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慕尼黑》
每年一度的奥斯卡通常都会引发一轮的预测狂潮,跟变化无常的体育比赛不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预测有时很容易猜,尤其是当某年某部影片的水准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步时,那么其余的四部影片都不可避免处于陪太子读书的地步,就像1939年的《乱世佳人》、1972年的《教父》、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有时奥斯卡也像世界杯预测一样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胜负之间的关键不完全取决于影片本身的质量,题材风格与时境的契合度等偶然或外在因素反而左右着胜负,就像当初电视刚刚兴起时,奥斯卡出于保护电影工
业免受电视的冲击,对以大场面著称的史诗题材格外青睐,《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宾虚》便是最好的例证;而七十年代歌舞片是奥斯卡的宠儿,虚有其表、毫无内涵的《琪琪》能荣膺奥斯卡最佳影片,完全是拜当时歌舞题材电影盛行所赐。
今年因为有华人导演李安携《断背山》以8项提名入围,让过去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旁观者身份关注奥斯卡的华人同胞有了参与感,而该片在美国的票房与口碑均维持强势。不过,《断背山》所涉及的同性恋话题还需要经过5798名投票会员的考验,毕竟在保守团体看来,可能会觉得《断背山》的同性恋背景始终不符合自己的性价值观,不排除部分人在最后关头“变节”的可能,由此看来,奥斯卡最佳影片花落谁家还存在变数。
1号热门 《断背山》:拥有堪称完美的数据
导演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时报解读:将《断背山》列为今届奥斯卡的最大热门,并非是因为李安的缘故,而是因为根据过往风向标的指向,《断背山》拥有堪称完美的数据。自从1989年美国制片人公会奖成立以来,共出现过九次一部影片在同一年获得导演公会奖、金球奖和制片人公会奖的最佳影片,有八部在其后的奥斯卡中夺得最佳影片,分别是《与狼共舞》、《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英国病人》、《泰坦尼克号》、《美国丽人》、《芝加哥》和《指环王3:王者无敌》,唯一的失意者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98年的战争巨片《拯救大兵瑞恩》。该片的失败完全与影片实力无关,而是遭到了擅长于公关的米拉麦克斯总裁温斯坦兄弟的“狙击”,他们大力游说评委将票投给《莎翁情史》。
现在,《断背山》成为第十部同时获得导演公会奖、金球奖和制片人公会奖的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影片。
问鼎隐忧:尽管李安在《断背山》中对同性爱情的细腻描绘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同性恋的范畴,但是《断背山》放在往年,其所处的位置与去年的《杯酒人生》一样都属于小众艺术片范畴,而且《断》片并不是一部典型受到奥斯卡青睐的题材影片,所涉及的同性恋题材太过敏感,容易得罪广大的保守阶层,以致参与投票的评委都很慎重对待自己的一票。不过李安与制片方在宣传时都刻意淡化同性情节的影响,将影片主题归结为青春的失落,从而能够避开直接挑战奥斯卡评委的禁忌话题。
目前赔率:8赔1
2号热门 《慕尼黑》:秉承惯有的人性色彩
导演的话:虽然我的作品惹来颇具火药味的政治争议,如果这部电影令你烦心、令你惊恐、令你不安,也许你反而不要忽略它。
时报解读:即便是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导演,当斯皮尔伯格宣布将举世震惊的“慕尼黑惨案”搬上银幕时,其犹太裔身份使得他能否保持影片客观性的质疑一直存在,影片的拍摄与宣传都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调之中。尽管质疑声不断,不过斯皮尔伯格并没有丢弃作品中惯有的人性色彩,着重刻画以方暗杀成员复仇时迟疑、彷徨与无奈的复杂心态。斯皮尔伯格坦言,“慕尼黑惨案”是个雷区,拍摄这部电影将会令他失去一些朋友,而且在奥斯卡中亦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从今年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看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有着明显投合奥斯卡评委心意的作品(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和《飞行者》明眼人一看就是冲着奥斯卡而去),或多或少都在触及美国保守势力的敏感神经,《断背山》的同性恋题材自不用说,《晚安,好运》有传媒受到政府操控的隐喻,《撞车》聚焦自911以来日趋明显的种族冲突,《卡波特》的主人公并不代表典型美国精神,《慕尼黑》虽也是质疑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强硬手腕,但以过去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所表出来的客观态度,令在娱乐圈势力大的犹太人并不会对《慕尼黑》施加压力,假使《断背山》稍有闪失,符合奥斯卡口味的《慕尼黑》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问鼎隐忧:不过《慕尼黑》不利的地方在于《辛德勒的名单》太过优秀,虽然奥斯卡有时候显得比较中庸,但他们并不愿意将最佳影片颁给同一导演执导的同类型题材影片,况且后来者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水平并没有达到前作的高度。
