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一步之遥》国内评价褒贬不一,那么走出国门后究竟怎样?国内观众都直呼看不懂,国外观众怎么办?柏林版比国内版少了20分钟,精炼后的版本能打开国际市场吗?为此,新浪娱乐收集整理了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后,国外媒体、评论人对《一步之遥》的首批评论,看来,第二轮口碑攻坚战又失败了。
目前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的场刊评分皆已出炉,《一步之遥》获得2分,处于中下水平;《综艺》《银幕》两大老牌杂志也发表了负面影评,认为其讨好海外观众,有重蹈《金陵十三钗》覆辙之嫌。新浪娱乐还从电影节上一些记者与观众的口中得知,《一步之遥》在国外跟国内最常见的评价居然是一样的,三个字:看——不——懂……
场刊评分:16部竞赛片平均2.37分 《一步之遥》仅获2分
《Screen》(银幕)场刊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都是最权威的媒体刊物之一,每次都会统计资深影评人对竞赛片的打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场刊评分表上共有16部竞赛片,目前分数已经全部出炉。它们的平均分是2.37,最高分3.4出自英国电影《45年》,其次是3.3分的纪录片《珍珠纽扣》,以1.7分垫底的是开幕片《弃绝之夜》和蕾雅-赛杜新片《女仆日记》。《一步之遥》得分为2分,属中下水平,7位影评人中有4位都给出两星评价(总分从零到四星)。
不过,场刊评分只能代表几位资深影评人的口味,跟评委会的口味、获奖可能性毫无关系。去年获得金熊奖的华语片《白日焰火》也只获得2.3分的中庸分数,《无人区》和《推拿》则分别获得1.8和1.5分,都比较低。
网络评论:试图讨好海外观众 难逃《金陵十三钗》命运
单看评分太单薄,那么再来看看媒体和网友的评论。《综艺》和《银幕》两大老牌杂志都发表了对柏林版《一步之遥》的长篇影评,除花费不小篇幅科普了一下电影的深厚背景以外,还分别介绍了其在国内的市场反馈及姜文前作《让子弹飞》的概况。但最终,它们都对《一步之遥》给出了差评。
微博上的影评人和观众也纷纷发表了对《一步之遥》的评价,有些人只简单以“失望”一词作为总结。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讨好海外观众”成为数位评论人的观点,还被拿来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作比。
《Variety》(综艺):疯狂又浮华,在叙事中用了大量旁白。尽管也有视觉奇观和政治讽喻,但它还是对电影的一次充分致敬。考虑到上映前的大规模宣传,它在中国国内的票房很好,但还称不上火爆。
《Screen》(银幕):《一步之遥》奉上了一场疯狂的大型杂耍秀,用尽一切手段接近国际观众。然而它在寻求成功套路的过程中还是不太顺利,就像张艺谋花巨资拍出来的《金陵十三钗》,并未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姜文的这部怀旧大片很可能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它有一些瞬间是很棒的,比如婚礼中间大帅和女儿联手演唱歌剧,但总体而言,《一步之遥》是一部有着认同危机的臃肿大杂烩。
影评网站“Dog and Wolf”:一星(满分五星),夹杂着英文的台词、法国的警察、俄国的制服、全世界的舞女,看起来想面向全球观众。然而,它仍然只是中国式的喜剧,离成为桥梁还远。
影评人Alex Billington:很疯狂,就像巴兹-鲁赫曼(《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遇上园子温(《爱的曝光》)。已被列入我的“我他妈刚才看的是啥”名录。
网友@C.:《一步之遥》无疑是对电影的一次致敬,但是它的野心有点过大,有时候有点蠢。
网友@Edmund Lee:两星半(满分五星),姜文的主演都比较分裂,对待爱情追求和不公正命运的感觉都太迟钝了,让你怀疑这是否就是一次差劲的性格研究和存在主义戏剧,事关一个处于混沌年纪、进行商业炫耀的自大狂。当然了,你也很忘记姜文对浮夸悲喜剧的野心,影片充满炫目的奇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看了都得脸红。
观众调查:对背景和导演一无所知 对话太多没看懂
在11日首映后,新浪娱乐曾随机询问几名媒体场观众对《一步之遥》的看法。从他们口中得知,国外观众比国内观众要更加晕头转向,因为他们对北洋历史背景和姜文导演风格几乎一无所知。而且这部电影还有让人脸盲症直犯的角色和太多复杂剧情,老外纷纷表示真心看不懂……
很多西方观众对《一步之遥》的最大印象就是讲了一个致敬电影的故事,因为片中模仿了教父》等经典电影的桥段,出现了卢米埃尔这样影迷熟知的名字,片尾字幕也告诉西方观众这个故事根据阎瑞生案真实历史改编,该案件被拍成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至于晚清北洋新旧贵族这些背景,老外们都听得云里雾里。
观众1:我不是真的了解,所以没法判断,不太能搞清哪个角色干了什么。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不会中文,跟不上字幕。(对话也很多)对我来说是的。音乐很棒,有些地方很有趣,但是恐怕我没看懂。(你觉得它可能拿奖吗?)不知道,相信评委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观众2:我喜欢这部电影。(知道故事背景吗?)一点也不了解。但片尾字幕说了是根据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的,还被拍成了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觉得可能拿金熊奖吗?)我不知道哎。影片场景很浮华,我很惊讶里面有那么多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混合,对我们这样的西方人来说很新鲜,因为我看过的中国电影很少。(看出对《教父》等老电影的致敬了吗?)我只看过一遍《教父》,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知道它引用了很多好莱坞老片。
观众3:我对故事情节和片中对电影的想法都印象深刻,很有趣。(对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完全不了解,在电影院外面我听说了点,回去我还得看看宣传册。(知道导演吗?)角色?噢,导演,不知道……(他同时也是主演)哦,真的?
(何小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