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部作品《纽约黑帮》和《飞行家》在奥斯卡的重复遭遇,强化了马丁·西科塞斯作为一个失意者的身份。一个62岁的著名老导演即使在字幕上打出“献给好莱坞”,也未能改变这种被倾覆的命运。在马丁·西科塞斯花白的鬓发上,我们找不到《出租车司机》和《愤怒的公牛》里诚实的干脆与冷冽,找不到罗伯特·德尼罗身处黑暗中的那种安静——除了衰老带来心境上的平庸之外,他的一切都让人缺乏印象。
其实自《纯真年代》开始,马丁·西科塞斯其实已经落入到一个尴尬的处境。这部转型之作被评论界认为:“除了雍容华贵的服装布景以及高贵悦耳的古式英语,它几乎一无是处。”在此之后,他开始刻意模仿之前的风格。1995年,他再度与尼古拉斯·彼勒基联手,以与《好家伙》几乎完全一致的班底拍摄揭露拉斯维加斯内幕的影片《赌城风云》。《赌城风云》对《好家伙》的模仿十分露骨,几乎是把故事发生地从纽约的布鲁克林搬到了沙漠中的拉斯维加斯,而意大利黑手党被经营赌场的恶棍所代替。除剧情上刻意的模仿以外,《赌城风云》甚至将《好家伙》中著名的长时间跟拍镜头等经典场面都换汤不换药地生搬了过来。但《好家伙》中引人入胜的节奏控制、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等精髓之处都在《赌城风云》中消失殆尽。而以纽约街头黑暗生活为主题的《逃离死亡》则明显带有《出租汽车司机》的影子,但这部电影非但没有以前沉重的力度,连剧情也条理不清。
相比之下,需要同情的马丁·西科塞斯更应该是在1976年。那一年,剧作家保罗·斯库拉德找到斯科西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希望他们能够拍摄他已完成两年之久的剧本《出租汽车司机》。经过西科塞斯及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部堪称伟大的电影终于问世。《出租汽车司机》凭借其中蕴涵的深刻意义、令人震撼的影像、德·尼罗惊为天人的表演,一下在美国引起轰动。影片精准地把握住现代人孤独无助的感觉,以极强的力度鞭挞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垢弊,所以一经公映就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鸣。而影片推出的1976年又恰逢“新好莱坞运动”的高峰,丹尼斯·霍普、弗朗西斯·科波拉等年轻导演的作品已经先后问鼎电影大奖,好莱坞内部的新生力量正逐渐壮大。而同样年轻的西科塞斯凭借这部《出租汽车司机》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为“新好莱坞运动”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但在那一年的奥斯卡,它居然败给了一部史泰龙暴露自己演技与身材成反比的电《洛奇》。
作为一个出生于纽约著名的“小意大利”皇后区的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始终没能扮演得像自己电影中的角色一样,像那些混迹于纽约皇后区的意大利裔的年轻人一样,不假思索,不顾一切。他承认说:“愿我也能像别人一样,轻松地说:‘我才不在乎什么奥斯卡呢!’但我从小就在电视上看每一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他伴着我长大,这玩意儿对我确实有难以言喻的魔力。”他一直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早期作品尽管是“票房毒药”,但给他带来了广泛的声名;老了之后,他却准备牺牲它们,去争取来自奥斯卡一种更为廉价的荣誉。
邹志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