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黄端《南方周末》
答:曾光明《明星BigStar》
为什么这次《明星bigstar》的记者被打?
这次被打是偶然的,但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又是必然的事情。今天不出,明天也会出。
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由于娱乐新闻从宣传工作转变为向新闻本身回归,当记者遇到这样的东西,不管是娱乐,还是时政,经济,体育,只要你想做真正新闻的话,就会有这样的风险,有时候会帮到采访对象,有时候会得罪采访对象,当你得罪他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麻烦,可能是被骂,可能是被打。
娱乐新闻的这个转变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
应该说是当某个领域的新闻发展成熟的时候,它是会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局面的。如果它不成熟的时候,可能会体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特性,但当它发展到比较完备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情况,就是新闻必然要靠真实、公正、客观、及时、完备等等这些特点来取胜,而不是其他的特点来取胜。这是一个发展成熟的新闻具备的特点,这也说明中国的娱乐新闻渐渐向成熟新闻靠拢。
其他领域的新闻,比如时政,体育,对娱乐新闻有没有借鉴?
所有的新闻,无论操作手法、思路,价值衡量、标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其报道对象、具体涉及对象不同而已。
我本身是做时政新闻出身的。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准备采访《十面埋伏》的新闻,先开会判断,现在有几样地方可以做,包括在乌克兰有个剧组在拍、在北京有个拍摄场地、在香港会有刘德华或梅艳芳,这个时候我们会派记者去查问乌克兰的情况,看剧组何时回来,然后问北京机场的航班,到酒店,到摄影棚去查。再派一拔记者去查刘德华启程没有,消息回来,然后再安排记者。这和时政记者的团体作战都是一样的。对重点的分析和突破,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娱乐新闻记者的入门有什么要求?
除了正常的记者素质之外,还必然具备专业娱乐知识。对电影、音乐等的了解,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这和其他的新闻领域是相通的。
在娱乐新闻会经常出现追踪的情况?
娱乐新闻有追踪明星这样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对个人关注的情况会比其他领域多一点,体育领域也会有这种情况,就是跟踪明星。这是为了完成新闻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办法,很难说它是好或坏,一切都要法律来衡量。
这样的事件本身是不是特别需要采访权?
从我个人的想法,也不是很赞成开车追踪采访明星,不过我这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读者接受能力的判断,因为中国读者,尤其是内地读者,未必说很能接受得了这么一种新闻。
中国读者对娱乐新闻的接受程度是不是有一定的限度?
内地读者极须培养,他们缺乏娱乐读者的基本素养。我曾经写过一篇开玩笑的《论娱乐读者的修养》。我觉得这不怪读者,而是怪以前的娱乐圈子里,给读者的熏陶太少太低级,不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读者,即有分辨能力、或者有专业能力的读者。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个很艰巨的工作。因为读者不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他对我们工作的结果也不了解。出现的结果就是读者找不到好的新闻,好的新闻也找不到读者。
以前中国娱乐新闻给读者什么样的熏陶呢?
中国娱乐新闻,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认为以前的娱乐新闻是一种宣传,不能算是一种新闻。但是这种宣传为什么也会出现相当有名的记者呢?如果报道的对象本来是一个不错的东西,那你就可以做到又帮他宣传,又不用说假话,老百姓也满意这种地步。但当事情不是都那么好,你要想帮他做宣传,就有可能说假话。之前,由于中国的娱乐新闻非常之少,可能只有极少的版面,只能从里边挑出好的东西来报道,这东西能保证你不说假话。这样的新闻年代,老百姓的要求不会太高。
举个例子,三年前,我们做半个版的戛纳电影节,人家已经觉得不错了。但是三年后,你派出两三个记者到戛纳去做现场采访,都有人觉得不够满意。此时新闻量已经增大,但是还只是像当年一样按宣传的路子来做的话,就肯定会出问题,或者你就说假话、或者观众就会不满意,因为他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后,就会问,应该不像你说的这么好吧。现在的娱乐圈,怎么出现这么多东西,这么恶劣,这么多丑闻,这丑闻不是今天才有的。它存在了很多年了。只不过现在报出来而已。
那现在娱乐圈是不是急需去报这些丑闻?
