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之歌》胶片着火暴露拷贝保护尴尬

2013年07月10日16:10  新民晚报

  近日,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主演的一部老片《凤凰之歌》放映时因胶片着火而被迫停止。在胶片生产已成历史的今天,众多老电影的胶片拷贝如何保护的问题因此又引起热议。记者昨日采访了上海电影集团生产技术部的专家,了解到了上海电影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难题。

  保存要求很高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至少有胶片电影三四千部,这些电影的胶片拷贝一部分在上影集团位于车墩的片库,另一部分在上海电影技术厂库房。两处专业片库恒温在10摄氏度左右,湿度65%。而早年上海还有一处位于大场的胶片片库,已于数年前另作他用。据上影集团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朱觉透露,胶片保存相当不易,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的空调设备和电力,非常花钱。“保存胶片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库房必须非常牢固,对温度、湿度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不然电影胶片容易风化、脆裂、发霉、褪色、板结。”保存年限则根据胶片的不同质地,从4年到1250年不等。意大利亚非学院顾问、以电影修复为研究方向的专业人士吴觉人还提及了胶片的易燃性:“早期的胶片分为纸胶片和硝酸片,这类胶片非常易燃,而且起火还不容易扑灭。”

  修复力度不够

  对于《凤凰之歌》烧片一事,朱觉认为非常可惜:“此前我们有部动画片《铁扇公主》,也是因为放映时不谨慎而被烧没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尽快修护、修复部分具有收藏价值的经典胶片电影很重要。”记者获悉,鉴于胶片拷贝的保存费时费力,因而各国采取的最有效保护手段就是“胶转数(胶片格式转数字格式)”,也称拷贝修复。拷贝修复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修护,如水洗、漂净等,把胶片转为HD格式的数字模式,此类修护每部电影约需4万至6万元人民币;另一种是精细修复,即用物理方式把胶片转为2K分辨率的数字拷贝,包括色彩还原、声音处理、裂痕修复、脏污漂洗等,每部至少需要50万元人民币,但国家对此常规拨款仅20万元/部。“如今一些胶片电影的修复在国外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每年1至2部,我觉得支持力度不够大,速度太慢。”朱觉说。

  上影集团办公室主任汤新华说:“除了故事片,一些以胶片形式留存下来的科教片也弥足珍贵,如很有价值的“祖国新貌”系列片等等。”迄今为止,技术厂已修复、修护了200多部老电影,但其中精细修复的电影不超过10部。朱觉说:“在上海三四千部胶片拷贝中,我觉得值得修复的在600至700部左右。”

  本报记者  张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