实在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这时警察冲了进来,要将他往外拽,正在拉拉扯扯的时候,科斯利克主席对着台上说了些什么,警察的动作就慢了下来,红发青年得以继续发表自己的宣言,下面的观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他的英语太烂了,"后面一个老太太用英语向记者抱怨,她自告奋勇当起了记者的翻译,"他的看法很精彩,这里也是一个最适合将他们的声音传播出去的地方,但他的英语实在太烂了。"老太太说自己是绿党成员,他们完全支持学生的努力。她还说,科斯利克主席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派,所以很慷慨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红发青年的演讲持续了将近5分钟,才在掌声、口哨声和欢呼声中被警察带离会场,颁奖晚会终于正式开始。
与奥斯卡、戛纳等活动不一样,柏林电影节的颁奖晚会没有悬念。所有的奖项已经在下午公布,晚上是很纯粹的颁奖。
韩国导演金基德看到当地媒体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感觉得奖没有什么希望,当天中午已经启程回国。金基德正在巴黎机场转机的时候,组委会终于找到了他,让他回来领最佳导演的银熊。于是金基德快马加鞭往回赶,颁奖晚会已经开始了,他才赶到柏林机场。所以金基德上场领奖的时候,来不及换上礼服,一身牛仔装,在一片礼服中显得非常特别。
金基德是亚洲电影在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惟一的获奖者,大部分奖项都给了美洲人,尤其是南美人。阿根廷影片《失去的拥抱》是大赢家,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主角两尊小银熊,这是媒体与评委会惟一看法相同的影片。
《可爱的玛利亚》也获了两个奖,但成色都有点低。一个是奖励处女作的阿尔弗莱德-鲍尔奖,不发熊,而给一块奖牌,另一个是最佳女演员银熊奖,但女主角凯特琳娜-桑迪诺-莫雷诺是与美国的查尔丝-塞隆分享此奖。这是一部哥伦比亚的电影,在电影领域,哥伦比亚作为一个国家,远没有美国那家同名电影公司来得知名,在这部影片的记者会的台下,我就听到两个美国记者拿这件事编段子开玩笑。作为一部处女作,这部电影非常出色。故事讲的是哥伦比亚一个小山村的17岁花厂女工玛利亚不安于平凡而贫穷的生活,当了毒贩的"骡子"--将毒品吞进肚子带入美国。玛利亚的第一次美国之旅就很不顺利,她在机场被抓住了,但警察发现她已经怀孕,没法对她进行X光检查,她侥幸过关。但与她同机前往美国的另一位"骡子"则没这么幸运,包裹毒品的塑胶袋在她体内裂开,她送掉了性命。玛利亚的美国之旅让她迅速成长起来,最后,为了体内胎儿的未来幸福,她决定留在美国。导演乔舒阿-马斯顿在处理贩毒这个题材的时候,没有像更多的此类题材影片一样,着力展示暴力的元素,整部影片没有出现一把枪,毒贩也都充满人性。"虽然与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但在哥伦比亚,毒贩们就是这样对'骡子'的,他们更像是一个充满人情的公司老板,而不是凶恶的黑社会,我只是把真实的情况尽量地展示出来。我想,这样有助于让我们思考这些女孩子的命运,而不是更吸引人的毒品交易。"导演乔舒阿-马斯顿说。
早在2月12日,记者们之间就在传言,去年的金熊奖归了一部水准平平的德国电影,今年科斯利克主席决定继续偏袒德国电影,会将小金熊交给德国影片《勇往直前》。下午电影节举行了记者会,宣布了这个结果,传言变成了事实。会后,当初预言《勇往直前》会获得金熊的记者,得意洋洋地到处找人收打赌赢的钱。
美国电影《日落之前》这次一无所获,这多少有点出乎之前舆论的预料。科斯利克主席认为这部影片是本届电影界"迷人"影片的代表。9年前,导演凭借小成本独立影片《日出之前》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日落之前》算是《日出之前》的续集。美国男演员伊森-霍克和法国女演员德尔比扮演的角色9年以后在巴黎再次相遇,一起怀念当初的浪漫一夜以及9年来大家的变化。影片情节就是这么简单,80分钟的电影就讲了80分钟内发生的事情。两人在巴黎街头边走边说,巴黎的街景在他们身后不断变化,让观众很难感觉到影片使用的几乎全是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日落之前》的对白基本上由伊森-霍克和朱丽-德尔比撰写,对白精彩幽默,令人回味。影片放映结束,全场爆发出今年柏林最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影片记者会人满为患,连所有的过道上都挤满了记者。在等待剧组到来的间隙,台下的记者们在热烈讨论,"精彩"、"浪漫"、"近年最好作品"之类的评价不绝于耳。但可惜的是,这样一部浪漫到极致的作品可能适合威尼斯,但不适合政治化的柏林。
严格来说,今年参加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德国影片,水平都未见高明。获得金熊的《勇往直前》还算差强人意,另一部《夜歌》能够入选就实在有点对不起电影节的名气了。《夜歌》讲述了一个妻子深夜归来,与在家守候的丈夫之间彼此猜忌的故事。影片故弄玄虚,枯燥乏味。影片中,妻子不断哀求丈夫第二天再继续他们的对话,先去睡觉,"我们睡觉去吧"这句台词在片中至少出现了20多次。后来,"我们睡觉去吧"每次出现,全场就爆发出一阵哄笑,还有观众跟着大声喊:"我们睡觉去吧!"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导演:"你认为自己拍的是艺术片,但为什么全场那么多笑声,更像是喜剧片。"恼羞成怒的导演脸胀得通红:"你们都被好莱坞搞坏了鉴赏力,没法欣赏真正的艺术!"这个回答引来记者们哄堂大笑,令导演几乎崩溃,他狂吼:"我不是在说笑话!"
侯麦的参赛影片《三重间谍》的记者会上,也出现类似的尴尬场面。侯麦是参赛影片中惟一没有到柏林的导演,记者会由制片人、编剧和演员出席。开始的时候,记者会的位置几乎坐满,但到结束的时候,几乎走了一半的人。因为这场记者会几乎成了法国记者的专场,有不喜欢这部影片的法国记者与剧组争论,有喜欢这部影片的记者站出来捍卫侯麦作品的尊严。言辞虽然激烈,场面也很热闹,但大家都很坦诚地就作品展开讨论,成为一场质量颇高的艺术研讨会。
另一位大师,希腊的安哲洛普罗斯的《三部曲:哭泣的绿地》则可能是今年柏林最大的失意者。在《银幕》杂志每天推出的记者评星栏目里,这部影片得分全都是三星和四星,是最受到媒体好评的影片。三部曲由三部各三小时的影片组成,故事从1910年代的希腊开始,终止于今天的纽约,通过一个希腊家庭的命运,展现了过去这一个世纪动荡的历史。《哭泣的绿地》》讲到1940年代希腊内战为止。影片画面充满水彩画般质感,安哲洛普罗斯为了获得影片中那种灰蒙蒙的画面,让剧组在希腊一条小河边足足等了15天,终于等来一个阴天。从这次推出的首部曲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史诗,而且极度精美的画面让影片比大多数已有的"史诗"更加诗意盎然。三十年五十年后,人们可能会忘记金熊得主《勇往直前》,但这三部曲肯定会在电影史上保留自己的位置。(风端 发自德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