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片面揭发无人区:被遮蔽的这几年

2013年11月28日21:10  新浪娱乐 微博
娱乐有料第21期娱乐有料第21期

  导语:本应2009年底上映的宁浩作品《无人区》,经过四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将于12月3日走上大银幕。这个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直到现在依然是迷,而这个又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谜团。坊间所有关于影片送审、被驳、修改等等传言,似乎永远都只能是传言。审片委员的决定没有人知道,规矩是什么,规定是什么,至今没有向公众公开;而在大众面前的宁浩,一直自己承担所有责任,表示所有的修改都是出于自己的需要——为了把想说的表达得更清晰,没有必要误导观众。

  在影片确认上映的这一个月里,我们到底听到主创说了多少遍的“忘了”“记不清楚了”,在这统一的“答案”里,显示的是大家对这部影片的印象模糊吗,还是事先约定的不可说、不能说? 影片即将与观众见面,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除了期待不会看到一部被阉割或自我阉割的作品外,也是好奇,宁浩到底交出的是一份怎样的答卷?他是如何在审查制度、观众需求和自我之间做平衡?他的小伙伴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次拍摄经历?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真相,但我们尝试从当事者的阐述中去片面揭发,从欲盖弥彰、欲说还休的纠结中去呈现他们眼里的“真实”,走入“无人区”——寻人、听故事,寻找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这被遮蔽的几年的种种,电影的变形、创作者的纠结、皆大欢喜的结果,呈现的也许是比电影里更赤裸的真实的人性。

  监制、主编:陈弋弋  采访、撰稿:覃覃   采访:易东莹 

  策划:王玉年 编辑、配图:梵一 

  设计:猫猫杰 责任编辑:赵欣  

  电影:徐婷钰   

《无人区》徐峥《无人区》徐峥

  Part.1 宁浩的纠结与强大

  一个电影从剧本成型到拍摄到宣发,导演也许要经历几十上百次的采访,而这其中的每一次叙述都难免有出入和变化,而这未必是导演不说真心话,除了采访当时的状态、情绪、环境,对话对象的不同等等所产生的影响外,导演的内心也许也总在变化。

  在影片确认上映后的的某天,再次谈到《无人区》的拍摄初衷时,宁浩说并没有那么复杂,当时就是想着一个东西就去拍了,觉得这个东西还挺酷的,“我对这种环境很有兴趣,因为我很喜欢骑马,很喜欢出去跑。所以我会有很多在无人区待的经历,我觉得在那儿的人有很多那种动物性出现,我还挺迷恋的,觉得这个蛮有趣的——就什么是动物性,什么是社会性的问题。”

  与审查的对话与拉锯:需要多大的抗打击能力?

  “你说因为审查或者其他的关系,沮丧也好,肯定会有这样的心情,但是不至于影响到导演的创作。”

  在这四年里,宁浩需要多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审查制度对他的各种要求?我们无法知道,但他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宁浩确实有强大的内心,而且抗打击能力特强。从《疯狂的石头》火红,到《疯狂的赛车》的延续,宁浩就不是那种不理会观众、市场的导演。但是本定于2009年《无人区》上映时间一拖再拖,这四年里,难免会有沮丧,“你说因为审查或者其他的关系,沮丧也好,肯定会有这样的心情,但是不至于影响到导演的创作。”潘肖说到。而至于宁浩自己呢,他在人前则总是一副泰然处之的超高EQ模样,他此前跟林旭东的对话录里就被说到过:“我觉得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就是它一定有一个不好的一面,但是也一定有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我基本上在看待一个事情的时候,总会想象它会有另外一个原因和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坏的事情有可能会转变成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也有可能会转变成非常不好的事情。”

  而在导演中心制的内地电影市场,这一场与审查制度的拉锯赛,似乎也是有宁浩一个人承担。据了解,这其中所有关于审查的问题,基本都是由身兼执行制片人和导演身份的宁浩直接去沟通,“我觉得最主要做决定的是宁浩本身,他本人。因为他作为这个电影的最主要的创作者,而且他就是代表制作方,如何去改,怎么改要不要改。我觉得还是由他,如果从工作室的角度来讲,从我们工作室内部的管理层面来讲,当然是他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故事的变形与变异:人类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