娱乐界绝对不会专注去报自己的丑闻。但当媒体的工作回归到新闻本身,就必然会有好有坏。其实丑闻在今天的娱乐新闻里,比例并不大。只不过印象让人比较深刻而已。哪个领域敢说自己只有光辉灿烂?好坏比例二八分,一点不奇怪。
娱乐新闻有没有价值取向的问题?
任何新闻都有价值取向,并且都一样,就是客观、真实、公正、及时、完备,等等。新闻不能做任何引导,这样会造成很大危害。因为这样的引导,没有谁能预计到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甚至有可能会走向相反的后果。最保险,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实事求是地去做新闻。当新闻掺杂一种引导的话,他的后果很难预计。有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我们去引导读者的品味。但这种引导品味会走向何方,我们没有办法把握,也没信心说可以把握读者的审美品味。在这种情况下,最保险的办法,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当我们没办法判断的时候,我们只摆出事实。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觉得中国娱乐新闻已经到了星火燎原的阶段。中国内地娱乐市场相当蓬勃,已经出现明星制的雏形,港台明星、港台娱乐圈跟内地达到了非常一致。已经没有当年的隔膜。从香港访京团到引进的电影多了配额,你可以看到香港和内地娱乐已经融为一体。国外娱乐进入中国几乎达到同步。这时中国娱乐已经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开端,在这个时候,就一定会相应有专业的娱乐媒体出来。而它的娱乐新闻也会发展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这种发展是一种跳跃性的突破,从经济到意识形态上都会达到一种很高的程度。我们相信,娱乐新闻一定会达到专业、成熟的阶段。
让人自豪的娱乐新闻?
你觉得现在的娱乐新闻处于什么样的情况?
在北京非常知名的一家以新闻风骨著称的报纸,它的娱乐主编跟我说:我跟某某剧组多铁,我跟某某导演多铁,他们拍戏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但是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不会去报。包括我写的稿的话,我都要给某某董事看过,某某董事说不发,我就不发了。好像这种做法,他并不觉得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是一种出卖新闻的一种做法。而同样一种情况,他就换来一些利益,当这个剧组或者这个片子要出独家新闻时,他会先交由这家报纸来做。
像这种大大小小的新闻交换,在中国太普遍了。你很难让读者对娱乐新闻产生尊重,包括行内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尊重。我们做的,就是想做一种让人自豪的娱乐新闻。因为做记者本来就是一种让人自豪的职业。
为什么娱乐记者会让人家看不起呢,我想,很大程度,就在这种操作手法。而这种操作手法,更多时候是体现到媒体与某个明星个人间关系的做法,比如今天你媒体帮我说了好话,那明天我就接受你做个专访。这是娱乐新闻的普遍现象,原因是前几年种下的。
这种操作手法产生有什么背景?
中国内地的娱乐记者,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东出现的。原来中国没有娱乐记者,只有所谓的科教文记者,后来大约在1988、1989后从科教文里分家,产生了第一批真正的纯娱乐记者。但人数很少。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没有变化。
到了1999年,以南方都市报娱乐版为代表的一批娱乐报出现,他们开始让中国娱乐新闻量大幅度增加。这时各地报纸都出现了娱乐版,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批量的娱乐记者。
这一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非常发达的时期,一个发展很短的行业,碰上一个经济很好的时代、同时也是很混乱的时代,就导致了这个媒体的发展不是很正常。而且由于娱乐新闻的独特性,比如说你说一个歌手唱得好不好,或者一名演员长得漂亮不漂亮,对读者来说,危害不是很大,这就允许你去造假,但是又不造成多大的危害。在这种内外环境下,加上当时一些个人,可能有素质上的问题,结果就形成了这么一种普遍的报道模式和操作手法。但几年后,当这个新闻领域发展成熟的时候,这种模式的弊端就会出现。
娱乐记者的个人素质对新闻的影响大吗?
