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十二公民》欠缺电影镜头运用基础

2015年05月20日00:14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十二公民》海报 《十二公民》海报

  我是一个学电影理论的戏剧导演。我对戏剧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有天然的敏感。借着最近上映的《十二公民》,咱们聊聊影像,谈谈剧场。

  关于戏剧的电影很多,但是真正能戳到影像与戏剧结合关系要点的并不多,去年奥斯卡金像奖得主《鸟人》算是一个。提到《鸟人》就不能不提标志性的“一镜到底”,这种相对极端的长镜头实验,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对电影特性与戏剧属性的结合。一方面以画面内部的蒙太奇代替了镜头剪辑,与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更加相像;与此同时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光影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展现了电影镜头更加灵活的优越性。

  近年来戏剧舞台上使用影像画面的例子也数不胜数,我认为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比较成功的就是德国剧团展演的《朱莉小姐》。这部剧几乎把剧场当成了一个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当成了电影拍摄的摄影棚。现场布光、现场摄影、现场配音效、现场进行同步导播剪辑……舞台艺术变身对电影艺术的大揭秘。

  相比之下,《十二公民》从艺术媒介特性上简单很多。导演是人艺的导演,演员们也都是人艺的顶梁柱、老戏骨,故事框架集中在一个相对空旷的封闭空间也与戏剧舞台非常类似……但是《十二公民》已经与戏剧没有任何关系而完全是一部电影了。影像中的故事是完整的,有着闭合的世界观和虚拟的假定性。从编剧的角度,这部电影是十分成功的。

  但是我认为《十二公民》的导演技巧却是业余的。电影的叙事语言是镜头,静镜头之间如果没有视点转移是不能随意切换的;如果没有逻辑可靠的观察者是不应该出现大幅度旋转和俯仰视角的;没有特殊原因,大量的正反打镜头之间,是要一定程度地展现双方人物的亲疏关系和力量对比的……这些电影镜头运用的基本法则在《十二公民》中都相对欠缺。

  (祖纪妍)

文章关键词: 镜头十二公民基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