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夜空下有多少隐秘的辛酸和痛苦在疲倦地奔跑,它们想跑到一个没有窥视癖的地方。这群奔跑的痛苦中,有一个属于一个21岁的女孩子。她那隐秘的痛苦四处奔走着寻找藏身地,她自己则请了一个相士为自己新起了一个可以带来运气的名字-郭倩儿,然后微笑着走在亚洲小姐选美的舞台上。她力图使自己的笑容更明朗些更灿烂些,因为本届亚洲小姐要标榜“健康形象”。笑容背后,刚刚栖息着奔波日久的惊恐与耻辱。
她的成绩不错,现在她已入围13名候选佳丽,可以进身下月19日的决赛,争夺亚姐后冠。她不知道,有一只手电筒已指指点点着黑夜“明查暗访”,有一只手正拂开她掩盖在过去的惊恐、耻辱、辛酸之上那层薄薄的浮土,而她的痛苦明天就会抵达她的内心。
娱记说:“娱记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多方调查,他们证实:
郭倩儿,原名郭影。实际年龄,21岁。实际学历,未读完初中一年级。她从安徽老家南下广东打工的时间不详。4年前,1995年,她来到深圳一间卡拉OK厅任职“三陪”(注,“三陪”系中国内地曾屡次取缔的一种职业,一般与色情业关系密切。)。
她的个人史中有许多是空白的,没有哪个娱记愿意做一补充,这种情况表明,娱记关心的不是人,而只是这个人成为一种“料”所具备的因素,比如-“三陪”。至于郭倩儿成长的环境,是城市还是农村?她为什么没有读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是因为太穷,亦或另有原因?她为什么离开家乡来到了广东?她到广东后经历了些什么?她最先在哪里打工?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她来到了深圳的那家卡拉OK厅?她任职“三陪”后发生了些什么事?等等这些,娱记们是不屑去关心去“明查暗访”的。
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社会阅历,也许我可以大致描摹出郭倩儿的个人生活的轨迹:上小学的时候,郭倩儿与她的同龄人学的课文一样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南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她和伙伴们的玩耍一直持续到上初一,很有可能是父亲一句“女娃上什么学”将她从课堂拽了出来。也许1992年,她14岁,她的家里人为她找了一份到深圳“卖花”的工作。到了深圳,她和比她小的孩子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有一个“舅舅”领着她们,每天白天睡觉,到晚上才起床去卖花,卖花有任务,她经常完不成,“舅舅”于是不给她饭吃,还打她;也有可能是1994年,她16岁,随家乡姐妹一同来到深圳某区某厂打工。总是加班,总是被发现有错误,总是罚她款。亲人来看望她时,她得隔着铁门与亲人说话,后来,这个工厂发生火灾,一个只有16岁的小姑娘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死亡,她被逼着成熟了。这时她可能无意中遇到一个做“三陪”的老乡……也许我的猜测一点儿都不准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995年,她17岁时,来到了深圳的一家卡拉OK厅,她当然经过很多思想斗争,没有人愿意去过这种忍受耻辱的生活。她用来安慰自己的理由可能有一条,我干上两年,挣了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可以回家乡开个理发店,或者服装店,挣干净的钱。当她第一次陪着几个挺着肚子或者夹着大哥大包的男人喝酒时,她可能忽然想到,我刚刚17岁,我还没有谈过恋爱。
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已经结束了。郭倩儿当初计划参加亚洲小姐竞选时,她可能在想,也许还另外有一个开头,我才21岁。但又是这样,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题注:本文作者认为,历史不仅仅由政治领袖、英雄人物的个人史构成,它当然也应当包括民间的百姓的个人历史,郭倩儿的历史自然也是不应遗漏的一部分。)钭江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