个人的素质不能决定这个领域发展的走向,倒是新闻发展的阶段决定一个人能不能留下来。当一个新闻领域发展成熟的时候,相反会有很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香港娱乐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因素:软硬环境,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对其他地区的可依托的范围啊,包括历史上的特殊因素,让演艺界人才集中,也有历史机遇在里边。
当然也有必然的原因,就是香港的明星制。前不久他们也有一个造星活动,当时著名经纪人李进就跟台下的人一再说,要够专业。他们的确是非常专业,对艺人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说经过培训的港姐,五米之内,听到镜头的响动,她都会火速转过脸,然后以笑脸面对镜头的正面。像国内的明星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即使是在两三台照相机面前,他可以去挖鼻屎。这种对比可想而知。
内地娱乐新闻发展会向香港的靠拢吗?
按我们的理解,内地不会像《萍果日报》、《一周刊》那样做明星隐私新闻,内地的娱乐新闻并不适合这样的道路。从法律法规方面也没有保证可以让记者做到,再一个从老百姓的审美习惯也不能接受这样一种新闻。而且,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新闻它也是雅俗共赏的,过三级的东西的话,他的读者群肯定不大。
但香港也有《明报周刊》这样一些媒体的操作娱乐新闻的做法。虽然也是走明星的路子。但是很多香港人就会接受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讲求公信力。比如说一个明星有什么事情要宣布,他会说我约明报周刊来做一个专访。因为大家看了都会相信。而如果其他杂志做大家都不信。这是基于它长时间的积累,就是一个是所有的重要新闻你都要做到,再一个,新闻不确实不去做。这是读者对它长期的可信新闻操作的信赖。
像内地的《南方都市报》娱乐版,它一度在国内娱乐圈有比较高的地位,那个地位是因为它长时间地按照这种真实、客观、公正和快速等等的原则去做了新闻之后,才有这样的地位。当一个新闻,你是以真实,客观,及时,完备的态度去做的话,你才会得到人家的尊重。
国内的娱乐新闻,与香港的一周刊似的新闻比,我们互有长短。我们的短处在于之前的娱乐新闻,没有职业记者。比如说一个新闻,你是开完发布会就走,还是继续再跟下去。一个人今天不接受采访,明天你可不可以再跟下去。这是职业新闻记者的做法,而香港的所谓狗仔,这点他们做得很好。
我们的长处在哪里呢?第一,中国做记者的,不管是哪个领域的记者,相对来说,他的门槛会比香港的稍高。我见过一些香港的记者,他们有的连基本的文理都不通。内地最起码是大学毕业,他们有一定的文字能力,有一定的知识素养,他们有做大规模的,比如说影片介绍的专业传统。在香港甚至很少有一个记者能做好一个明星面对面的专访。而在内地的有这样的能力。把内地的特长,结合香港的职业敬业精神,这应该是中国娱乐媒体的发展走向。
《明星BIGSTAR》有无象征性意义?
之前不敢说。现在渐渐觉得它具有某种象征性。它至少象征着娱乐新闻由当时一般人脑海里的所谓的八卦新闻向新闻本身回归。这一点是由自觉到不自觉。半年前的话不敢说,也没想过这个东西。没有想到,不是因为我们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东西,做完开始两三个月之后,再往下做每样东西都是新的。当你连续做了三个月都是新东西之后,你会觉得与以往不同。
《明星》延续了当时在国内非常出色的《南方都市报》娱乐版的一些很好的新闻思想。又从港台娱乐,甚至是国际娱乐借鉴了一些我们能够掌握的手法。可以说是在前人前进的基础上,又往前继续走。它的东西比较稚嫩,但是它的思想,它的做法在国内是领先的。
《明星bigstar》的新闻思想是什么?
