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导演是谢采真,她在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原八一厂副厂长王苹,她导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都是那个年代的“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女导演的代表人物是张暖忻、黄蜀芹等,之后的第五代导演中,李少红、胡玫、宁瀛是女导演的代表。尽管如此,女性导演在电影这个领域中还是为数不多。
情况在这几年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突然迎来了春暖花开的绽放,票房过亿,这在前两年还颇可拿来炫耀的数字,现在只能是一个及格数字。在今年的票房中,除了徐铮的《泰囧》和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接下来就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两部影片的票房都超过5亿,相当于8000多万美元,如果加上早先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李玉导演的《二次曝光》。
她们,都曾是演员
赵薇
一个偶像明星的野心
1976
导演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票房超6亿)
出生地:安徽芜湖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究竟在内地票房榜上排名第几尚无定数,但赵薇成为目前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已是板上钉钉。上映两周票房过6亿,赵薇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实实在在上演了“核聚变”般的爆发力。电影上映前,赵薇就说过,自己从来没有花两年的时间如此认真地做一件事,“你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肯定比少时间、少精力做得要好,我既然下了这么大力气,就知道它会比我以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好。”
这或许解释了这部电影获得如此良好市场反响的原因。和其他演而优则导的案例不同,赵薇的这次导演尝试既被动又主动,被动的是,她是这些“跨界”的演员中唯一一位真正考入北电导演系研究生,经过2年系统的课堂学习,需要去完成一部导演作品来毕业;主动的是,导演这个梦一直存在于赵薇的心中,从影多年来,赵薇在其他导演的口中经常被提到,即使完成了自己的演戏部分,她也总爱坐在监视器前,观察导演和其他工种的工作状态,这对她来说像一种享受。但有时碍于和导演的关系,她总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吞了下去。
《致青春》的成功,需要导演能敏锐把握当下各年龄段人内心的敏感之处,能细腻地表达出青春的青涩、甘甜以及青春过后的无奈、复杂,这种电影往文艺了拍就变得小众,往商业了拍往往成为无脑偶像片。赵薇的聪明就在于,她在这二者间做了很好的平衡。让观众能够在观影过后,回味自己的逝去与拥有,在思考和感叹间上演了口碑效应的巨大力量。在和《钢铁侠3》同档期竞争中,它连续多日的上座率和观影人次甚至超过了这个好莱坞大鳄。
赵薇在艺术上的灵气不可否认,对于自己导演处女作的选择,也是聪明之极。“青春”是让几代观众都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她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放弃了自导自演,这对一位正值壮年的明星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懂得取舍的赵薇最大程度上回避了演员表演上的违和感,同时放下私心,用尽全力打磨着每一个细节。在拍摄现场,她可以说是最敬业的人,连续拍摄24小时以上时有发生,多次打点滴输营养液,维持让自己不倒下继续工作。
拍摄之初,赵薇的“笨拙”在旁人看来有点无法理解,她看遍了南京的几乎所有大学,最终在20多所大学中,这边拍一点,那边拍一点,完成了全部摄制。她对图书馆、走廊、凉亭、运动场、自习室的要求极为严格,她后来解释,这么做的目的准确来说,是为电影中“找了一所叫‘青春’的大学”。从效果来看,她的“拙劲”的确很为影片添彩。
首次当导演,赵薇一点没打算“取巧”,影片中分量颇重的女演员,她全部起用新人。调教连走位都不会的新人颇费导演心力。谁能想到,赵薇在现场是一位极严厉的导演,演员们几乎没有一二条就能过的,一场戏拍个二三十遍是常事,赵薇看不惯女演员身上的公主病,在做客爱奇艺《青春那些事儿》时,她和朱丹对话,“你怎么做人跟我没关系,但你来演我这个戏,这个角色身上不需要的杂质,拜托你收拾干净,不要让我感觉到,因为我不想侮辱这部电影。”
