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金马奖颁奖礼上,主持人陶晶莹要侯孝贤用一句话告知后辈导演如何才能有成就,侯导用“不停地拍”来总结自己的导演之路,在台湾,能做一个“不停地拍”的导演当属不易,朱延平不停地拍了30年,到现在用吴敦的四亿八新台币(合人民币约一亿)拍了《刺陵》,创台湾制片人投资台湾电影之最。
在朱延平初出茅庐的1980年代,当时政府扶植台湾本土贴近民生和具人文气质的电影发展,誓要做出与1970年代流行的纯美“三厅电影”(改编自琼瑶小说、不食人间烟火的电影,适合在客厅、西餐厅和咖啡厅观看,且行销亚太地区,票房颇佳的电影)截然不同的电影来,于是“台湾电影新浪潮”如火如荼,侯孝贤、杨德昌等有情怀的导演拍出了《儿子的大玩偶》、《风归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而单纯仍在拍商业类型片的导演,要么被崛起的新派影评人尖酸刻薄的评论逼走香港,要么借年老退休还乡,甚至有人做了别的营生,但也遭受过可怕批判的朱延平仍在坚守台湾商业电影的阵营。而此时,缺少商业电影导演的台湾影坛再也留不住制片人和幕后老板,他们为了立竿见影的收益,也纷纷去了香港,投资多部有大明星参与的香港商业片。
到了199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浪潮退去,更晚一辈的导演都长了“文艺之心”,一门心思扑在拍艺术片上。但因功力不如前辈,电影的素质越来越差,越拍越闷。台湾的商业电影,也只有朱延平等少数几人在维系,虽然“撑得很辛苦”,但他用台湾本土明星和商业类型,用“不太低俗、笑点微低”的朱氏喜剧往往获得了较好的票房。
到了2000年,台湾电影人开始集体反思,陈国富拍出依靠美国哥伦比亚投资的电影《双瞳》,才使朱延平感觉不再孤单。
作为全台资、导演与演员全阵容均为台湾人的台式商业大片,《刺陵》能够在内地市场大规模上映,不仅行销全亚洲,也能将版权卖到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地,只因朱延平的多年坚持。吴敦说,《刺陵》的最大亮点在一对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男女在经历了爱情的高潮后,以离开而告终的感情线上。而片中的玄幻色彩、打斗过程与探险经历,和爱情一样,没有地域界限,大家都能读懂。
朱延平:我们一直撑得很辛苦
2007年,目睹内地电影市场崛起的朱延平,将内地市场纳入自己电影的行销区域,他用《大灌篮》的题材,和任用周杰伦做主角,用一部纯粹的台湾电影,获得了两岸三地票房的成功。而当时的台湾,仍在本土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困惑期中,一直少有大片问世。
新浪娱乐:为什么台湾电影鲜有大制作出来?
朱延平:台湾电影在陈水扁当政的八年有些封闭,台湾的电影人会觉得到内地来或者跟内地有接触就是不爱台湾,那是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台湾的电影也自绝于亚洲范畴之外,就在自己内部酝酿,只能拍1000万台币到2000万台币的小电影,成本不过200万到400万人民币,只是一部电视电影的规格,所以,在这十几年中,其实台湾电影是完全缺席全亚洲的。
台湾很早以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艺术高”,大家都在拍文艺片,只有我跟吴敦两个人想到,如果这个市场缺少商业电影,一定必亡无疑,我们也一直在拍需要整个亚洲市场来支持的电影。我们一直撑得很辛苦,一直撑到现在,好像我们是领头者了。
马英九上台以后,两岸关系有些和缓,在内地拍电影不再是不爱台湾了,我们也看到这一次办的两岸导演交流会,有40多个台湾导演到内地来,讨论“我们需要发展华语电影”。发展整个大中国的电影,才有能力去拍像《色戒》、《卧虎藏龙》和《刺陵》这样大的电影,才能在亚洲占有一席之地。
我一直在讲拍电影得经历高潮和低潮,低潮的时候不要被淹死,高潮的时候起来的时候你第一个吃到。《刺陵》其实是我这一生,也是台湾这一世拍过最大的一部电影。其实吴敦和台湾其他企业家来比,也不算特别有钱,但是他喜欢拍商业电影,他接连拍台湾最大成本的电影,这是他可爱的地方。
我们1亿多人民币的成本,和《赤壁》比起来不算大,但是已经足够让我们在亚洲和欧美卖掉版权,我们现在已经卖了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版权,这是台湾第一部真正打到美国去的电影。
吴敦:《刺陵》的题材和组合都没有地域局限
2008年,《海角七号》于台湾本土获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台湾导演人心浮躁,很多人言必称,“要拍一部《海角七号》那样的电影”。言下之意,要以小搏大,要用小投资换来高收益。但,朱延平,却在这个时候开拍《刺陵》,用的还是台湾明星,明星的段位升级了,在周杰伦之外加上了林志玲,不过,投资金额达到了一亿人民币。
新浪娱乐:为什么长宏愿意花一亿人民币的投资来拍《刺陵》?