有一点没有变过,是大众娱乐。与以往的宣传性的娱乐不同。大众娱乐首先是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但是以往是不会考虑的。南方都市报开始真正考虑读者喜欢什么。《明星bigstar》把大众娱乐具体讲为:一样事情的报道,得按照它在读者中的接受程度去给予它相应的报道比例。一个东西如果是百分之百的人们喜欢的话,我们就拿百分之百的版面来做它。百分之八十的人喜欢,我们就拿百分之八十的来做。以读者的需求来做新闻选择,这是当时《南方都市报》娱乐版成功的一个精髓。
这里很能体现娱乐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能不能了解读者喜欢的东西。从这点可以评判出一个娱乐工作者的好坏,你能不能判断你的读者需要什么东西。你能判断到,那你就是好的。
具体到此次事件,记者想去了解的东西,是不是你们所需要的料?
这个是记者工作的本分和职责。至于我们要不要这个东西,不敢说,因为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无法预计它之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所以做一个新闻记者,当你发现新闻线索的时候,你不管当时这个新闻线索有多大,除非你觉得有更大的,否则你就应该去做它。这是一个记者的职责,也是一个记者的本能。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应当去记录。任何一个行业的记者都必须是这样的。
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有没有平衡点?
这个得具体到每个采访者。总体来说,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都应该有点距离,这样才可能保持新闻的独立性。当一个领域发展到非常完善的时候,它会形成自然淘汰。如果你的新闻不能客观公正的话,在一个发展成熟的领域里,它会被自然分流出去。只有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很多种方式都可能生存下去的情况。就比如现在娱乐新闻发生的这种变迁,就是它在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
我们所说的媒体跟明星的个人关系,当它随着领域持续发展的时候,它会成为其中一个不那么重要的成份,或者就会被一个更加有公信力的东西替代着。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跟某某明星关系很好,我写的东西都为他说话,如果同时没有更多的比较,那就算数了,读者也不知道,但在一个领域的新闻发展很成熟的情况下,会有很多新闻来源来印证你的新闻,当人家发现你跟别人的新闻稿显著不同,当你说的明显偏向这个明星的时候,你的公信力就会非常之低,而你的报道对你企图讨好的报道对象也会变得没多大用处。
这是一个记者,也是一个媒体发展的走向,当你做假新闻,不管你是多大的电视台,多大的报纸,都会被淘汰,其前提是舆论环境非常完善,有很多的信息可以印证。只有在不完善的环境中,才会有眼下中国娱乐报道的种种事情发生。
现在的娱乐媒体,即使是典范性的宣传型媒体,也会有回归新闻本身的新闻。就是因为更多信息源出现之后,你撒谎的话,用处会越来越更小。所以你必须得渐渐朝说真话来靠。这就是为什么信息越发达,越公开,我们觉得读者越有保障的原因。封闭的地方只会导致谎话的产生。每一家媒体,都会像这样,就像是坚冰裂开一道缝,或多或少,有的主动,有的被动,但是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坚持回归新闻本身的效果如何?
《明星bigstar》是非常在意成本和益的媒体,你不重视读者的品味和需求的话,你就是死路一条。记者努力去采访的新闻,体现的是我们的主要新闻取向。
从业内来说,它已经是娱乐新闻刊物类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从发行广告收入上看,比自己预计要好很多,甚至是近年来我们了解得到的最好的媒体之一。投入200万,回收260万。从报纸一上市,受欢迎程度超乎想像。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在上海的实销率达到6、7成以上,在北京甚至能达到9成以上的实销率。像这样的态势,比我们开始预想的要乐观得多。我想不是我们的能力,纯属因为国内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的需求。因为之前没有这样的媒体提供给他们阅读。
读者的组成。一月份做的调查,18-32岁的读者,占了80%多。其中,22-32岁的,占了43%。读者年龄是比较偏高。这点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其实我们的报纸是一张成熟的娱乐读物。就是成年人,26、7岁的人的读物。它跟很多娱乐读物不同点是,就是那些娱乐读物的目标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这份报纸,我想十几岁的孩子看起来会觉得有点沉闷。它更适合二十多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的人来看。这点的话,也是让我们在广告收入上得到比较大的收获的原因。因为十几岁的读者,他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二十多岁的娱乐读物,在国内呢几乎没有。我们当时的判断是一家都没有。十几岁的还会有一些,像《当代歌坛》呀。所以发出去,得到各地发行商的热烈追捧。
有没有看到此次事件的评论,让你感到痛心?
