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念念》:严肃电影最坏的年代

2015年05月05日17:37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文艺片回本困难 文艺片回本困难

  文/记者 田婉婷 许思鉴 制图/廖元

  五一小长假刚过,票房又创历史新高。五一小长假三天创造了6.24亿票房,比去年五一三天3.62亿元大幅增长了72%。

  与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闯入者》和《念念》两部相对文艺的影片加起来的票房,还不敌小长假国产片票房冠军《何以笙箫默》的一个零头。

  《闯入者》导演王小帅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商业片最好的年代,也是严肃电影最坏的年代。而好莱坞知名影评人塔里克·汗则表示,文艺片在好莱坞先走小范围点映,等待口碑发酵,如果上来就大规模发行并非良策。

  票房现状 文艺片票房不及商业片零头

  去年,在柏林电影节上擒获双雄的电影《白日焰火》票房破亿,改变了人们对获奖影片有价无市的观念。

  但紧接着,同样被冠以文艺片头衔的《黄金时代》以五千万上下的成绩给了文艺片当头棒喝。今年五一期间上映的两部口碑不错的文艺片《闯入者》、《念念》更惨淡。

  曾拍摄过《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多部文艺片,王小帅的影片一度被文艺青年奉为经典。2012年,他拍摄的口碑作品《我11》上映,最终票房仅475万。

  三年后,王小帅再次出发,带来一段与文革密切相关的“三线建设”历史的《闯入者》,该片在201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大型电影节上进行展映,都收获良好口碑,五一三天累计票房330万。张艾嘉执导,梁洛施等人主演的《念念》三天也仅有420万票房。

  而同天上映的杨幂、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版《何以笙箫默》五一三天收获1.7亿,张家辉、张学友、张震等出演的香港警匪片《赤道》也有近亿元的进账。两部文艺片的票房总和还不及《何以笙箫默》的一个零头,可谓惨淡。

  导演回应 不要给电影贴上文艺标签

  面对着排片以及票房收入的惨淡,作为文艺片代表的导演王小帅接受了《法制晚报》记者专访,他认为,预判一个电影的分类会杀死一部电影。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你认为《闯入者》是一部文艺片吗?

  王小帅:我不太承认这种关于艺术片的预判。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分界没这么清晰。只要讲一个好的故事就行。关于商业还是艺术的预判会杀死一部电影,还没有竞争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其实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有很多灰色地带。比如北京电影节期间《教父》、《美国往事》等经典电影一票难求,如果把美国大片的概念放在市场上,这些影片并不算特别商业,但是它们有它们的生存空间。

  真正有工业体系的构架才是纯正的商业片,有些片子只是有商业元素而已,最近大家都趋之若鹜的青春片,其实不是商业片,只是用很流行的方式讲述的影片,在这方面我的电影没有差别。

  我们都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大家不要预先定义我这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不要还没看就给它贴上标签,观众反而会受到影响。

  法晚:有没有预计到排片这么差?

  王小帅:目前中国电影没有做分线发行,大家都是进入到同一个市场。既然是同一个市场,我这个电影就是商业片。既然拍一部片子进入的是这样的市场,没有科学的分布,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推广。

  法晚:怎么去收回成本?

  王小帅:其实我对票房没有什么特别的预期。我们的宣发都很用力,花了好多资金,最后能够多大幅度跟大家见面,还是要看市场空间有多大,现在中国市场的态势我们没办法。不过像我们这样的影片大部分是海外发行代理,海外的基金会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成本,海外还有发行版权,参与分账,只能用一种长期的回报。另外,这些电影都不是超级大片,投资不会太大,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基本的回报和保障。

  海外视角 点映发酵口碑 冲奖支撑名利

  与中国电影市场中文艺片步履维艰相比,好莱坞文艺片的日子也不好过。著名电影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统计2014年文艺片整体票房惨淡,在33部北美票房破亿的电影中,并未出现文艺片的身影,而颁奖季大热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模仿游戏》,票房也为9108万美元。

  据Boxofficemojo分析,在2014年,绝大多数文艺片票房都低于北美电影市场影片平均票房1496万美元,文艺片的平均票房仅为500万美元左右,而其中入围奥斯卡的文艺片能够在票房上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并不是很明显。

  知名影评人塔里克·汗在今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好莱坞文艺片的生存也要寄希望于奥斯卡等颁奖季,而在北美这样一个纯粹商业化的市场,文艺片在院线都是走点映然后扩张的路线,上来就大规模发行费力不讨好。

  法晚:好像在北美有这样一个标准,就是奥斯卡奖是文艺片的最好出路?

  塔里克·汗:是的,因为外界观众对于文艺片好坏的界定标准很简单,是否有多的奥斯卡提名、是否受到颁奖季的青睐。奥斯卡以及圣丹斯这些奖项给了文艺片一个量化的标准,也能让文艺片有机会冲击不错的票房成绩。

  而且奥斯卡奖本身,带着一个漫长的颁奖季和评奖机制,是明星们疯狂曝光的名利场,强大的关注度也让这些文艺片获得了最佳的推广时机,声名大噪之余能够把票房给赚到。

  法晚:文艺片在北美光靠票房能够生存吗?

  塔里克·汗:能够生存的可以说寥寥无几。算上奥斯卡期间的公关费,文艺片能够在北美依靠票房保本,已经值得偷笑了。

  不过,在北美文艺片回本并不依靠这些,颁奖季期间的巨大曝光和巨大推广,让这些影片在票房之余,更多依靠Itunes、家庭影院市场以及电视台版权售卖、海外版权售卖来获得回本以及盈利。比如说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它在其他方面的收益远远大于票房本身。

  而且文艺片本身的声名鹊起,对于发行公司、主创以及演员本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北美投资文艺片,更多的是被看做一件有格调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买卖。其所换来的是声望的提升。

  法晚:那北美文艺片走入商业院线是如何安排策略的呢?

  塔里克·汗:小规模点映然后逐步扩大发行,是所有文艺片的发展轨迹。

  北美电影市场是一个纯粹商业化的市场,你的电影如果能够一直保持高热度,电影院就会一直放下去,不存在在高热度突然下档的情况。

  文艺片会用小规模点映去试水,检测影片票房潜力,然后一步步扩大。因此文艺片的初始票房情况可能一般,但是会有三四个月的超长放映期,最后的票房也有一定的保证。

  如果一开始就大规模发行文艺片一定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文艺片需要的是文火慢炖,口碑发酵才是它最好的路线,而不是一开始就以卵击石,赔了夫人又折兵。

(责编: 隐)

文章关键词: 文艺片商业片闯入者念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