目前赔率:1赔25
3号热门 《撞车》:剧情复杂令人惊艳
导演的话:我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讨论,让大家发现到底是什么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时报解读:虽然《断背山》的呼声最高,但是部分提名电影的声势也稍有回勇的迹象,其中当以狮门公司发行的《撞车》最受追捧,多家美国媒体还将之视为《断背山》的最大竞争对手。该片也确实在美国影视演员公会奖中击败《断背山》,获得最佳整体表现奖。《撞车》由去年获得最佳影片的《百万宝贝》的编剧保罗·哈吉斯执导,有桑德拉·布洛克、布兰登·弗兰泽和去年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唐·钱德勒等实力派演员助阵。全片以洛杉矶为背景,讲述一个在36小时内发生的故事,从而探讨21世纪在美国本土仍挥之不去的种族问题。当《撞车》自去年初夏上映以来,就予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尤其是在当今好莱坞剧本荒愈来愈严重的时候,保罗·哈吉斯对于复杂剧情的高超操控力愈显可贵。
问鼎隐忧:不过,对于竞逐奥斯卡最佳影片来说,过早上映并不是一件好事,奥斯卡评委对于七八个月之前上映的影片的印象通常会较模糊,获奖的机会难免会打些折扣,尽管发行商在提名期间免费派送出近三万张的DVD供评委观摩,不过DVD的冲击力很难比得上在电影院的效果。尽管《撞车》在叙事手法和气氛把握都体现出极高的水准,但导演保罗·哈吉斯并没有对影片描述的种族矛盾给出更好的解决建议,影片中马特·狄龙与唐·钱德勒前后态度的转变也显得太过戏剧性,这些未尽完美之处都将影响《撞车》向最佳影片发起冲击。
目前赔率:1赔5
4号热门 《晚安,好运》:巧妙穿插史实片段
导演的话:我们绝对承担不起因史实资料出现偏差而引发的后果,只要出现一个错误,这部电影就会失去其可信性。
时报解读:911事件发生将近五年,现在反恐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家常便饭,在美国国内自我膨胀的爱国情怀稍为缓和的情况下,有关各种政治阴谋的题材电影似有逐渐复苏之势。曾经被捧成全球最性感偶像的乔治·克鲁尼自称从小就对新闻与政治相当感兴趣,不过911事件令得他筹备已久的多部政治性题材不得不押后,由他领衔主演的《辛瑞那》和执导的《晚安,好运》都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能如期拍摄,克鲁尼说:“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想拍摄这两部影片,但当时的政治气氛似乎不容许我们这样做,那时的社会气氛就像如果你对政府提出疑问,就等同是不爱国似的。”
乔治·克鲁尼为建构《晚安,好运》花了不少心血,包括收集大量当年麦卡锡的真实片段,巧妙地穿插在电影当中,让观众觉得饰演莫伦的大卫·斯特雷泽恩是在与麦卡锡大斗法;克鲁尼对资料的筹备也相当谨慎,无非是希望观众在观影时能明白公民自由的重要。当年麦卡锡确实有所收获,但克鲁尼更想让观众明白利用传媒散播恐惧的方式以达到政治目的,代价最终就是会断送了公民应有的公民自由。这种现象与现任美国总统布什为搜寻在国内的恐怖份子,以致侵犯个人私隐的争议不时出现的情况甚为相似。
问鼎隐忧:虽然奥斯卡素有垂青“演而优则导”新晋导演的传统,当年曾毫不吝啬将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一古脑颁给凯文·科斯特纳(《与狼共舞》)和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便是最好的明证,不过乔治·克鲁尼要想延续这两人的辉煌,难度甚高,毕竟该片的政治倾向性太强,就连乔治·克鲁尼本人都坦言类似《晚安,好运》这种借古讽今题材的影片未必会受到广泛的美国观众所认同,同时他亦谦逊地认为《断背山》的气势实在太强。
目前赔率:1赔16
5号热门 《卡波特》:勾勒出人性的贪婪
导演的话:我所做的就是将卡波特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时报解读:一直以来,奥斯卡对于人物传记片都是另眼相看,尤其是那些具有波澜壮背景的人物传记,它既能包含刻画人物角色的艺术层面,同时亦对角色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清晰的反映。仅七十年代以来,就有《巴顿将军》、《甘地传》、《勇敢的心》等多部人物传记获得最佳影片。贝纳特·米勒执导的《卡波特》讲述菲利浦·西摩·霍夫曼饰演的真人原型作家卡波特为了把堪萨斯州小镇灭门惨案的新闻纪实撰写成为文学作品《冷血》,亲自前往监狱采访落网的杀人凶手,不择手段地套取对小说有用的素材,最终还与杀人犯结下不同寻常的友谊。
但贝纳特·米勒强调,这并非一部讲述人物传奇的影片,他无意为杜鲁门·卡波特树碑立传,只是想从卡波特的创作动机切入,强调人性中的贪婪,他追求的并不是钱与名利,而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甚至不惜通过与道德背道而驰的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的自私性和狭隘性在卡波特的身上尽显无遗,而美国评论界对于《卡波特》的评价也多以正面为主。
问鼎隐忧:面对取向传统的奥斯卡颁奖逻辑,这类题材较为黑暗的影片较难尝得甜头,奥斯卡对于同类题材的偏爱在近20年间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1991年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茱迪·福斯特主演的《沉默的羔羊》。由此看来,《卡波特》今次要想爆冷夺标的难度相当高;反倒是菲利浦·西摩·霍夫曼荣登影帝的机会明显高过《卡波特》获得最佳影片。
目前赔率:1赔25
专题撰文 温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