大概是网友评论吧。正常的人来说,我想不会有人说打得好的。在没有名字的网友中间的话呢,很多人也说这个东西打得很好,或者怎么样。开始我很不开心,但后来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因为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娱乐的读者对这个东西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娱乐记者。这几个被打的记者,他们被打,恰恰因为不是这些网友所骂的那些记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娱乐记者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被人打被人骂。正是因为他们做的不是这样的记者,他们想做一个真正的记者,他才会被人打。而这些,是一些读者不能了解的,也不一定理解的,后来我也想通了。
不过这些网友代表很大一部分的读者,他们其实习惯见到的是一些他们所骂的娱乐记者。
有人说中国记者地位本来很高,就是娱乐记者降低了记者地位?
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是本来中国记者的位置很高,和英美法等国的一样,后来因为出现了娱乐记者,所以降低了。英美法也有娱乐记者,为什么就没有降低他们的地位?我觉得使记者地位降低的不是娱乐记者,应该是其他记者。比如说时政、经济、体育,如果同样造假的话,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会更大。而娱乐记者造假,对社会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娱乐新闻造假的比率,在新闻领域也不是最高的。因为微乎其微,他们没有必要造假,而且这种造假容易揭露,因为影响不大。因为揭露与不揭露没有多大关系,就很容易被人揭破。而其他很多假新闻,明知他是造假也不能去揭露,因为他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不希望你去揭露。而娱乐新闻你揭露,反而没人管你。
所有娱乐圈的传闻,其实都是真的
这些年有没有比较著名的新闻造假?
其实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娱乐新闻造假的不多。后来我总结了一个东西,虽然不完善,但屡试不爽。就是所有娱乐圈的传闻,其实都是真的。如果后来证明是假的,证明是有了变化。比如说王菲跟谢霆锋拍拖,你说不要乱传,但其实他是真的。还有许志安和郑秀文拍拖,其实也是真的,但后边很多时候证明是假的,是为什么呢,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强词夺理,其实是后来他们分开了,造这样的假当然是没有必要的。
是否是因为他们在公众利益上没有那么大的伤害性吗?
对。可以去说一些比较随意的东西,或者揣测,因为做这样的东西没有多大的影响。你要高兴看就当真,不高兴看就哈哈笑,两个人拍拖又能怎么样呢?
但是揣测和随意不是新闻的真正做法?
绝对不是一种做法。因为没有足够的竞争,此前我们就讲过这一点,当你有足够的信息来源时候,就是市场更成熟、更丰盛的时候,造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你刚刚说他结了婚,他这边出了个人物专访说没有,那你做假就没有任何意义。两三次之后,报纸和刊物的威信扫地,没有读者,也就自然淘汰了。
为什么他们能生存呢?因为往往他讲的话,很大部分是对的,很多的揣测是有些道理的。单靠造假他能不能生存下去,我想任何人心里都会有数,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娱乐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微乎其微,因此造假不造假都不重要,而且一造假就马上会被别人揭穿。如果说竞争很激烈,信息来源很多,而造假的刊物还能生存下去,我认为这当中没有逻辑性。
娱记和娱乐新闻这些年来社会评价不高,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一种偏见?
因为是一个不完善的领域,所以出现种种问题是可以理解的。评价不高,很大程度上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人习惯背后不说人是非,莫道人长短,这种“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都是有这种思路在里边,觉得不大适合讲这些。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人的私生活的话,我觉得是应该分开来看的。
比如说你是通过个人的名声,得到了很多收入,很多利益,那么你就应该对这个东西承担责任。你不能说只有权,没有责。你不能说今天我高兴,就出来拍个广告拿钱,但是你不能说你出来拍广告我们不能去讲,没有任何道理。
为什么要对娱乐产品进行监督?
