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少年派》公映 观众赞:近乎完美

2012年11月23日17: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人一虎是主角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人一虎是主角
夜晚鲸鱼突然跃起的一幕十分震撼 夜晚鲸鱼突然跃起的一幕十分震撼
少年和老虎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 少年和老虎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
男主角在海中艰苦求生 男主角在海中艰苦求生

  羊城晚报记者  李 丽

  久未露面的李安,一出手便是巨大惊喜。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昨日终于在中国公映,这部尚未露面便被很多电影人视为“年度必看电影”的3D作品,并没有让它的第一批观众失望。

  “不凡历程,不虚此生。”这是该片在中国的宣传语。就观影感受而言,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确实称得上是一场“不凡历程”。李安这次最成功的尝试是将视听技术与哲学探讨无缝融合,而你无法界定它的类型———魔幻抑或现实,艺术抑或商业。有观众表示,它就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而美国《哈芬顿邮报》的一篇评论则说:“奖项是件愚蠢的东西,不过我愿意把它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声·音

  “不时会有一部电影出现并提醒观众,当技术在一名大师级的电影巨匠手里,它的力量会有多强大。李安令人赞叹、生命力丰沛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Angie Han,美国Slashfilm电影网站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我今年看过最赏心悦目的电影。它有种眩惑人心之美,片中对3D的运用在《阿凡达》后无人能出其右。”

  ———Lou Lumenick, 美国《纽约邮报》

  “3D的效果让人有一种‘包覆’的感觉,我想李安是想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有多大,但人却不因此而渺小。”

  ———Sate,台湾网友

  “我原本只是个来自德里的普通小孩,但现在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场冒险。我希望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充满挑战性又刺激,必须不断克服难关。”

  ———苏拉·沙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男主角

  “是我拍的电影选中了我,我是它们的仆人。我希望世人这样看待我。”

  ———导演李安

  故事篇

  平淡的开始

  前40分钟,李安像是在讲一个平凡的人生故事。一位印度男孩因为名字的发音酷似英语“小便”而备受同学嘲笑,因此他给自己重新起名为Pi———听上去就像对于那个年龄的男孩来说深奥又时髦的“π”。其父开了一家动物园,Pi对里面一头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很感兴趣,却被父亲逼着亲眼目睹老虎“谋杀”一头羊羔而打碎幻想;进入青春期后,Pi恋上了一个少女,但此刻他的父母却告诉他,全家要移民加拿大……带点法式优雅和东南亚异域风情,又有不失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小幽默,前三分之一行云流水地过去了。

  惊人的转折

  前一秒钟Pi还在大船上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欢呼,下一秒钟却已是“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壮景。Pi被推上救生橡皮艇,之后他企图“捞”起一名水中的“幸存者”,却惊骇地发现救上来的竟是那头凶猛的老虎帕克……这时你才明白,李安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所营造的宁静和优雅,目的只是为了在这一刻被戏剧性地打破。之后的故事里,就像Pi时刻都警惕着帕克飞身扑来一样,观众的心情也随着这段非同一般的旅程跌宕起伏。这可不是一个关于少年和其“宠物虎”的故事,因为帕克从未被真正驯服过。    

  残酷的结尾

  第三个转折则在结尾,Pi先是给了你一个关于生存的最励志结局———在海上漂流无数天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跟理查德·帕克和谐共处的方法,最后双双获救;李安却又给了你当头一棒,成年的Pi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第二个版本———登上救生艇的都是人类,最后自相残杀,只剩下Pi一个。Pi问:“两个故事,你信哪一个?”李安没有给出答案。

  关于这个开放式的结尾,有人觉得残酷:“当然第二个版本才是真的,这才是现实,但他为什么要告诉我们!”有人觉得绝妙:“如果李安还能再获一个奥斯卡奖,一定是因为这个结尾!”也有人觉得多余:“老虎是少年对自己的隐喻,这一点我早就能感受到,非要戳穿这一层,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李安自述】

  “这不是迪士尼乐园”

  这部电影改编自杨·马泰尔的布克奖得奖小说,它刚在美国出版的时候,我就爱上它了。刚开始我没想过把它拍成电影,但后来我改变了主意。这样的好故事能振奋精神,让我们能产生共鸣。我感受到那个使命,我相信最终是命运“撮合”了我们。我觉得我必须去分享Pi的惊人航程,拍一部配得上原著的电影。

  我认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谈的是说故事以及说故事为何能在生命中创造意义,而我们都得为自己的人生找出意义,我拍电影也是一样。此外,我的电影总是多少都跟失落的纯真有关。Pi失去家人,失去动物园,独自在大海上面对大自然———当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开始长大时,就有失去纯真的一刻。在某些方面,我们想独立自主,想离开父母,然而在其他方面,我们又拒绝长大,人的内心永远有孩子气的一面,这在主人公身上有得到体现。

