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许荻晔
实习生 严彬 发自北京
冯小刚[微博]站在罗马电影节颁奖现场替吕乐领了最佳摄影奖:“我代表吕乐,我们的摄影师来领这个奖,他的摄影非常符合我要的这个电影的风格,感谢他的摄影对于这部电影的帮助。谢谢。”
而在吕乐看来,胶片时代已经过去,他正好以这部电影告别摄影:“冯导实现了他的夙愿,我完成了我的承诺。”
“体现创作者看世界的方法”
东方早报:什么时候听冯导说有这么一部戏?
吕乐:第一次说的时候是拍《集结号》快完的时候。打仗的戏都是冬天拍《温故一九四二》改编。
他当时给我说了几个片段,当然现在剪掉了。一是在教堂面前分粥,神父不让分粥,条件是让活着的人先把外面的人埋了之后再分。可是当时人已经饥饿到一种程度了,神父退一步说,那把自己的亲人埋了之后再分。老乡就答应了,埋完了发粥。但当时是用北方那种浮土埋的,一夜大风之后,上面的土被吹走,被埋的尸体又出现了。我当时就对冯导说,我做。
东方早报:这故事符合你的价值观吗?
吕乐: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法,其实《一九四二》在重庆、日军这部分是一个政治史,但在刘震云这里不是一个政治史,而是一个关于生存、生命的故事。我愿意出这份力。
东方早报:正式筹备是什么时候?
吕乐:2011年初开了讨论会,去年7月就开始找外景。虽然故事发生在河南,但很多的古建在山西比河南保存得好(所以选择了在山西拍摄)。山西南部的地理环境和河南的西北部也很像,但是轰炸、逃荒等还是要找空旷的地方拍。
几乎没有人物特写
东方早报:在镜头把握上有什么特点?
吕乐:比如镜头运动在器材上,移动车、升降机或者肩扛用得不多,导演也同意。当台词量大、表演量多,固定镜头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剪辑也比较方便。冯导以前的电影有很多满的景别、大特写,现在除了物件的特写几乎没有人物特写,我觉得这是电影往真实感走的方向。当景别空旷的时候,比如给一张脸拍特写,其实背景不需要怎么调度的,副导演、其他群众演员都可以休息了。但是如果要拍一个中景,后面就必须要走人。当你拍这种景别时,就可以看得出一个摄制组的调度、规模。
比如电影里面,王子文[微博]给张默包伤一场戏,就这么几句对话,可以在角落里面单拍,但是我们把他们放在人群中,显得场面就更大了。像这些场面,导演都同意景别不用太大。因为现在的银幕已经很大了,(这样的景别)能看得清楚。如果在电脑上看,就太糟蹋了。
东方早报:《一九四二》里又有灾难,又有战争,它的镜头处理,跟之前讲灾难的《唐山大地震》,讲战争的《集结号》有什么不同?
吕乐:《集结号》是我们第一次合作,冯导看过我拍的《活着》,里面有大场面的冲锋,觉得我能拍。《唐山大地震》里面则是有地震、坍塌。《一九四二》里面的战争场面没有太多枪战,主要是轰炸。
设计《集结号》的时候,我们把很多按摩器绑在一起捆在镜头下,配合开枪的节奏。到了《唐山》,(拍地震)我们还尝试用了按摩椅。《一九四二》里,我们把很多镜头放到铁轨上、捆在自行车上,不用非得跟着炸弹这么一哆嗦,因为电脑能做这些了,只是把机器放在各个角度、离炸点最近、最深的地方。
东方早报:你看了现在上映的版本吗?
吕乐:我们做的主要是画面这部分,我之前看了大概有五十到一百遍,都是无声的,但是看了全片加上声音之后,会觉得这个故事还是很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