从娱乐产品的监督来看,比如说娱乐产品制造商说,这个东西你们不能报啊,报的话你侵犯了我的商业利益。其实这话里边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以前的娱乐界里边,没有见过真正的记者或者新闻去对一个领域进行监督。作为一个领域的监督者,娱乐媒体应该保障娱乐读者的知情权。
一部电影或者一个音乐作品的产生,就是一个商品,读者要去消费你,观众就是你的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力了解他要消费的这个产品的相关资讯,他才能决定我消费或者不消费。
我们新闻的本身职责,就是监督你这个产品,为读者提供相关资讯。这个东西可大可小。比如说一百块一张电影票,对我们来说可能可以随便掏,但是对一个下岗职工来说的话,可能就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如果他非常热爱一个导演的作品,一个月不吃饭我就去看这电影,但如果非常不好,他上当的话,他就损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所以我们必然要让他知道该掏不该掏。
娱乐新闻的价值在哪里?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娱乐业的产品(包括有形与无形,有形的是电影、电视、音乐之类,无形的是娱乐明星个人给观众带来的精神影响,等等)是社会总产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产业,它必须有相应的监督与规范,才能保障它的健康发展,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娱乐新闻要做的就是通过对相关娱乐产业的监督,保障其顺利地运行,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创造社会价值。
为什么不回避明星8小时以外的新闻监督?
当我在南方都市报工作时,我同样按照“多关注明星8小时以内、少关注8小时以外”的新闻路线来工作,而现在我不再对这个工作时间的“内外”有任何区分,现在我们完全平等地关注明星的8小时以内和8小时以外的全部事件。因为我们认识到:明星对读者的影响力同样是娱乐业产出的重要部分,由于这是一种无形的产出,我们之前一直未能明确地意识到有这样一种娱乐产品,现在我们认为它的重要程度不比任何一种有形的娱乐产品(如电影、电视、音乐这些)差。
我曾经模糊地意识到这点,在南方都市报的2003年娱乐权力榜的评选条件中,我把“让读者最关注他们的生活琐事”作为排列明星上榜名次的4个标准之一,其余3个标准分别是“最想看他们的电影”、“最想追他们的剧集”、“最想听他们的音乐”,当时下意识地把这点列出来,是因为观测到娱乐业中存在这个现象,但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其实明星的个人影响力就是娱乐业产出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是自觉地去做。
明星监督?
明星为什么要监督呢?其实我可以举个例子。成龙当他说他要结婚的时候,日本有好几个人说要自杀。如果能够有个比较畅通的渠道,告诉他没有结婚,他就不会自杀。有知情权和没有知情权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任何时候,新闻都要是真实公正公开客观,只有虚假封闭才是新闻的死敌,是对读者利益的最大损害。
内地明星也在向港台靠拢?
内地打算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从运作制度啊,明星本身都达不到这个水准。可能只能寄希望在一两年之后。我们能够出现真正的明星。但是真正的超一流明星,他必须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沉淀,才有有这样的人物。不是想今年出就能出的。港台很多明星都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才出来的。像香港的四大天王,他们入行至少有十年,成了天王之后还有十年。
这样也造成了追星现象?
追星族的问题其实不是新闻本身造成的,而是明星本人造成的。这是需要区分开的。如果你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的话,我们怎么报,对学生都是好的影响。比如香港的歌星,现在他们会自觉引导自己的追星族,像张柏芝会说,你们乖乖回去上课,我才会给你签名。或者是你们要怎么怎么样,我才会怎么怎么样。他们都会非常自觉地对学生说这些,比如说你们学习成绩很好,我会来给你们开歌迷会。真正的或者好的明星,连这些他们都兼顾得到。
如果说造成恶劣影响,恐怕是明星本人。比如说藏毒,你说不报他,又保证了读者什么呢?我认为不是新闻本身的问题。如果不报,只能导致下一个又藏毒,直到每一个人都藏毒。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揭发一个人耍流氓。很简单,为了下一次不再有人受害。为什么会报这些潜规则,是要告诉你,要加入这个行业的话,就会遇到这样的危险。我们认为这个代价是必须付的,不要说看了之后眼睛会受到污染,从此之后人思想就变坏了。我不认为是这样的。
娱乐新闻怎么做“恶人”?
