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第四届3D中国高峰会展专题研讨会上,《阿凡达》特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善意提醒中国电影人:烂片不会因为2D转3D就叫好又叫座,3D只会为电影锦上添花,不能起死回生。
本报讯(记者 祖薇)《阿凡达》是3D技术的神话,神话背后是全世界对这项新技术的疯狂追捧。但詹姆斯·卡梅隆只有一个,更多的电影因为滥用3D背上恶名。如何更好地运用3D设备和技术,以及掌握目前快速更新的软硬件,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3D中国高峰会展专题研讨会上,《阿凡达》特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善意提醒中国电影人:烂片不会因为2D转3D就叫好又叫座,3D只会为电影锦上添花,不能起死回生。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恰克就投身于3D技术的运用当中,1978年,他应美国政府的要求,为火星探测器拍摄的图片绘制3D影像,之后,他参与了《世纪争霸战》、《终结者2:3D版越空之战》、《大白鲨3D版》、《阿凡达》等电影的3D制作,一路见证了3D技术的成长和非议。“看一场3D电影,观众需要付出的是1.5倍左右的票价,但能否得到1.5倍的视觉享受,这很难说。”恰克说。他介绍,《阿凡达》公映后,自己接到了许多电影公司的邀请,其中有很多公司来自中国。2011年,他为电影《龙门飞甲》担任3D立体顾问,今年,他又负责了《富春山居图》的3D转制工作,影片上映后口碑有好有坏,恰克对此也有些无奈,“如果是一个坏的故事,坏的电影,转成3D也还是坏的。《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能在10年后通过转换技术再次引起全球性轰动,不在于它使用了何种技术,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部好电影。
恰克介绍,不止是中国,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人都试图用2D转3D的办法增加收入,不过成功的不多,许多作品成了只有字幕是3D的伪3D,其中的原因在于2D转3D的技术现在并不成熟,“转换只能提升3%到5%的视觉效果,所以(电影人)不该指望一项技术能让电影起死回生。”另外,一个让3D电影口碑不佳的原因是电影院的放映技术不过关,“许多影院根本达不到3D的观影效果,他们能把白天的景象放成晚上的,晚上的景象放到根本看不清,我猜许多人走出电影院会抱怨,‘天啊,我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烂片上’。这样的电影院应该为观众退票,因为他们不仅耽误了人家的时间,而且阻止了这位观众再次欣赏3D电影的可能。”不过,对于3D技术毁坏视力的说法,恰克并不认同,“很快,大家就能摘掉眼镜看3D了,那时3D技术会让虚拟世界和现实完美统一,现在你们看我是不是也不会觉得不舒服?”
据介绍,“3D博览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本届“3D博览会”的最大亮点,是由朝阳规划艺术馆等多家国内规划馆共同发起的“城市3D体验中心院线联盟”将正式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