  当Pi被独自丢在海上,他得面对神志崩溃的危险。这个故事的主题切中了生存的核心。这部电影片跟一般美国电影不一样,这不是迪士尼乐园。

  3D篇

  多样的大海

  从3D的技术角度而言,水是最难表现的物体,更何况这一次在李安的故事里,这“水”还是浩瀚的大海。故事有三分之二的场景都在海上,但李安并没有拍成枯燥的“鲁滨逊漂流记”,如人们想象中,一人一虎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奄奄一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观众将随着Pi的视角,发现大海奇妙的多面性———狂风大作的时候,巨浪能把观众的心脏都“打”出嗓子眼;平静如画的时候,你能透过海面看到下面盈盈游动的小鱼;最迷人的是夜景,发光鱼将整个大海都变成了星空,深邃得令人如置梦中……据李安介绍,所谓“大海”,在实际拍摄中只是一个有着全自动波浪设置的巨大水槽,但必须承认,这个水槽在镜头里变得比所有大海都要美。

  美妙的动物

  Pi刚逃生的时候,理查德·帕克并非陪伴他的唯一动物。除了他和它,还有一只猩猩、一头斑马、一条鬣狗,甚至还有一只老鼠。很难想象,在一艘顶多两三米长的橡皮艇里,能容得下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通过3D技术,这一切都显得非常真实,比如帕克这头孟加拉虎,它惊恐和发怒时那每一块肌肉和每一条汗毛的颤动,都让人印象深刻。片中还出现了一个“梦幻小岛”,岛上有成千上万的一种名叫“狐獴”的小动物———同样栩栩如生。片中的Pi说过:“动物是有灵魂的,我从它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这句话,李安这次真的做到了。

  【李安自述】

  “要是没有3D,

  我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故事”

  原著中很迷人的一点就是它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这些故事都很棒,我在电影世界里的目标就是让它们活过来。我尽量拍得完全可信,好让大家不只愿意相信Pi与理查德·帕克的旅程,甚至还能够认可并无从否定它。

  一般人有个错误概念,认为3D就是一堆器材,只适合拿来拍动作片或动画片。其实3D正逐渐成为正规的电影艺术形式。事实上要是没有3D,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故事。它有太多面向,必须以很独特的方式来传达,如果是平面的就行不通了,就不是真实生活了。其实我老早就考虑拍3D,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叫《阿凡达》的电影正在拍。我觉得运用3D技术,或许能为电影拍摄增添另一个方向,并改变我们对距离的认知。

  我还在学习3D,它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新,感觉就像回到电影刚发明的时期。尽管现在大部分人都拍3D电影,但我们还是2D的思考模式,3D着重的是怎么安排画面,它是一种新的美学形式。我承认我还是一个很2D的导演,但我希望我能带领观众一起走。

  幕后篇

  真实的“少年派”,

  李安的海洋顾问

  “有些人上教堂,我出海。” ———史提夫·克拉汉

  1982年,史提夫·克拉汉乘着一艘小橡皮艇,在大西洋漂流了76天。他把这段经验写成《漂流:我一个人在海上76天》,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而20年后,作家杨·马泰尔在他的畅销奇幻冒险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提及了克拉汉。当李安打算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搬上大银幕时,他正式聘请克拉汉担任电影的“求生与海洋顾问”。

  史提夫·克拉汉在大学主修哲学与艺术,促使他实现航海梦想的是其6年婚姻宣告结束。他亲自设计和打造了一条简单的小船,“我想证明我能用极简的物质生活方式过活,并到达每一个地方”。但仅仅一周后,小船被大浪击沉,他爬进了救生艇,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半月里学习像“水上原始人”那样生活。

  他的救生艇有一只顶篷,能够稍稍阻隔太阳,而且他有一套“弃船包”──包括基本的求生设备,例如睡袋、泡棉和利用太阳能来蒸馏淡水的仪器。对他来说,最难的是维持“求生意志”:“会有某个人来救你,这不是一个好想法。在适应阶段,重要的是尽可能正常生活。幽默感是其中的大部分,然后就是做事、做事与做事──我早上醒来后,驾驶船、运动、写航海日志、钓鱼、修东西……保持积极。我捕一些鱼,喝一些水,透过顶篷看着日落,心想:啊,人生就应该这样!” 

  而这些,都被用在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

  他还贡献了很多经验———譬如,巨大的蓝鲸在他的橡皮艇旁边亮相的方式,海洋与天空在各种极端天气下可能出现的模样,还帮助李安试验造浪池以保证效果贴近真实。“在海上的感觉就像在子宫里,看着海洋在我们的身旁静谧流动,这是一种非常接近禅境界的经验。我在海上感觉非常谦卑,海洋成了宇宙万物的象征,我深深感动。”克拉汉说。看了电影你就知道,李安跟他的想法是如此接近。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