打人事件,人身受到的伤害,还有器材损失,并不算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有时候走路摔一跤,说不准还要厉害。但是这次事件却有着不同一般的象征性意义。为什么这么多家媒体都会觉得啊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想要正常工作的话,我们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到被采访对象的利益,当他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他都可以动手打人的话,这个行业就非常不健康了。这不是某一个报纸,某一个记者的个人问题。这是一个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所以为什么会整个行业都会觉得受到震动。
之前行内人也许都清楚,我们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我都说你好的不说你坏的,这样的话皆大欢喜,不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的工作压力,包括整个环境的压力,要求我们不能只“花花轿子人抬人”,必须要去做一些“恶人”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原来他这样子都会被人打。那么我们下次做“恶人”的话,我们能怎么做呢?也许你不可能永远都让被采访对象这么令人满意的,这就让大家都觉得受到了威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威胁,全体人都感觉到了。因为你必须要做这一类工作。今天是他们去采访这个,明天又是你们去采访这个,甚至你有可能去采访更加恶劣的一些事情,那你怎么办?
娱乐记者有什么基本要求和修养?
除了要达到新闻记者的普遍要求之外,做娱乐新闻,还必须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正如一个学者的批评,说我采访容祖儿,为什么会问这么多好像不该问的问题,其实他对娱乐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大家没有共同的知识背景,他当然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去问一些他觉得非常奇怪的问题。
这种专业素养,包括对业界很多人物来龙去脉的了解,对行业各种产品的熟悉,等等,同时还有一些个人的特色。比如说写时政新闻,文风可能要求简练,也许做娱乐新闻,就需要更多的艺术感受能力,加上文学的基本修饰呀,还包括自身对新闻的把握能力等。
假设你来编一本娱乐新闻教科书的话,会是什么样?
至少包括两部分。首先就是如何成为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就像我们做的形象广告,上面就是一名时政记者粘满了泥巴的下半身像,为什么要选他,因为我们记者做的工作和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身处的环境一模一样,遇到的困难也一模一样,要做的事也一模一样。再一个,是做娱乐专业培训。看多少的电影,听多少的歌曲,了解多少的事情,知道多少的花边逸事,知道这个行业的运作规则等。
信息不公开是最大的敌人。
花边逸事好像在娱乐新闻里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种花边,更多的是名人花边逸事。有时它是一种有趣的、善意的,然后又不是虚假的东西。而非我们所说的那种。我不认为娱乐新闻就一定是一种恶意的报道,然后让大家看了之后心里边觉得不舒服的东西。它会是一种很开心的东西。比如当时我们看到的张柏芝和陈晓东拍拖时看到的小夫妻的闹的一些小口角,就非常之温馨。
是否娱乐新闻向新闻本身靠近的时候,会导致新闻变得很严肃,然后失去一些本来很开心的一些成份?
真实的东西同样可以让人开心。也有人问过我,会不会回归新闻本身后,新闻就会没有娱乐感觉啦?那我们只能说,因为你不够专业。真正专业的人,他会更加了解这东西里边好玩的地方,他会更加深入的话会知道这个东西的哪些方面老百姓会更加喜欢,然后把它找出来。一个专业的记者,他会有深挖能力,如果挖得越深,他给读者的东西越多,他可以更自如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读者也会看得越高兴。这样就更能传达一部电影,或者一首歌曲的好处。其实这并没有矛盾,它反而能够提供更多好看的东西。《明星》就是这样的例子,其实它比其他更肤浅的东西更好看。
娱乐产业具备一切产业所有的形态,如何看待丑闻新闻?是否是满足一种窥私欲呢?对公众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所有的记者都应该牢记不忘这样一句话,就是新闻事实不分高下,分高下的是你对新闻的态度。新闻事件是一个客观存在,你看不看见它,并没有影响。但你自己去看它,会显示出你自己的态度。比如说是丑闻的话,如果是以窥隐私的态度去做,我可能不知道他会怎么去做。也许就是一个低级的窥隐私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强奸,那可能就是过程怎么样。但是,你也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新闻观察,你可以让人知道怎么样才能规避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如何能避免这种事情再发生,它的发生的根源是什么。采取这样的做法的话,于社会只会有好处,你看这样的东西,你也不会觉得它很低级。你对新闻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下。我们可以告诉社会公众,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防止别人再受骗。要不提,下次还会有很多人掉到里边去。信息不公开是读者的最大的敌人。
记者素质的横向比较?
