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获得戛纳棕榈兼最佳导演两个大奖,我最高兴。因为这也是本届戛纳我最喜欢的竞赛片,格斯-凡-桑证明了他是美国当代最具原创性的导演(另一个也许便是任评委的史蒂芬-索德伯格,怪不得他惺惺相惜地把大奖颁给了凡-桑)。这部讲究瞎子摸象不同观点的作品,由不同的角色不断重述校园暴力的始末,把美国上流中产社会莫名潜在的暴力,以及人际间的疏离,高中生活彼此倾轧都拍得真实可信。可能太真实了,使美国媒体不太高兴,他们有的认为“戛纳”是故意借此片来个贯彻“反美意识”。
获评委大奖和最佳男主角双料大奖的《远方》是土耳其新锐努里-比格-锡兰的自编自导自摄的典型“作者”电影,所有演员不是导演的好朋友,便是他的母亲、妹妹、表弟。乡下小镇工厂倒闭,1000多名工人涌入伊士坦堡讨生活。这位拍人际疏离的作品,风格内省沉郁,像台湾新电影好用长镜头,却在动静之间游移自如,丝毫不令人烦闷。表兄表弟共夺了最佳男演员大奖,不过饰表弟的导演真表弟,却在土耳其为此处参加一个电影节领完奖后第二天开车出意外而死。迟来的荣誉,他并无缘得见!
《野蛮人入侵》是加拿大中坚导演丹尼斯-阿甘的新作,事实上是他17年前作品《美帝国沦亡记》的续集,该片共勇夺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两大奖。17年前我曾在纽约见过阿甘,当时他刚拍完《美帝国沦亡记》并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却一点没有骄矜之气,反而谦善有加。17年后他又聚集同一批演员,以续集追叙他们的发展。
整个电影虽是死亡悲剧,却处处充满喜剧和幽默,惹得观众一阵笑一阵哭。阿甘说,现在是西方文明自但丁以来的沦落时期,野蛮人入侵(9-11恐怖袭击),但人还是能怀有梦想。阿甘秉西方知识分子的高级犬儒主义,让片中主角无休止地争辩、开玩笑,显现死亡前的家庭及人际温暖,和《远方》的沉静风格恰成对比,也难怪乎夺得最佳剧本及最佳女主角双料荣誉。
最后获评审团奖的《下午五点》是伊朗大导马克-马巴夫的女儿撒米拉的新作。撒米拉是戛纳的女儿,她的《苹果》拿到了前几年的“金摄影机新人大奖”,前年《黑板》又拿了评审团奖。《下午五点》,女儿背着父亲去上学,而且想当未来的共和国总统,但是她的梦想终将被沙漠中的艰苦和父亲的顽固所吞噬。电影呈现伊朗电影一贯的朴实干净风格,带有伊朗电影的民俗色彩。撒米拉的妹妹也在做导演,这一个导演世家在世界影坛算是独树一帜。
最后,我想说呼声最高的《狗镇》名落孙山,铩羽而归,我一点也不同情,因为看3小时的舞台剧实在令人难受,而且受拉斯-冯提尔的压迫,复仇主题也真不令人喜欢。焦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