很多女性艺术工作者,很愿意在舞台上,在发布会上面对各种媒体时用眼泪和大家分享她的成功与辛酸,而赵薇偏偏是最另类的一个,尽管从《致青春》的拍摄花絮中可以看到她的各种疲惫与认真,在拍摄电影的四个月里,她几乎不眠不休,无论现场有多少人围观,她都从不梳妆打扮,她对自己的辛苦从来都觉得理所应当,人们看到的,只是赵薇疲惫的奔波于一个个访谈节目中,用她几个月来都没有间断的咳嗽声,告诉大家,她的敬业不是说说而已。
尽管赵薇已表示,接下来的工作是好好做演员,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野心绝不止此一部。赵薇的野心,并不仅仅是再做一次成功商业片的导演,而是真正以一个艺术家的精神,在享受工作的同时,感染大众。处女作的成功,让赵薇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曾说过,她太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太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了,所以她不会用自己的小环境和小成功就认定“我是谁”。 本报记者 王雯淼 J208
徐静蕾
一个明星文青的进化
1974
执导作品:《我和爸爸》(200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年),《梦想照进现实》(2006年),《杜拉拉升职记》(2010年 票房过亿),《亲密敌人》(2011年 票房过亿)
出生地:北京
从1998年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迅速走红后,徐静蕾走的就不是一条传统的星路,她以“才女”出道,为自己贴上知性的标签。此后,被大众了解的书法特长、博客女王、电子杂志主编,甚至于与王朔和韩寒的绯闻,都让她的“才女”指数一再飙升。直到导演了第四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老徐才终于有了大众认可的“徐导”头衔,这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也让徐静蕾成为圈内第一个票房过亿女导演。
老徐进入亿元俱乐部直到第四部电影才发酵,此前她所执导的三部影片《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在如今看来,都算“炮灰”之作,在市场表现上无影响力可言,票房成绩更是惨不忍睹。但这些却是打上了深刻徐静蕾个人标签的实验作品,从2003年第一部她和叶大鹰主演的《我和爸爸》来看,徐静蕾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怀,讲述了一个少女和父亲蹩脚又独特的感情。
徐静蕾的前三部影片似乎更有“玩儿”的性质,她天马行空地伸开了自己的各种感情触角,凭借着在圈内的关系和人缘,在不必太过在意票房压力的情况下,让一部分观众看到了她内心的细腻和不羁的性格。最初说到自己当导演的想法时,徐静蕾认为是演员当得越来越糊涂,特别茫然,不想这么稀里糊涂地走下去,想换个角度来思考。
徐静蕾认为当导演让她对表演有了新认识。离第三部执导的电影过去了三年,徐静蕾再执导筒,选择了张一白推荐给她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这是徐静蕾从个人情怀向商业票房进化的分水岭。一方面,凭借原著小说巨大的人气和徐静蕾操刀下时尚养眼的画面,这部影片最终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另一方面,影片中为了成本回收而大量植入的各类广告,遭到了观众的广泛诟病,甚至有网友犀利评价“要啥没啥,只剩广告。”
2011年,徐静蕾马不停蹄地拍摄了第二部时装片《亲密敌人》,再度与黄立行合作。第五次执导电影,明显老徐已经驾轻就熟,该片再度挤进亿元俱乐部。和《杜拉拉升职记》一样,亲密敌人仍然采取养眼的路数,老徐曾表示,漂亮和好看是她对电影唯一的要求,“要把北京拍得像纽约一样好看。”为了“好看”,徐静蕾舍得下血本,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她就花重金请来了打造过《欲望都市》的美国“时尚教母”帕翠西亚·菲尔德为影片角色做造型。不可否认,和同年度的电影相比,《杜拉拉升职记》的确更切合当时的时尚节拍。
徐静蕾的导演作品“五部曲”,是从小众到大众的进化,其间,她的人气起起伏伏,带着北京大妞身上不吝的性格,徐静蕾如今已不再为成本和票房所累。不过,纵观导演徐静蕾的一系列作品,似乎更像为她个人量身打造之作,影片的光芒,无疑在衬托演员徐静蕾,导演的身份也是为“主演”服务。连老徐自己都感慨过,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拍一个商业和艺术结合的电影。要实现这个愿望,恐怕需要老徐褪去主演的光环。 本报记者 王雯淼J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