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 相对于明星的疲软,金鸡节的专家们可丝毫不客气。昨天中国电影论坛的学者们猛烈抨击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五大弊病。
叹息一:电影票价贵族化
论坛上,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的黄琳指出,近两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都超过了15亿元,
《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都票房过亿,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高票房是以高票价为前提的。“1989年内地电影票均价是每张0.25元,2004年的每张均价是50元。15年间电影票价上涨200倍,而内地人均收入的涨幅充其量也不到30倍。这样一个消费结构导致的矛盾是:想看电影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看电影。”
黄琳认为,高票价只能让人们的电影消费集中在凤毛麟角的大片上,这样直接导致绝大多数电影血本无归。去年国产片共有212部,但观众真正能看到的只有十几部,很多电影要么是“见光死”,要么是“进库房”。“电影票价的贵族化现象,人为地将电影拖向了高消费文化。票价居高不下,成了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叹息二:电影市场无序化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无序化,也遭到了与会专家们的猛烈抨击。
众所周知,2005年1月11日晚,首届中国导演协会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吸引了两百多位导演参加,颁奖礼上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是“砸盗版”,这个象征仪式将导演们对盗版的愤怒和无奈展露无遗。然而正当电影人对盗版光碟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之际,比光碟盗版更具杀伤力的网络盗版又开始异军突起,不计其数的观众在网上收看盗版电影,电影投资人的收益却为零。“盗版不除,电影人心中的痛就难消,中国电影产业就难以正常发展。”
叹息三:审查制度复杂化
学者张珂指出,当前的电影审查制度亟待改革。他谈到,一直以来,内地电影的审查制度都让很多电影制作人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一个文本的规则可依。
“同样的情节,也许上个月可以通过审查,但是这个月就不行了,同样的题材,也许上个月还能拍,这个月就不能拍了。甚至,同样的情节,在引进的国外大片里就可以,国产电影里就不能通过审查了。”而久久不见出台的分级制度,也令中国电影银幕上一片刀光剑影,毕竟这类题材相对稳妥,比较容易通过审查。“毫无疑问,不适当合理的审查制度不但会影响我国电影的创作质量和数量,还会使我国电影的题材无法创新,当武侠时代过去,也许中国电影又将陷入新的危机。”王琳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