吴敦:我跟朱导演从拍《大灌篮》的时候就开始探讨《刺陵》。拍电影很现实,是钱堆出来的,要请优秀人才,要搭大景,要做好服装,这些钱从哪里来?我经常在讲,一部戏的制片人很想把钱放在口袋里,这个电影就绝对做不好,因为要想从市场中拿钱,得首先把钱统统丢进去。制片人要有市场观,我也一直在找市场,我知道这个题材可以竞争市场,还可以进军其他市场,所以我才敢不遗余力地花大钱。
中国内地一部4、5千万的电影,内地票房卖到1.5亿,就可以保本了,但这个电影可能一直在讨好国内观众,损失了海外市场,这就变得区域化了,做小了市场。
比如,魏德圣拍的《海角七号》,很有趣味性,在台湾因为政治的因素,新闻的哄抬,地方的舆论,使得它有一个票房的奇迹,但在台湾之外,票房就不尽如人意。我们要做的电影不是特殊的、具有地域性的电影,美国八大公司为什么能够花2、3亿美金去拍一部戏?哪怕美国一个市场收不回来,还有欧美和东南亚的市场,所以它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局限。《刺陵》的题材,用这样的拍法和组合,是可以进到某些地区去的,我才敢投。
《刺陵》是台湾国语电影的新开始,我们要走出一条路,让每一个人对电影都有希望。哪怕它不卖钱我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想要做到的。
制片人吴敦与导演朱延平共同接受新浪娱乐,揭秘《刺陵》四大看点
《刺陵》亮点一:杂糅了诸多类型
新浪娱乐:您怎样定位《刺陵》?它的沙漠背景和影片类型,会不会跟以前的港片《飞鹰计划》和美国大片《木乃伊》差不多?
朱延平:这个戏跟《飞鹰计划》、《木乃伊》都不一样,虽然类型一致,但各有巧妙。虽然影片的模式都是一样的,爱情片就得有邂逅、误会、俩人分离,武侠片也一定是深仇大恨、练功报仇,但我们的故事很有趣。林志玲被绑架到沙漠去,周杰伦一心想要救她,老狐狸曾志伟面善心恶、充满了心机,陈道明则是神经病,他盗古墓不拿东西,只放东西进去,沙漠流浪女苗圃抽雪茄、喝红酒,带着一群沙漠兵团的人奸淫掳掠,在龙卷风出现的时候,他们这些人碰到了一起。这些人在之后,又遇到了在古墓里活了一千年的武士,整个电影就变得传奇起来。这个戏,有爱情、喜剧、功夫多种类型,所以有爱的浪漫遗憾,斗嘴的喜感和打斗带来的刺激。
《刺陵》亮点二:颠覆演员 争取青少年之外的观众群
新浪娱乐:周杰伦、林志玲和陈道明,这样的演员组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延平:拍完《大灌篮》之后,我特别关注过内地的市场,我会到普通的电影院去体验观众的反应,95%的都是从6岁到25岁左右的青少年和小孩,超过50岁以上的没有,他们的反应也非常好,所以,出来的票房只能囊括到1亿多。等我筹备《刺陵》的时候,就跟吴老板说,“我要把观众的层次拉宽,我的朋友和吴老板的朋友都喜欢林志玲,所以,将她确定为演员,会拉进很多老男人的观众层”。
吴敦:除了林志玲之外,当时请陈道明也是主要的原因,我们一直觉得周杰伦已经让年轻层的观众受到定格了,如果要把另外层面的观众拉进来,就需要其他的明星,只有林志玲是不够的,她在电影圈里是新人,除了拍过《赤壁》的几场戏之外没有其他的电影,我们不能明确知道她的效力多大,但是如果再加上一个陈道明,就不一样了。
新浪娱乐:听说这部戏中林志玲变成了打女,其他人会有什么样的突破?
朱延平:我喜欢颠覆演员,林志玲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她从大小姐一直演成沙漠打女,我让她走路一定要外八字,坐的时候腿不能夹起来,要张开,她的喜怒哀乐是不隐藏的,最后被魔附身后,还跟周杰伦生死决战。
周杰伦从男孩变成了男人,他本身已经长大了,一站到林志玲旁边就更加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个男人,更加上他有保护林志玲的使命。陈道明的造型很特别,他演的神经病有时候很正常,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胡说八道。
《刺陵》亮点三:周杰伦和林志玲爱而不能在一起
新浪娱乐:周杰伦和林志玲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朱延平:如果只有动画、动作、特效,这个戏是空的,必须有扎实的文戏,好看的故事,曲折的悬疑剧情,所以林志玲跟周杰伦的谈情说爱是很重要的卖点之一,但我们最担心的也是他们俩的火花,因为他们本身是话题人物,怎么去演到自然、可爱、浪漫,还不能恶心,非常不容易。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斗趣。比如,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弓箭射过来,两个人还在吵架,周杰伦抓住林志玲,把她往柜台里一推,自己翻过去躲那个箭,林志玲说,你干吗推我屁股,就类似这种东西。
吴敦:也就是在他们的感情线有进展的同时,又要用诙谐来做组合,但因为他们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注定不可能在一起,你要回到都市,我要浪迹天涯,我要做我该做的事情。男女搂抱谈感情,最后两个人淡淡地离开,那种感觉才经典,是最亮的亮点。
《刺陵》亮点四:打戏重 打法新奇
新浪娱乐:长宏电影系列的大片,动作导演都是程小东,像《乌龙院》也是他的徒弟马玉成,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和他们合作的呢?
吴敦:程小东和其他的武术指导不一样,他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去做,不会自己特别有要求,让合作者产生负担感。在拍摄的时候,他会对导演有帮助,在大的衔接上面的文戏、动作戏衔接得很好,他们从29年前的《九尾狐飞天猫》开始合作,很默契。
我一直跟他开玩笑:你和袁和平是最好的世界级的武术指导,你们两个的差别就要在周杰伦身上比。周杰伦刚拍完袁和平《苏乞儿》就到了我们组,小东的压力就来了,所以在动作设计上他也费尽心思。我们的打戏很重,超过了全戏份额的一半,有地底下出来的刀枪不入的铁甲武士,有在沙漠地底下打爆炸画面,有在沙底大战、地下大战、木乃伊大战。有的打法是从来没有过的,比如,刘畊宏演一个全身缠满绷带,有100多处伤疤的人,他每天光贴疤就要贴三个小时,绷带还成了他的武器。
文/赵静 对话/魏君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