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赞《地心引力》史上最佳太空电影

2013年10月08日10:57  东方早报
《地心引力》已经创造了北美10月档的开篇票房纪录,图为该片剧照。 《地心引力》已经创造了北美10月档的开篇票房纪录,图为该片剧照。

  上周末,又一部3D大片《地心引力》创造了票房奇迹,成为北美历史上票房最好的10月开篇之作,亦以556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以及274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体验极限环境的渴望。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称其为“史上最佳太空电影”。

  不过,尽管影评网站“烂番茄”给出了98%以上的好评,亦有评论认为该片“缺乏内在的人性,能引起内心极度恐惧又极度平淡”。

  脉络简单的“文化现象”

  根据Variety网站的统计,通过电影票网站Fandango卖出的《地心引力》票中,91%归于3D影院;开票第一个周末的全部票房收入中3D版的收入高达80%,这些都超过了当年《阿凡达》的3D份额。这在如今北美观众越来越少选择3D的情况下可说是扭转了3D电影的市场。

  这部由华纳兄弟耗资1亿美元、花费四年半时间拍摄的90分钟3D大片用自己强劲的票房表明了其角逐今年各大奖项的决心。而除了出色的3D票房表现,“烂番茄”网站也给出了98%的好评;《独立报》甚至以“《地心引力》将成为继《阿凡达》之后人们真正愿意观看的第二部3D影片”作为报道文章的标题。难怪华纳兄弟的美国分销主管丹·费尔曼(Dan Fellman)自信地说:“这部影片吸引了很多一年只看一两部电影的人进影院。上映两天内,《地心引力》已成为一个文化现象。”

  《地心引力》脉络极简,讲述了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马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以及航空新手赖安·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在出舱工作时因飞船与空间站发生爆炸而痛失所有同伴,在缺氧、失重、与外界丧失联系的情况下重返家园的故事。

  尽管只有两个主角,背景又设置在冰冷的外太空,《地心引力》靠危机的不断产生与解决来推动剧情发展的技巧让影片免于拖泥带水,除了略为冗长的开篇,90分钟故事基本一气呵成。

  导演阿方索此次将题材瞄准太空硬科幻,镜头逼真写实,不管是宇航员失重下的状态动作表现,还是空间站爆炸后飞溅的碎片都精确可信。而基于CGI技术的特效视觉效果呈现,也让站在外太空看地球日出以及几万尺高空俯视地球全貌的场景令观影者记忆深刻。

  而在漫长的拍摄时间中,大部分镜头都来自一个9X9的黑房间,这种幽闭的体验让饰演女主角的49岁演员布洛克“经常有想杀死制片人和导演的冲动”。布洛克经过姐夫的牵线认识了一个曾在宇宙中度过4330小时的宇航员,并通过简短的谈话了解到些许在宇宙中的体验。她说:“在拍摄过程中,孤独和痛苦如影相随。我需要排除那些一片漆黑或者刺目的环境及各种机械的影响,尽量让自己的脑袋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是深刻还是内核空洞?

  登月第二人布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好莱坞报道》上发表的影评肯定了影片的真实性。他说:“我震惊于影片中失重环境的逼真性,这与我当年目睹的人们穿越空间站时的情况一模一样。”

  《每日电讯报》这样总结该片的内核:“正如片头的字幕‘外太空不可能存在生命’一样,影片成功表现了深刻的主题:人类不是为孤独而生。对同类的渴求与回到地球的愿望一样具有巨大的力量。”

  与之不同的观点则认为《地心引力》缺乏有力的核心。《纽约客》评价道:“这是一部能够引发内心极度恐惧然而又极度平淡的电影。宇宙空间站爆炸的碎片四‘溅’的时候让人心跳停止。然而影片内里的空洞比外太空的空更甚。影片提供了一个僵硬而简单的求生故事,却忽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煞费苦心想象和拼接起来的外太空碎片在一部机器和一个人的眼中没有丝毫区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