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世界》男主角成泰燊
认真看完了贾樟柯的《世界》,在一个仍旧平凡而琐碎的故事里,我没有看到事前预料中的那种风格转变,相比较于早年的那些独立作品,贾樟柯除了把画面的质地相对提高了标准之外,仍旧坚持着自己那写实的个性。可以说,在这个物欲横流、愈发现实的现代社会里,他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守望者,一个以第六代命名的纯电影主义守望者。
《世界》是个简单的故事,却包含着并不简洁的主旨。故事前前后后讲的都是一些卑微的人、卑微的事,在这些背井离乡流浪在都市底层外来务工人员的视角里,这个被霓虹灯与大工地重重包围着的世界,让人在无奈的生活与现实当中不得不把它看作是一个牢笼,也或是一个逐渐收紧圈套的绞索。
贾樟柯选取了世界公园里的打工人作为叙事的承载者,在一个小小的“世界”梦想里,把人生的五味瓶顷刻洒遍兜兜转转的每个角落。世界公园的微缩景观浓缩了全世界的著名景观,从金字塔到埃菲尔铁塔只需短短的几分钟,好似世界尽收眼底,尽在眼前,而世界公园的打工者——舞者和保安,他们恰恰就是这个“世界”里最最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的人,刨除去工作环境的赏心悦目,他们和工地上出苦力的人没有根本分别。于是,景观的风光和身份的卑微这表意的两极就自然而然地结合到了这些人的身上。说白了,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用去刻意说些什么、做点什么,只肖把平凡的生活真实重现在大银幕上,就已经自然就具有了现实的“现实深度”与“批判性”,对底层生活的淡淡介入和人性关照,则与先前的《小武》、《站台》别无二致。
赵小桃是个卑微的女青年。尽管她是个文艺女青年,可是跟我们走进影院的“小资”群体相,可有着天差地别。她拒绝成太生的性爱要求,到拒绝“王小帅”大款的泡,都显得那么不识抬举。“你装什么装纯?装处女……”,成泰燊这句话恐怕是替我们有些刻薄的观众说的。
成泰燊这句台词,让我们对这个给人以酷酷感觉的青年有了极为深邃的印象。在贾樟柯的影片里,男性角色一贯都有着些许被生活压抑的苍白与卑微,无论是《小武》、《站台》,还是《任逍遥》,都无法替代这种被大众称为是“汾阳孤儿”式的独立特点,但是直到《世界》问世之后,这种“汾阳孤儿”式的抑郁,完全被这么一个略显粗线条的汉子给彻底颠覆了。
成泰燊与小武、明亮等人物真正的区别在于,他生性骄傲。作为一个小人物的代表,他骨子里的卑微与面对现实的无奈,已经不会通过麻木的神色来表现,他更多时候只是在为一个或远或近的梦想而矜持守望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男人独有的自信,宣泄出来的则是一种男性自身不可亵渎的坚强。
影片中小桃的分量加重,开始让人们错觉是贾樟柯开始以惯有的男性视角向女性观点过渡。小桃对从前对象的惦念,以及对安娜莫名的患难真情之中,不得不让人怀疑影片的叙事平衡是要以谁的开始为起点,以谁的终结而结束。事实上,这都是一个隆重而嘈杂的铺垫而已,小桃的哀与乐没有真正影响到影片的节奏转换,反而是成泰燊的存在,才让这个呈放射形的情绪涌溢,得到了最为妥帖的紧收。
成泰燊在小桃面前不断叙述着自己来到北京是如何的艰辛,三年光景的等待,三年光景的打拼,只为了能够为这个同样拥有坚韧外壳的女人换来一个栖风挡雨的窝。小桃的逃避与若即若离让这个男人感到了一丝不安全,但他却没有任何发泄,他只是在丢下一句句冷言冷语之后,就揣着一肚子的委屈走开了。故事讲到这里,实际上是为我们解开了人际关系日渐疏离的密码锁。在追求幸福的历程中,人心一定会随着现实的摧残而改变坐标,而早前的爱情盟约,或许只能算是一个曾经拥有但未被实现的梦想罢了。
在身边的朋友、老乡相继离开或遭遇不幸之后,成泰燊眼前的那个世界,已经显得越发地苍白,他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有怎样的后果,无法预料自己是否也会象“二姑娘”一样丢下一个长长的欠帐单后再被这个世界遗弃,小桃的拒绝让他感觉最后的避风港也将被拆开,他在无穷止的怀疑与忍耐之间成为了这个卑微的世界里看起来最悲怆的一个代表。
在丧失掉爱情庇护之后,这个男人最后的尊严,只能证明给自己看。他独立桥头那顷刻之间的骄傲,都是在主观影像里与大环境相背离的。在二姑娘死后,他作为唯一的亲友代表去申领那三万块钱的抚撷金,他没有见财起腻,而是如数交于二姑娘的父母,这样的情节与他所客串的假证贩子那样违法牟利的身份有点出入,这似乎又让我们有所领悟,原本这个世界里,真情与尊严或许都是我们藏匿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双重人格。也许那一刻,我们会在成泰燊那颇有个性的眼神与坚韧表情里,阅读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无奈与悲哀。那种状态更加现实一些,成泰燊做得出,而我们也领略得到。
成泰燊的名字里的燊字,音同深,有着炽热的含意,用贾樟柯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烧灼”。也许这种热情而炽烈的字义,和我们在电影中所领教的这个冷冷的粗线条西北汉子相却甚远,但是也正是这种隐隐有所暗示的字义,让我们不得不用另一个与双重人格相近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个角色。他的冷,是因为他内心所背负的沉重,他的热,只是因为他内心所埋藏的生存梦想……
至于他的爱情与幸福,在这个被烟尘与工业钢铁所笼罩的城市里而言,实在是无法阅读太深、太多。
成泰燊和贾樟柯一样,都是从山西走出来的,也是同一年考到北京来读大学,不同的境域只是一个考在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而另一个则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上学期间成泰燊经常跑到北电看电影,莫名其妙的就认识了这位“贾同乡”。在1994、1995年的时候,贾樟柯本来打算找他拍一部电影,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戏被搁浅,然后他就一直等了下去,直到《世界》的来临才得以圆了这么一个梦。
可以说,背井离乡的成泰燊,在自己的这部电影里很有质地地完成了一个角色人物的塑造,成泰燊那种没有根的苍白与为生而生的无奈,都在他那轻描淡写的型格里得到很好的诠释,虽然没有几多彷徨的神色与强烈的肢体语言,但那一点一滴之间流露出的平实,已经属于是最能直指人心的表现了。
作为贾樟电影中第一个正式的职业演员,成泰燊的出现不仅是打破了以往贾氏电影中男性角色的苍白,甚至直接以自身的冷峻作风颠覆了人们对脆弱人性的直观感受。这一点是颇为值得说道的,毕竟以一个初出茅庐的男演员而言,能给一部电影、一个拥有固定个性的导演带来一些表现方式上的改变,就已经是最大的难得,同样也是他只能算是刚刚开始的演艺生涯里最为宝贵的收获。对此,一项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显然已经能够说明很多。宋子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