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故事叙述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皮辛墨利多帕帖尔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分别由阿尤许坦东、苏拉沙玛和伊尔凡可汗饰演童年、少年与年长的派。)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成长于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他的父亲(阿迪尔胡珊)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对信仰与人(和动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忽,最终甚至影响了他被迫经历的旅程。
此时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动摇了派的多采多姿的世界。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能带来新世界的新冒险,却也代表派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包括部分动物园里的动物)、搭上一艘日籍货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才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船沉了,然而派却奇迹似的活了下来。他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
冒险的旅程开始了。而这头过去曾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则成了派的大敌。然而在学习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此外,派与理查德帕克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都很少,也都由派的父亲抚养长大,这个共同的经验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羁绊。如今对他们而言,过去的岁月所剩下的,就只有彼此而已。
派与理查德帕克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包括大自然的壮阔、与无情袭击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场特别凶猛的暴风雨,为派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让他质疑神对他的安排。然而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得到喜悦。
透过李安对3D技术的巧妙运用,观众与派和理查德帕克一同体验了这些非凡而壮观的时刻,完全投入在这个交织着情感与心灵旅程的、史诗级的电影冒险之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旅程,始于杨马特尔备受喜爱的同名著作,这本书也是近10年来出版界的大事件之一。这部小说赢得著名的曼布克奖,并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1年多。
而这个故事立刻吸引了制片吉尔奈特。奈特说这个故事“有电影该有的所有卖点,也有别处得不到的体验。”奈特与福斯制作部总监伊莉萨白盖布勒,花了几年的时间发展这个计划,并等待对的导演出现,来接受这个计划的巨大挑战与机会。奈特说道:“李安是个艺术家,我早就向往与他共事,他也是个能够精彩处理这个题材的厉害导演。”
盖布勒补充道:“这部电影的格局庞大,而李安则是个梦想家,如果不是让他害怕、具有开创性的计划,他还不会考虑。就像派和理查德帕克,李安最初的恐惧演变成了战胜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
马特尔则是另一位长期欣赏李安的作品的人,他补充道:“李安是完美的选择,因为他都拍情感强烈的电影。他的电影从私密的小品到豪华大片都有。从《理性与感性》、《断背山》到《冰风暴》和《卧虎藏龙》,他的作品非常多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需要这样的导演,因为这是一名少年很私密的故事,他失去家人、必须在壮丽的大自然之中面对无法想象的挑战。要拍出这个部分、又维持住情感的核心是极为复杂的,而李安和他的剧组有那个技术、决心和创造力能做到。”
看着自己的书被诠释成电影,对马特尔来说是个兴奋的经验,他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翻译成四十二种语言。看见它被转化成电影就像第四十三种。电影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看到故事被转换成电影实在很兴奋。”
马特尔的原著内容丰富而意义深远,结合了深奥与怪诞、史诗冒险与深刻的自省;而改编原著这个艰巨的苦差事,则指派给了戴维马戈(《寻找新乐园》)。马戈坦承在扛下编剧一职之前,他就纯欣赏的看过这本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他还纳闷“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搬上大银幕。”最后他决定,关键就是单纯的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马戈说:“在书中,派在对作家这个角色说一个故事,同样的,李安也在用电影对我们说一个故事。”
李安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则规模很大的、信仰的寓言。在许多方面,它所传达的重点,都是说故事的价值、以及分享故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