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有种》代表年轻人去追问生活

2013年11月05日10:12  北京青年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导读:“我没想到,80后的人群这么不幸福,这些人在北京这座显赫的城市框架中带着孤独和疼痛默默地活着,他们讲述的并不是奋斗的励志故事,而是真切的痛苦。”由此,张元利用这些素材拍摄成了电影《有种》,“我要代表这些年轻人去追问生活,当人们有机会去分享彼此心灵的同时,我们的心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柔软。”   

  本报讯(记者 肖扬)导演张元是一个“老顽童”,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年轻人,他不愿看到“残酷”二字如鬼魅般紧紧追踪、噬咬着年轻人的青春。从淳朴县镇一直到现代化都市,张元怜悯地说:“他们不快乐,我很震惊。”所以,张元导演为漂泊浪荡的青春拍摄了《有种》,昨日该片在京进行了超前点映。“有种”是张元希望向年轻人内心灌输的一种气力,“它可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怒追问;也可以是嘴角淌血时说给自己听的‘有种你就活下去!’;还代表了我对众多尚在挣扎的年轻人的赞叹。”

  电影《有种》讲述了当下“80后”、“90后”北漂一族的故事,以在北京打拼的三个年轻人为主线,记录了他们在都市夹缝里的生存和成长。电影的名字源于张元之前在北京尤伦斯美术中心的同名摄影展,当时这个展览希望以“有种”为精神的诱饵,钓出在北京这座城市中潜藏着的叛逆而鲜活的年轻一代。当时的“召集令”在微博上呼唤那些“有一个躁动的心,不安于朝九晚五,脑海中尚有理想撞击”的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与经历,然后,张元导演会有选择地在图片和影像中去挖掘那些具有真实质感的生活,完成对于80后北漂的精神谱系的调查。这个广告短短的时间就引来了200多人报名,摇滚乐手、模特、股票操盘手、保镖、社会工作者、大学生、无业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群涌到了张元面前,然而,这些人的讲述给张元带来的并不是新奇,而是震惊:“我没想到,80后的人群这么不幸福,这些人在北京这座显赫的城市框架中带着孤独和疼痛默默地活着,他们讲述的并不是奋斗的励志故事,而是真切的痛苦。”由此,张元利用这些素材拍摄成了电影《有种》,“我要代表这些年轻人去追问生活,当人们有机会去分享彼此心灵的同时,我们的心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柔软。”

  张元多年前的电影叫《北京杂种》,如今的电影叫做《有种》,两者是否有所联系?张元表示:“拍《北京杂种》的时候自己还年轻,拍《有种》的时候我年华已去了,但我始终还对青年人感兴趣,青年人的题材也是我一直想拍的。可以说,《有种》与《北京杂种》是相续的,20年前,我在北京这个城市中看到了年轻人肆意宣泄的力量,聚集了歌手崔健、窦唯和何勇,用音乐架构了一些模糊不清的故事线索,那一代人如今已经老去,新一代年轻人却在更大的压力下成长,两部电影会勾勒出历史的纵深。”

  这也是张元的电影作品时隔7年再上大银幕,张元非常开心,“光是今天,我就要跑4家影院和各位观众见面,很多院线朋友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新影联、卢米埃和百老汇,我也非常想亲临一线,听听年轻朋友们对《有种》的真实感受,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在与观众交流时,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似乎总是带着一丝灰色和绝望,对此,张元说:“这没有什么,挫折和绝望会带来痛苦,但也是生活赐予年轻人的礼物,如果没有这些痛,我们不也是枉度一生吗?”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似乎深溺爱情喜剧的潮流,回避着深刻,《有种》则自有一种不愿讨好谁的倔强。张元表示,如今很多导演背负着市场的枷锁,很多导演遗忘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与责任。“艺术家的思索应该带有独立的理性精神,但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欣赏习惯却与客观视角相悖而驰,这种矛盾是必然的存在,导演对此应该有所准备,而不能一味迎合。”摄影/齐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