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上海,罗大佑第一次来大陆开演唱会到前一阵子罗大佑来深圳办演唱会,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罗大佑热了一年多,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难免产生一种倦怠的感觉。这一年多,陆陆续续有很多关于罗大佑的文字出来。去年多的是怀旧感怀,今年则多的是一些带火药味的,不带火药味的也都在“告别罗大佑”,同时,还“告别了青春”。
当年唱着罗大佑的歌成长起来的人,现在都纷纷三十来岁了。三十以后才明白,自
己经历了很多,累了,事业有成了,该洗洗睡了,该告别青春了。
有点儿恨,就这么把他,一个在我们沉溺于抑郁的青春期之时带领和安慰了我们的人,打发了。
打发了罗大佑的人,我感觉得出他们看罗大佑的方式。是一种俯视,罗大佑只是代表了他们的青春期,现在,这个人的身形很渺小很模糊。
罗大佑深圳演唱会的现场,下了很大的雨。音响很差,罗大佑离我的位置很远,所以真就显得很渺小。然而,当他把过去的歌一首首“干”(他在雨中发狠地这样说)了下来,我忽然感到,我们与罗大佑,根本没法站在平行的位置上,对他,仍然只能仰视。罗大佑47岁了,他还在那里,还在往前走。我们刚刚30岁出头,却提前不知反省地老了。
居然还好意思“告别”,还“青春”?
用不着提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格瓦拉或者在海里的那个老人了吧?
告别青春的人是可耻的。
从来就不应该有“告别青春”这个动宾词组。青春就是在路上,肉体会烂在风里雨里,青春不会。你感伤地挥手作别的时候,青春早已抛弃了你。
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开始跳舞吧,或者系紧鞋带,听远处歌唱。钭江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