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片面揭发无人区:被遮蔽的这几年(2)

2013年11月28日21:10  新浪娱乐 微博
《无人区》黄渤《无人区》黄渤

  Part.2 在“无人区”寻人、寻根

  电影学院导演系老师王红卫可以说是一直与宁浩并肩“作战”的伙伴,从宁浩第一部长片《香火》,到后来的“疯狂”系列,以及《黄金大劫案》、《无人区》,他一直以不同的身份与宁浩合作, 定题目、选材、策划、编剧,包括市场。而亦师亦友的身份,也让他能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宁浩和他的电影,看待这个关于《无人区》传说的诞生。宁浩是怎么把一部电影拍出来的?《无人区》第一个缘起点是什么?从开机到诞生再审查的影响,王红卫的叙述,可以说是为大伙“扫盲”了一把。

  《无人区》为何是这样?宁浩怎么拍电影?

  Step 1:诞生

  我们不准备回到文艺片、艺术片,还是做类型片,但是不要做成“我就是一个拍喜剧的,就是一个拍多线叙事的,包括拍草根喜剧的”,过早成为过度职业化的导演。

  当时,宁浩团队的首要想法就是不再做疯狂系列,觉得《赛车》已经把多线叙事的方式阶段性做到头了,“而且本身也不是宁浩最大的兴趣,可以对投资方有个交代就行了。也可以说是有了第一部黑马电影之后的,一个导演的定位和上位都有了一个加固和稳定之后,就想能做一些新的东西。”

  2009年,中国年度票房才是现在的约四分之一,国产的类型电影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有这么多完全针对院线,从商业片角度考虑的电影。所以那个时候,对于宁浩来说,类型片还有很多很多个坑,“所以说大白话就是占坑,这次做一部这样的片子,下部可能再换一个,拓展中国类型电影的方向。这个是做《无人区》方向上的一个基点。作为整个影片的基调。”

  Step 2: 孕育

  宁浩不属于那种“我完全不顾社会表达,我就要我的个人表达”的导演。但他也不会说,现在只要哪种片子的类型卖,我就做哪种片子,毫无个人表达。他还是在尽力找这个交汇点。

  王红卫说,每一部电影的开始时候,他们的讨论只是缘于一个小故事,就像一个打火机,把那一车柴火点着的一个点。跟着这个点可以出来一个轻喜剧,或是爱情故事、警匪片。

  具体到《无人区》的故事起始,“当时简单来说,就是想说一个人在一趟旅行当中,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但是这个小意外导致一切向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结果他被彻底改变了命运,包括改变了价值观。这就是一开始人物的路数,而在整个调性上,可能不像《石头》和《赛车》那样,有一定的非现实感、虚拟性,不是那么特别实实在在。” 王红卫认为,拍这部戏的时候,他们没有去想把这里面的人物做成现实中的某一个族群,某一个阶层,某一种人,“这些人物和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稍微离地有那么一尺的,离生活、离现实都有一定距离。整个的故事、人物、调性都会极端一点。”

  Step 3: 结局

  这个片子最早的一版,从剧本开始,人既是恶的,人也是利他。或者你去看所有的电影,除了非常非常挑衅现有道德体系和价值观的,所有的电影最后都会有一个扭转,这个人物才能完成。

  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无人区》,虽然主角经历重重黑暗,但结局还是以救赎和重新为基调。王红卫透露说,其实这个片子最早的一版,从剧本开始,人既是恶的,人也是利他,“或者你去看所有的电影,除了非常非常挑衅现有道德体系和价值观的,所有的电影最后都会有一个扭转,这个人物才能完成。不仅是这一部电影,或者说商业片,即使很多艺术电影也会这样,这个是改不了的。而我觉得,即使经过修改,他不可能把这片子的所谓主题给改没了,还是在那儿。”

  拿《无间道》举例,王红卫表示,虽然《无间道》内地版和香港版的结尾不同,其实并没有改变人物本身的善恶和选择,改变的只是现实中的结果,没有改变人,“你改变不了人,改变不了人的态度,只是改变在现实中的结果。”

《无人区》余男《无人区》余男

  Part.3 小伙伴的成长真心话讲述人和主角:徐峥、余男、黄渤[微博] 

  三位主角,这一次与众不同的拍摄经历,让他们经历了戏里的救赎和戏外的成长。四年过去,回看当时的激情与搏命,自我的突破和冒险,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所不同。

  徐峥:如果永远不上,我已得到很多

  这部电影是所有的人,美术、造型、导演和我,这些加在一起,想塑造一个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形象。我们整体团队不是说要转型,或者说是刻意要改变自己,只是想拿出一部全新的电影,给观众看到一个很特别的世界,是完全由我们电影里面构建出来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很独特的世界。所以当时我觉得还是花了不少的心力的,我相信这种心力是没有白白付出吧,它到了今天拿出来,我觉得仍然可以给观众一些蛮全新的感觉的。

  当时我就把这当作一个处女作的剧组,导演是处女作,美术也是处女作,黄渤、余男都是处女作,把我跟这群处女扔在一起,就是反复纠结,纠结反复那样的。我觉得那个经历其实我蛮难表达出来的,但是它全部是在我自己的这个感受里面。我在想,这部电影本来都说不上,那没有上我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电影的?其实我觉得还好,如果这个电影永远不上,我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因为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本身给了我很多,对于电影的理解,对于拍电影这个工作的感受,它给予了我很多心得,并且发散到我很多其他的工作里面。所以现在这个电影又重新来上了,我觉得就是很高兴。

  余男:有人说黑暗,有人说温暖

  我觉得动物性和社会性,其实就是一个拯救跟被拯救的关系,你说谁拯救谁,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你真的不知道谁有一天会害你,谁有一天会去救你。所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动物性,看你最终会决定做什么,最终他要是很人性,就是动物所做的都做了之后,你为什么是人呢,你肯定跟动物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感情,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感情。我觉得这个在最后,在电影里面体现的比较精彩。

  我前一阵子看了电影,觉得电影本身说的东西可能比我当时理解的还要多,每个演员的表达真的特别精彩,我觉得比过去体现出的东西要丰富了。之前我认为这是一部人物鲜明,风格直接的电影,然后加一点幽默元素。但是后来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真的很感人,里边有很多东西,我没有想过导演会这么去表达。我觉得这个温暖是在本身电影里面的,是在心里的,不是在镜头里面的。

  黄渤: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宁浩

  其实这个戏的投入还是挺大的,大家的投入也都挺多的。这部戏是在兴奋当中拍完的,从一开始的剧本创意,到最后的实施,每天见到不同的点,大家都是特别高兴,而且可以说这是这部戏完成了大家一个愿望跟想法,真的到最后呈现出来以后,大家觉得吃了多少苦,觉得这部戏挺值的,这是从来没有的徐峥,从来没有的宁浩,也是从来没有的我。

  最夸张的一次是,我让宁浩把之前我一个半月的戏份删掉,重新来过。因为直到那一刻,人物的点才终于找到了,方法没找对,原来还是在做以往那种加法的创作,永远在加,挤眉弄眼,觉得演那样的人就一定得这样演。但在那里生活下来后发现,人和人交流很直接,几乎不太会有形容词,不太会过多的修饰自己的形态,都特别直接。其实这是一个减法的东西,应该把身上那些东西减掉。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