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饥荒与国难中的芸芸众生(组图)

2012年11月30日11:07  新京报 微博
老东家(张国立饰)老东家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但一场旱灾让他成为了难民,最终一家人接连死去,女儿也卖身入妓院。 老东家(张国立饰)老东家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但一场旱灾让他成为了难民,最终一家人接连死去,女儿也卖身入妓院。
栓柱(张默饰)栓柱是彻底的“无产阶级”,但和东家关系紧密,在逃荒路上,老东家会把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他来守护,同时他也爱着东家的女儿。 栓柱(张默饰)栓柱是彻底的“无产阶级”,但和东家关系紧密,在逃荒路上,老东家会把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他来守护,同时他也爱着东家的女儿。
瞎鹿(冯远征饰):瞎鹿是老东家的佃户,木讷迟钝却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瞎鹿是千百万灾民的缩影。 瞎鹿(冯远征饰):瞎鹿是老东家的佃户,木讷迟钝却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瞎鹿是千百万灾民的缩影。
花枝(徐帆饰):花枝是瞎鹿妻子。坚强、现实,逃荒路中,她为了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卖了自己,只为了能给两个孩子换口吃的。 花枝(徐帆饰):花枝是瞎鹿妻子。坚强、现实,逃荒路中,她为了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卖了自己,只为了能给两个孩子换口吃的。
瞎鹿娘(张少华饰) 瞎鹿娘(张少华饰)
女儿星星(王子文饰) 女儿星星(王子文饰)
少东家(赵毅饰) 少东家(赵毅饰)
少东家妻(李倩饰) 少东家妻(李倩饰)
地主婆(袁惠芳饰) 地主婆(袁惠芳饰)
白修德(布洛迪饰) 白修德(布洛迪饰)
安西满(张涵予饰) 安西满(张涵予饰)
梅甘(蒂姆·罗宾斯饰) 梅甘(蒂姆·罗宾斯饰)
老马(范伟饰) 老马(范伟饰)
蒋介石(陈道明饰) 蒋介石(陈道明饰) 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他迟迟不救灾,想要将河南这个“大包袱”甩给日本人,却被日本人“将计就计”。最终被美国记者逼到死角,不得不开仓赈饥。 蒋介石(陈道明饰) 蒋介石(陈道明饰) 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他迟迟不救灾,想要将河南这个“大包袱”甩给日本人,却被日本人“将计就计”。最终被美国记者逼到死角,不得不开仓赈饥。
李培基(李雪健饰)身为驻守灾区的地方大员,一心希望“为民请命”。官场那些蝇营狗苟的事他瞧不上,但无奈有时不得不同流合污,又对自己的同流合污感到屈辱和心灰意冷。 李培基(李雪健饰)身为驻守灾区的地方大员,一心希望“为民请命”。官场那些蝇营狗苟的事他瞧不上,但无奈有时不得不同流合污,又对自己的同流合污感到屈辱和心灰意冷。
蒋鼎文(于震饰)蒋鼎文这个角色代表了当时影响局势的一股重要力量——国民党军队。国民政府在灾民和地方之间的选择,直接左右了中国军队对待旱灾和灾民的态度。 蒋鼎文(于震饰)蒋鼎文这个角色代表了当时影响局势的一股重要力量——国民党军队。国民政府在灾民和地方之间的选择,直接左右了中国军队对待旱灾和灾民的态度。
军需官(张述饰)国民党的腐败在这个战时军需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饥荒之年中饱私囊,接受贿赂,上瞒下骗。值得一提的是,张述是冯导多年助理,并非演员出身。 军需官(张述饰)国民党的腐败在这个战时军需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饥荒之年中饱私囊,接受贿赂,上瞒下骗。值得一提的是,张述是冯导多年助理,并非演员出身。
投机商人(蒋燕鸣饰)大灾之年,大奸之商。他与军需官狼狈为奸,导致灾民无法拿到政府救济粮。蒋燕鸣也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华狮电影总裁,负责《一九四二》的海外发行。 投机商人(蒋燕鸣饰)大灾之年,大奸之商。他与军需官狼狈为奸,导致灾民无法拿到政府救济粮。蒋燕鸣也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华狮电影总裁,负责《一九四二》的海外发行。
陈布雷(段奕宏饰) 陈布雷(段奕宏饰)
张道藩(张晨光饰) 张道藩(张晨光饰)
宋美龄(柯蓝饰) 宋美龄(柯蓝饰)
县长老岳(林永健饰) 县长老岳(林永健饰)

  “爹,啥叫逃荒呀?”

  “饿死灾民还是饿死士兵?”

  “得普利策奖还是成为日军俘虏?”

  “这里的一切,主知道吗?”

  1942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与此同时,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以上是影片《一九四二》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组成了全片的叙事线索:灾民、国民党政府、中日军队、美国记者,神职人员。从希望到挣扎,从挣扎到绝望,从绝望到麻木,五个月的逃荒之路,勾勒出一幅世间百态图。导演冯小刚说,一个电影拍出来,观众透过表面的故事,还能在背后对自己的民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价值就不薄。

  今日新京报推出的《一九四二》专题,冯小刚和众位主创们讲述了这部影片的艰难创作过程,以及这部电影给他们带来的各自不同感受。历史就在那儿,《一九四二》能够让你思考些什么,留待观众评说。

专题统筹 李世聪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孙琳琳

  灾民

  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面对饥饿,社会规则消失、道德底线被打破,人们拥有的是最原始的生存本能被启动。逃荒路上,长时间的饥饿、日军的轰炸和国军的驱逐,让数百万灾民在无助中无声死去。其实人的悲伤是一个很奢侈的事儿,逃荒和饥饿是一天天、一点点地在残食着你的身体和精神,人在没有希望的绝境中挣扎的时候,想的是早死早托生,认为死是一种解脱。——冯小刚

  教士

  梅甘是一个在中国呆了30年的传教士,安西满则是一个信徒。灾荒来了,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传教的好机会,但一个个悲剧接连上演,他们崩溃了并对信仰产生怀疑。由于篇幅受限,这二人的戏被剪掉很多,后来日军要救济灾民,就问天皇能不能和上帝合作,梅甘拒绝后被一枪打死,安西满最后把那些救灾粮全烧了。——冯小刚

  记者

  《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当时深入河南报道了真相,并将文章刊发在《时代周刊》上。美国政府受这篇文章的影响也开始干预此事,给了国民党政府一个巨大的压力,蒋介石决定赈灾,白修德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因为他逼得蒋介石没有退路。后来白修德真的获得了普利策奖。 ——冯小刚

  墙头草

  伙夫老马过去给县长做饭,明哲保身至上。灾民在路上乱了,他就成立了一个“战区巡回法庭”,摆摆架势,还在逃荒路上审案。国民党军队自然不把他放在眼里,很快他也成了灾民中的一员,而遇到日本兵,他也会苟且偷生保命为大。其实这样的人物最令人可信,也很真实。 ——冯小刚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政府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但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跟旱灾比起来,政府显然会更注重应对战争。其实过着舒适生活、看似呼风唤雨的委员长,与灾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1942年,作为贫弱中国的代表,蒋介石就是一个国际格局上的“乞讨者”,处处需要英美苏联等强国的帮助和支援,同灾民一样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对自己重要的人和事物一一消失。——冯小刚

(责编: 子时)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