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问鼎金像:文艺片能否救港片

2015年04月20日09:57   娱乐专栏  作者:公元1874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公元1874

  香港电影金像奖,这个与台湾的金马奖、内地的金鸡百花奖齐名的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如今已经迈入第三十四个年头。本次颁奖典礼在本月19日晚上7时30分于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为了吸引观众,大会主持人由林家栋、陈小春以及曾在2013年凭借《春娇与志明》而夺得影后的杨千嬅主持。从阵容来看,吸引够噱头。不过相信对于大多数影迷而言,最为关心的,还是提名以及获奖的电影本身。

  和金马奖、金鸡百花奖对准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所不同的是,香港电影金像奖一直以港产片作为评选标准。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杂志主办的第一届开始,金像奖就打上了深深的香港烙印。在评选规则里,需要满足多项要求譬如导演必须是香港人,出品公司里必须有香港电影公司,主创里至少有6名香港工作人员参与等等……所以,香港电影金像奖,其实在这三十多年来,都是以表彰香港本地电影人作为主要目的的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创办时,正值港产片崛起,徐克、许鞍华、谭家明等导演所引领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也在兴起阶段,新导演为香港电影带来不同于邵氏制作的全新感觉,而金像奖也为推广这些电影,从而让观众知悉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两者相辅相成,在香港电影走向辉煌的道路上锦上添花,一路见证着港产片的繁荣兴盛。因此,在那段时期,金像奖只入选港产片,并不会受到多少质疑。

  但事到如今,在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合拍片占据绝对主流的情形下,香港金像奖凸显出来的尴尬就越来越严重。2009年,王家卫执导的《蓝莓之夜》有资格报名,便在事先引起了争议:这部英文对白、西方演员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如果真的让诺拉·琼斯入围女主角,未免贻笑大方,但从规则来说却又符合入围要求。所幸后来片方放弃报名,才没让这种尴尬成为现实。

  但2012年,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却入围十三项提名,包括最佳电影、导演、编剧、影帝等主要奖项,这再次引起了质疑。这部电影几乎不会有人认为是港产片,它更适合放在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的提名里,但是由于出品方之一英皇的坚持报名,它也符合提名要求,因此还是入围了金像奖。但最终,它只拿到了一个技术奖,提名众多却无一所得,这让直脾气的姜文当场就黑了脸,和金像奖分道扬镳,成为了双输的尴尬场面。

  于是乎,在这种合拍片大潮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金像奖如何评选,成了考验组委会和评委们的一门学问。主席陈嘉上说过,香港金像奖的定位是“香港电影工作者看港片”,所以港产片是必须的。但究竟是传统意义的香港电影,还是合拍片时代越来越多的大陆背景呢?

  这次提名的电影里,《亲爱的》《黄金时代》把故事背景放在内地,绝大部分电影都有内地投资方和大陆演员出演主要角色,真正称得上纯港片的寥寥无几,最佳电影五部提名里,只有《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算得上是纯港片。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再来看香港金像奖,可以看到一些很有意思,又让人觉得无奈的现象。

  第一个,是香港本土女演员的集体没落。这次女主角的提名里,汤唯、周迅和赵薇都是内地演员,本土靠吴君如和蔡卓妍撑起,而赵薇最终也拿到了影后,她所饰演的《亲爱的》里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安徽农民,的确称得上是本次提名里演技难度最大的一位,即便是破格出演性工作者的蔡卓妍,与之相比仍显稚嫩。而香港金像奖从2005年起连续四年被内地女演员所夺得,近年来的影后获得者均是鲍起静、惠英红、刘嘉玲等中老年演员,年轻一辈只有2013年的杨千嬅——事实上,她拿奖的时候,也已经39岁了。

  其实不光女演员,男演员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刘青云15次提名,这次的《暴疯语》和《窃听风云3》里的角色,他类似的演绎过多次,例如《暴疯语》的精神病人,其实十多年前林岭东的《目露凶光》里,他的演绎比这次好得多,可那一年败给了刘德华的《暗战》……而今年,他最强劲的对手变成了来自内地的黄渤,另一个呼声最高的彭于晏则是台湾人。