  “因为如果你已经是动物,你还值得生存下去吗,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没有办法,你要放弃它,你只有放弃它。”

  宁浩以前在中蒙边境拍过一部电影叫《绿草地》,在那儿大概生活了有半年左右,他对那段时期感触颇多,“觉得西北那个酷,美国西部片那种酷,那不是在装酷,因为它是脱离社会,它本来就不需要那些情感表达,点点头这些都不需要,因为他没有人可交流,所以他本身就很酷,他本来就有很强的生存意识,所以我觉得那个还蛮有力量的。”

  宁浩自身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和发问,却因为审查的“留难”而不得不继续延展开来。最后影片加上的关于猴子的独白,徐峥[微博]的牺牲,余男的救赎,也许是他对于社会性的妥协,又或是对于人性问题的新的答案?“算是一种选择吧,我们人为什么能够活下去,为什么能够存在,人类为什么能把狮子、老虎,别的强大物种都干掉,因为我们有利他主义在里面起作用,如果我们没有利他主义的话,我觉得人类不会有今天。其实后面的修改,很大部分也是因为,我在想如何把想说的东西再提纯出来。”

  人性是恶还是善,对于宁浩来说似乎还是一个纠结的难题,“我们本身首先是动物,所以徐峥饰演的律师在他这一路上发现自己身体的动物性,只有在没有人的地方才会激发出他的动物性,生存的力量。但是他发现这种东西会将他带入毁灭,因为如果你已经是动物,你还值得生存下去吗,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没有办法,你要放弃它,你只有放弃它。”

  电影的主题就是两只猴子的故事,人跟猴子是有区别的,人跟别的动物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到底在哪儿,“我觉得当然区别有很多很多种,不仅仅是一个区别,但起码复杂的社会结构是我们跟动物的一种区别,我们只有利他才可以维系这个社会的存在。”

《无人区》宁浩《无人区》宁浩

  反抗谎言教育的大爆发: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吗?

  “后来看《三字经》,我说这不是都在说谎吗,都是教你怎么样服从,教你怎么样当奴才,教你怎么欺负人,在别人面前扮演君子。”

  人性、动物性、社会性,宁浩希望在去社会化的环境里赤裸裸展露出某种真实,也许是他对从小接受的教育的一次挑衅,一次爆发。毕竟,当你从小只听到一种声音的时候,终有一天,长大成人,开始去思考、质疑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真理,而过往受到的教育越单一,这个重新自我教育的过程则难免越是充满反叛、挑战和冲突。

  宁浩说过,现在对他来说,创作和写东西最大的出发点不是想能不能拍,而是通过写东西想明白一个事是怎么回事,是一个认知世界的途径。但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你想通过电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还得通过审查这一关。然而,对于人之初,性本恶又或是性本善的话题,这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也有自己新的认识。无论一开始宁浩是想要以一黑到底,揭露人性之恶,又或是后来加上救赎与温暖的结尾,我们都无需从一部电影上寻找人生标准答案,更珍贵的则是通过电影、对话,与创作者交流,找到自己的答案。 

  宁浩:我觉得人之初,性本恶。然后我们一辈子都在信这些假话,叫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拿儒家就是拿孔老二的一个谎话包装起来的,整个一部《论语》就是胡言乱语,然后教你怎么做小人,教你怎么忽视真理的存在。

  新浪娱乐:你什么时候醒悟过来的呢?

  宁浩:不用醒悟,本来就知道他是说假话。因为我看它看的晚,后来看《三字经》,我说这不是都在说谎吗,都是教你怎么样服从,教你怎么样当奴才,教你怎么欺负人,在别人面前扮演君子。

  新浪娱乐:这么说,这部作品是在反映你的质疑?

  宁浩:人之初,性本善,我很怀疑这个事情,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吗?他生下来就知道吃奶,他只知道要东西,他只知道索取,他懂什么利他主义?

  新浪娱乐:无人区反而没有受这些儒家文化影响?

  宁浩:所以就都是坏人,都是索取。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