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学院派“十面埋伏” 市场派仍称“英雄”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7:45 上海星期三

  对张艺谋的崇敬和谩骂之声似乎从来没有停歇过。本月十日,由《艺术评论》发起的一场关于张艺谋的研讨会更是把这个声音提高到了振聋发聩的最强程度。

  来自评论界、高校的“学院派”对张艺谋的集体围攻不知是否让老谋子尝到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味道。而在此之后,记者就此事对部分“市场派”导演采访时,又听到了另一种仍然把张艺谋视为“英雄”的声音。

  陆川(知名导演):张艺谋真的成了大家的绊脚石吗? 从一个非常客观和公道的层面上讲,张艺谋一直在为中国电影作着贡献,他的早期在探索中国新的艺术人文电影,而当下又在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院线作贡献,对于一位跨世纪的导演而言,这是非常难得和不易的,这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和有关部门极大的支持。

  可以这么说,由于张艺谋当下对商业电影的作为,使固有的“国产商业电影”的名声得到较大的改善,“国产商业电影”的标签也显得并不那么“傻呆”,至少现在一提到商业电影,其味道有所改变,一提到商业电影导演也不那么乏善可陈,他们可以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中国最大牌的导演,由于他们的加入,中国的商业电影也成了观众,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

  陆川甚为诚恳地向记者表述:其实我应该算是看着张艺谋电影长大的一代,在电影学院上学时,作为一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我们都曾做过要如何颠覆大师前辈的狂梦,当然其中也包括张导。但只有当我自己真正踏上了导演之路,我才开始真正懂得和理解张艺谋他们处境的甘苦和他们作为中国电影创作者内心的挣扎,他们的艺术理想一定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跳跃再跳跃,他们也的确在身体力行。可以说作为前辈,他们正为我们,为中国电影开拓着道路,我们后辈导演更没有觉得他们是挡我们道的人,谁有本事谁可以飞过,跃过他们,这都很自然。

  陆川继续话题:只是作为张导的年轻同仁,惊悉日前有这么在我看来像“文革式”的一大帮人纠集在一起拿张导说事开刀的方式,觉得有些可怕。若大家真觉得张艺谋是如此的倒退,很可能将成为一“过去式”导演,那就没有必要以如此声势去“围剿”他。我不理解这种研讨会的意义何在,除了可以形成一所谓的新闻事件本身,这样的研讨能对张导,对中国电影有什么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实质性的帮助吗?张艺谋真的成了大家的绊脚石吗?

  电影理论的批评有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涵盖,它应是各方潮流中的一块礁石,是理性的清晰的前瞻的,是坚硬而贯穿始终的。中国的电影应该一直有这么一种理性的声音在监督和帮助创作,而决非像今天这样,该中肯说的时候不说,而一古脑儿地窜出来,狂抓狂打一气。客观地说,像批评中的那样其实张艺谋电影中文学性的缺乏并非自《英》《十》两部片子始,其实前面就有端倪,但大家都没说。更没有提供给张导一个清醒,克制,洞悉规律,具有前瞻性的批评声音,诚恳地帮助他。这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和电影人的悲哀。

  黄蜀芹(著名导演):在我眼里,张艺谋是一位识时务,跨越中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成功的导演。 现在争论张艺谋就像1980年代争论中国的另一位导演谢晋一般,二者惊人的相似点是,都有着异常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回头看谢晋,他依然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导演,相信十年后,再回头看张艺谋,也同样如此!张艺谋对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是他给当年压抑而闭塞的创作空间,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艺术生命活力,张扬了一种人文的力量。时至今日,在我眼里,张艺谋是一位识时务,跨越中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成功的导演。他的转型是成功的,也是彻底的。

  黄导讲述:电影导演和文化批评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轨迹,说的人归说,做的人归做,批评和百家争鸣的语境才是健康的言论生态环境。当然一个优秀而成熟的导演是不会因一些批评而动怒生气,小鸡肚肠的。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们继续会走自己觉得应该走的路,和能够走得通的路。聪明的导演心态放得很平,该迈哪一步就迈哪一步,他们有承受力,能做到游刃有余,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

  应该清楚市场经济衡量成功的主要杠杆标准是什么,这不能搞错。再说艺术家的每一次创新都要达到如何如何完美的境地,这也是苛刻而不现实的标准,更何况张艺谋作为导演,纵然是以商业挂帅,但他的创作态度还是很严谨和严肃的,艺术家的良知,正义,忠义这些底线都还在。

  胡雪桦(留美导演):张艺谋现在的作为至少说明他在尝试一种适应市场的新路子,勇气 可嘉。 当下中国的电影应允许各种电影形式和运作方式存在,中国电影首先要生存,张艺谋现在的作为至少说明他在尝试一种适应市场的新路子,这种勇气是可嘉的。

  研讨会上数落张艺谋的几大“罪状”,有一条就是他崇洋媚外,讨好西方观众。在我看来,这也是有失公允的,《英》和《十》首先是在国内的票房达到数亿,这究竟是讨好了谁?

  应该说张艺谋的困窘是他不能摆脱中国特有的文化身份,以及在中国现实文化情境中的复杂,这在电影创作上所给定他的空间即非常有限。他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摸索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这条道难免又狭又窄又诡异。他从表达中国人文历史,再到表现中国现实社会,再到想象中的中国东方审美文化符号的运用,以争取更大国际国内市场。从最复杂到简单,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

  丁黑(知名导演):票房和金钱应该都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相信张艺谋做到这个份上,应该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拜金主义者,票房和金钱应该都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当一个人在某条道上走到一个顶峰,若他还是有想象力的创作者,他会寻找新的把玩的东西。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他内心丰富层面的折射。

  就像美国的大牌导演斯皮尔伯格,他在商业和艺术的领域间,挥洒得如此自如一般。电影商业的驾御不是低贱和媚俗的事,他同样是一个不同领域和不同感觉的创新把玩。

  老谋子到了他这个年龄,还能成功地跨出这一步,的确有令人佩服的地方。这对树立中国商业电影制作精良的标尺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就目前中国电影的整体而言,真的是气可鼓,不可泄,一个导演的两部商业大片真的是不足以称得上中国电影全球性的品牌,只有中国电影达到一个整体的繁荣,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品牌。张艺谋是一个个例,若没有集体品牌的支撑,那这个个例很快也会过去的。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张艺谋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