  十多年前,张柏芝凭借《忘不了》,在24岁的黄金年龄拿到影后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新生代的香港花旦们要涌现出来了,而张柏芝就是代表(那一年张柏芝凭借《忘不了》《大只佬》双提名影后),除此之外影后与女配角的提名还有林嘉欣、卢巧音、何超仪等等;但十年后,不仅张柏芝已经许久没有佳作,林嘉欣半隐退,卢巧音隐退后刚复出乐坛,何超仪开电影公司自行投资却失败而归……这十年,除了还在演TVB电视剧消耗光阴挣脸熟的那些所谓“新生代”之外,禁不住让人想问,香港的女演员,都去哪里了?今年王菀之破天荒的拿了四个演员提名,最终拿到了最佳女配角和新演员,那她能让大家重新开始注意香港的女演员吗?恐怕也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个,合拍片席卷香港影坛。《窃听风云》系列都是合拍片,第三集评价最差,但在内地票房最好,还让刘青云拿到影帝。《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一个人的武林》《撒娇女人最好命》等片都是槽点满满,拿到最佳电影和导演的《黄金时代》也是毁誉参半,只有《亲爱的》算是提名里最为受到好评的制作。但这部电影却仅仅只拿到影后,让我觉得十分不公。虽然我在香港导演里最喜欢、敬佩的就是许鞍华,但就连许鞍华自己都在台上坦言《黄金时代》拍得并不理想,相比完成度,陈可辛的《亲爱的》要好过它。但,陈可辛几年前就把公司开在内地,这些年制作的全部都是合拍片,上一部《中国合伙人》甚至全部启用内地演员去讲述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的创业故事;而许鞍华虽然也开始拍摄合拍片,但却一直坚持着香港特色如《桃姐》,这部《黄金时代》也让人有种当年开罗启锐、张婉婷拍《宋氏皇朝》的感觉——比起《亲爱的》,它的香港味道很浓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金时代》的大胜,更多的或许是金像奖对于用香港味道拍合拍片的一种鼓励和支持。但是从一个许鞍华的影迷角度,我真的不愿意见到她在内地水土不服的去拍摄一些不能展现她真正能力的作品。非常怀念她前几次拿奖的作品,例如《投奔怒海》《女人四十》《桃姐》……尤其是《天水围的日与夜》。

  第三点:本土制作越来越小众化。有多少人看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这部电影因为脏话满篇、暴力血腥,而被评为三级片,未能在大陆上映。他改编自香港网络人气小说,讲述一夜之间香港700万居民全部消失,只剩下一架夜间小巴上的17名旅客,随后这群旅客在空无一人却危机四伏的香港街头小巷里寻找事件真相的惊悚过程。这部电影在海报上写着“还我香港”四个大字,充满着对当下的社会隐喻,虽然在香港评价不俗,但内地却评价不佳,在豆瓣甚至只有5.5的不及格分。除此之外,《金鸡SSS》《雏妓》两部讲述性工作者的电影、《争气》《点对点》两部拿到新晋导演提名的电影,都未能在内地上映,观众对其知悉更少。

  去年51部上映的港产片,其中有25部都未能在大陆上映,而其题材多是恐怖片、三级片以及剧情涉及政治敏感题材的电影。这些电影没有明星主演,也没有宣传,在如今内地一年公映数百部电影的情况下,本土制作越来越难以被大陆观众知晓,显得越来越小众化。也许因为有了金像奖,能令些许观众留意到《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进而去找盗版下载观看,但其他那20多部本土制作,或许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在2014年的岁月里。

  香港金像奖的宗旨是推介香港电影,从这一点来看,今年算是做到了一半,在香港演员刘青云拿影帝的同时,内地演员赵薇也拿到了影后,许鞍华第五次拿到最佳导演,成绩空前绝后。但是当内地电影公司星美的老板站在台上拿最佳影片,而好几个拿到奖项的人都在台上感谢博纳、小马奔腾的老板时,香港电影金像奖或许就像这次提名最佳电影歌曲的《美丽新香港》所唱的那样: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飘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黄金时代 金像奖 许鞍华 赵薇 金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