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忧 投资回报:能分到多大的蛋糕?
“中国电影制作是最弱势的,制片、影院、发行成本都在增加,这对回收利润非常危险。算一下,全年票房如果是100个亿,大概500部电影,片方拿40%,就是40个亿,落到每部电影身上就是800万元左右,而实际上电影制作成本加上平均宣发的费用,肯定超过这个数字。”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电影可不仅仅是承载着无数梦想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一门简单轻松的生意。但事实上,这生意可并不好做。
有数据显示,去年电影票房的62亿元,事实上是建立在国产故事片总产量456部,进入院线的仅仅130部的基础上,当然,我们还没有把进口的分账影片计算在内。
拿刚刚过去的6月份为例,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江湖混战,呈现出一派刀光剑影、血光粼粼的现实景象,20余部影片近乎以每天公映一部的扎堆投放,到头来无论是投资上亿元的大片还是千万级的中小规模,没有一部票房过亿,最后仅获微利的只有《人在囧途》和《异度公寓》两部。
绝大多数影片付出惨痛代价,黯然收场。
这一现象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相当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光线影业老总张昭分析其中的原因,认为首先是中国观众对影片的喜好选择变化很快,欣赏水平也在飞速进步,但创作却不能够快速反映、同步满足观众的心理变化,也就是说,内功欠缺;其次,大量影片推向市场,票房分流,每部影片票房都无法达到预期值;再有就是行业外的热钱涌入,影响影片质量,这也是中国电影专业制片系统的缺位。
当然,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世界杯等等,另当别论。
(1)压力集中在票房一条腿上
针对电影市场上的投资虚火,星光国际老总宋光成说,“很多人其实是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影片的票房过亿,但是他并不清楚制片方分到的蛋糕有多大,投资和票房之间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影院建设的扩张,其实也给制片方带来压力,“近两年新建的影院,开发商投入非常大,投资回收上院线和发行公司拿大头,制片方分成必然非常小,一部电影除去拷贝、宣发,真正到制片方手里也就30%,一部投资5000万的电影,票房1个亿,也就回收3000万。 ”
而电影的资金回收又基本是靠票房来完成,星美老总覃宏更是将其形容为压力集中在“票房”一条“腿”上,必然难以支撑。“票房不是说靠忽悠能忽悠来的,观众消费越来越理性,以前宣传占70%,只要一忽悠,一天票房就一两千万,现在要看电影的本身的质量,电影的口碑。而DVD销售、网络版权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卖出去DVD版权,钱少的可怜,只是为了让音像商去打击盗版,卖出去的网络版权也是为了打盗版。国产电影对于海外发行公司很难卖出高价,张艺谋的《英雄》可以超过1000万元,现在电影海外版权也就一两百万元。投资回收全部集中在大陆票房上。”
说到国产片的海外市场,不禁令人想起上个月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产业论坛上,冯小刚的率性直言,“中国电影还是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不要幻想能去海外赚多少。”对此宋光成也颇有感触,“中国电影不要对海外市场抱有特别大的希望,实际上海外票房非常少,现在还是以国内票房回收为主。但是中国有几个导演、有几个演员有票房保证?在这种背景下,立项时题材、故事都要进行合理的预算。”
(2)投资回报率的危机意识
去年的贺岁档,九部影片一赚一平七赔。这被星美的覃宏认为是电影市场投资热潮带来泡沫的开端。
覃宏经过分析之后,总结电影如果想盈利,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一是影片要有所创新,观众总是会喜新厌旧,不断需要新鲜感;二是幕后团队的质量一定要高;三是国产电影需要有一定的海外格局,举个例子,单靠国内票房,一部三千万成本的影片需要票房过亿才能收回投资。
观众经常看到的,是某某电影票房喜破纪录、票房过亿等等,却一般不会换算电影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对此,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分析道:“中国电影制作是最弱势的,各种市场速度增长非常块,制片、影院、发行成本都在增加,这对回收利润就非常危险。我们可以算一下,全年票房如果是100个亿,大概500部电影,片方拿40%,就是40个亿,落到每部电影身上就是800万元左右,而实际上电影制作成本加上平均宣发的费用,肯定超过这个数字。”
事实上,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危机,有业内人士分析,首先是创作盲目性。在创作环节上有些影片相对比较浮躁,不愿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得很多投资者的钱打了水漂,失去信心;其次缺少比较专业的发行团队和公司;再次,过多的投资人进入影院建设,比较有规模的就有27家,投资的增加使得影院成本大幅度提高,所产生的危机将在两三年内显现。
如果说危机的存在是大环境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回归到电影公司自身的操盘而言,还是有很多可以掌控和调整的可能,众多电影企业也都有自己相应的应对措施。
上影总裁任仲伦这样解释他们的应对策略:“现在片方的投资回报率是失控的,海外市场不好,中国国内市场运作着,有效地运用海外市场。自06年《伤城》开始,我们找产业发展规律,清晰自己的路,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路,增强自己的研发,发展3级矩阵的战略。”
在这一点上小马奔腾老总钟丽芳也有同样的经验总结,“这么多年来,小马奔腾从来都没有缺钱,因为我们在仔细的选择控制项目。首先是成本控制,一个项目拿来之后,这个项目即使没有详细报告,看到一个剧本,我心里也会有一个底线。当时《决战刹马镇》的剧本先给我们,我看了之后,觉得虽然李蔚然是广告届的NO.1,但是电影是个经验活,有自己风险控制的体系。我一定要控制这一点,电影是一个生意,要有严谨的态度。”
尽管市场环境相对混乱,但至少诸多电影企业都在共同努力,期待能促使电影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王中磊谈及他和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一次聊天,“现在有些问题根本控制不了,太多的公司都想尽快进入,大家都在尝试性的寻找经验,而缺少有序的竞争,至少要到了300个亿的票房规模,才能有序的发展。”
对此《决战刹马镇》和《机器侠》的出品方乐视娱乐老总卓顺国也深有感慨,“中国电影即便到了100亿元的票房,也是比较低级,美国的电影票房早就超过了1000亿,中国电影需要两三年后达到500亿元票房,才可能有一些规模。电影市场格局需要改变,结构需要调整,这都需要民间、企业、政府管理者、理论家共同推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