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演在大陆发展,朱延平认为最重要的是“接地气”,“对我来说,接台湾的地气不难,但接大陆的有点困难。我需要了解更多大陆的文化,但我觉得前景值得期待,香港和大陆还有语言上的问题,台湾在这方面就有优势,我想台湾导演会适应的更快!”
钮承泽:用台湾节奏呈现大陆生活
钮承泽祖藉北京,不少亲戚都在大陆。2000年前后,台湾电影陷入低谷,他转向电视圈求发展,用拍电影的标准来执导偶像剧,一度掀起收视狂潮。这期间他收到不少大陆的电视剧集邀约,但一来双方理念有差距,二来他在台湾工作也很多,所以都未能成事。
不过电影仍然令纽承泽最难以割舍,2008年他首次担任执导电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该片是他前半生电影梦的人生总结。2010年他执导的电影《艋舺》红遍台湾,他也因此获大陆电影公司华谊兄弟的青睐,终得以执导《LOVE》进军大陆。对于台湾导演进军大陆,纽承泽看得很简单,“导演北上,很容易理解,哪里有市场,大家就往哪去。”
7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让钮承泽得以圆梦,“我想拍一部大范围的讨论爱情电影,找到最好的演员,用最多的钱,最好的班底,最好的机器,这里头有真情,有生活,有技术,有挑战”,除了有赵薇、赵又廷、郭采洁,阮经天,彭于晏这批明星助阵,他还有一个野心就是希望做到“台北、北京两个城市都能够接地气”。
最终《LOVE》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钮承泽的目标。与其他台湾导演的大陆电影相比,《LOVE》的特别之处是呈现了大陆、台湾两地城市青年的爱情生活。
钮承泽称自己对两岸交流有独特情感,他觉得两岸交流明明那么密切,在电影中若没有反映,是很不应该的。两地虽然有不同口味,但并非难以跨越。而《LOVE》中赵薇在北京的一段戏也为台湾观众所喜欢,钮承泽说这场戏成功的原因,是他用“用台湾的节奏来呈现大陆的生活。”《LOVE》在2012年2月13日上画,当时以过4000万元的成绩创下情人节档的票房纪录,最后收到1.37亿元票房,钮承泽算得上是2012年台湾导演在大陆发展的大赢家。
多元“小清新”
●“登陆”代表:陈正道、苏照彬
●“登陆”时间:2007年至今
●“登陆”作品:《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剑雨》等
●“登陆”法宝:类型探索加个人风格
“小清新”一直是台湾电影的标签,不过在大陆发展的台湾导演中,苏照彬和陈正道的作品就比较体现出来,两人的电影比较多的是经典类型片的影子。《剑雨》有《卧虎藏龙》式的古朴,又带点玄幻的诡异,虽然有吴宇森监制压阵,导演苏照彬仍然最大限度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陈正道则选择了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都市爱情片入手,《幸福额度》、《101次求婚》两部作品的成功让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今他拍摄的《催眠大师》在惊悚和推理上都不失礼,这部电影终于可以被称为作品而不只是命题作文了。
苏照彬:只做自己会做的东西
苏照彬成名作品如《爱情灵药》、《运转手之恋》仍然是很典型的台湾电影,不过《诡丝》、《三更之回家》表现出他在灵异惊悚题材的趣味和执行力。理工科出身的他从小喜爱电影,类型片对他影响最大,比如《大白鲨》、《金刚》、《外星人》这种片子,有机会当导演时,他最想的也是做好类型片。
没有受过系统电影训练,程序员出身的苏照彬有自己优势,以前总要检查代码,以保证程序逻辑会不会出错,这种纠错思维让他在做剧本时逻辑相比起来更为严密。吴宇森也正是因为这点看中苏照彬,主动找他写新剧本,进而促成苏照彬来导演《剑雨》。2010年的《剑雨》票房有6000多万元,因为有吴宇森监制、杨紫琼主演的名头,该片的海外销售成绩也很不错。
对于大陆电影市场,苏照彬有自己的观察。他也注意到其实大多数电影是不赚钱的,在大陆成功的台湾导演也不多。跟好莱坞大片和冯小刚等人的电影相比,他认为台湾导演在类型片和大陆文化方面都没有优势,“类型片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来支持,譬如说枪战、飞车、特殊化妆,这些都不是说你可以靠导演或者编剧一个人来搞定,你必须要电影工业里面的各个部门来支援。台湾电影工业是比较欠缺的,台湾导演只能是他们有多少资源,就去做多少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像青春片、文艺片、恐怖片,这些可能需要的是想法,而不是工业方面上资源的支持。台湾导演还是要去拍自己很拿手的一个片子,就是要忠于他们知道的、会做的一个东西。”
陈正道:大陆观众要的更多元
《宅变》、《盛夏光年》是陈正道进军台湾电影界的敲门砖,而早在2007年,他就来到大陆,期间四处推销剧本,从住酒店到租房子,被拒绝、改剧本到有机会,陈正道真是一步步自己走过来的。
陈正道最喜欢拍悬疑推理片,但在《催眠大师》之前的《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却是爱情喜剧片。他说来大陆后思维发展比较快,比较会去想观众想要什么,“拍电影一般就是分两种,一种导演有话说,一种是拍给观众看。我外在好像是拍给观众看,但我当然也有一点点话要说。我在类型上容易被调整,从《幸福额度》开始,就选了在台湾从没拍过的爱情喜剧,因为这个关系又得以去拍《101次求婚》,就是做了一个情人节的产品。到了《催眠大师》,更像是《盛夏光年》加上《101次求婚》,个人作品加上一个产品,把它融合起来。”
陈正道说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他在北京没有跟其它台湾电影人一起混,他也曾经被带去跟老板喝酒,但发现自己不习惯。后来他认识了小马奔腾的制片人史晓晔,一起合作了他三部电影,“她是女性制片人,像我的姐姐,她去谈投资,所有事情做好,我专心拍片。蛮幸运的是大部分事情制片人帮我搞好,她可能是我唯一的人脉吧。我们除了工作,有时在电话里讲讲八卦,一个月吃一两次饭,却有很强烈的信任感。”
陈正道在大陆拍的三部电影都是纯国产片,甚至不是合拍片。他觉得每个地方的观众都值得尊重,“你应该先了解观众想看什么,接受什么,再来看你能做什么。”
三部电影成绩都不错,他自然也有资格为想来大陆拍片的台湾电影给出建议。他直言有些台湾导演在文化、电影质感上优越感太强,“刚来时有一点瞧不上这个市场真正接受的类型方向,等你静下心来,这个市场的观众想要的东西比台湾的更多元更复杂,他们渴求各种电影,市场的力量很强,如果能够顺着这个浪,导演本身能力会有增长。”
他说在台湾他可能只能拍《盛夏光年》这种暗恋、青春的感受,《催眠大师》是他想拍的类型电影,他现在甚至已经开始筹备拍一部科幻电影,“外来导演可以在这里借力使力,中国电影会进入狂潮十年,有心看这个爆发、想站在浪头上的话,第一件事是要跟着这个浪走。不是说导演要妥协,但就是不能有那种法国电影比美国电影高级的心态。如果觉得观众不看就说观众没水准,这个想法是错的,带着这个心态拍电影一定是不会顺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