与其他时政、经济记者相比,如果是现在看来,娱乐记者的素质和他们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现在进的人全都是大学毕业生,进到报社都是一样的分工。
要告诉像李希光、李幸这样的学界什么东西?
要更加多地了解一下他们谈论的娱乐行业。如果你们对一个东西不是足够了解的话,然后去做一些判断,很容易出偏差。
为什么要问容祖儿的猫?
如果了解事前事后的人,相信都会赞同我的判断。当时是容祖儿家里边遇到火灾,她家里多少座奖杯烧掉她都无所谓,因为她家境也比较贫寒,只有母女两个人,猫可以说是她的宝贝来的,所以她当时花了七八天时间,别的都不顾,到处去找那只猫。而且成了很多天的新闻头条。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说通过一些闲聊打开被采访对象的一个话题,还是因为这个事情对她个人影响是如此之大,居然她可以七天放弃工作去找猫的话,我当然有必要去问她的这件事情有没有结果和影响。一个明星,她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她拿七天可以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没有理由不去问她七天之后的结果怎么样。我想这个事情,更大程度上是李幸先生不了解前后的状况,如果我凭空去问别人家的一只猫的话,我想他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虽然我个人认为他作为一个教育别人如何写娱乐新闻的专家,至少应该了解连我都了解的一些东西。
为什么要去监督明星?
为什么我们要去关注一个明星好或者不好。大家都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跟社会探讨一下。
明星,由于他有影响力,并且得到了利益,事实上这都是其次,我们也无所谓。但是我们确实了解到这一点,就算你不去管他去挣钱的时候,他还是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或好或坏,我们媒体的监督就会让他不出现这样过份恶劣的事情。比如说一个人开快车,如果你能在他开快车之前监督到他,就能够避免让他撞死人。如果中间你不去管他,那么就会一直开快到撞死为止。一个明星调戏其他的小演员的话,调戏的时候就被发现,好过最后出现强奸。
任何一个媒体从业人员都知道,信息公开,对大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像疾病的讯息一样,如果不公开那么大家就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公开信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读者受众来说也是一样的,你也希望你关注的人是一个好人,但是必须要有很多的监督他才会是个好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监督的话,很难变成一个完善的人。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很大,由于很多社会公众,都把自己的心理诉求,寄托到了明星在影视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去,尤其是对低龄的读者而言,更会有这种问题。
包括有些东西,需要公平对待。对丑恶事情的揭发,不是记者丑恶,是事情本身丑恶。这个是需要分开的。一个人嫖妓被捉,不是拍到嫖妓的人恶劣,而是嫖妓的人恶劣。可是在中国很难,这可能就会被误解成拍到的人恶劣。或许就这是典型的“非礼勿言”,“非礼勿视”的潜移默化的一个结果,对报道丑闻的记者歧视,这有点花喇子模国王的思想。
这跟中国长期以来戏子地位低下有关?
跟娱乐记者同样的,艺人做出的贡献不比其他人低,但是却可能会比其他行业的人地位要低,对这点我无法理解。比如说像刘德华周星驰,他给读者带来的欢乐,如果这种欢乐算是一种社会价值的话,我觉得他比很多人的贡献要多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很多人只把他们当作是一个戏子。娱乐记者的处境也类似,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
这种悲哀有没有可能消除?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更应当看重的是你尊重的人的看法。如果发表评论的人没有掌握很多资料,并且并不是真正了解你的工作,那么这样的看法可以忽略。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对你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明星娱乐新闻如何做?
明星新闻有时比其他领域新闻可能都要重要得多,关注的人也多。中国的媒体上也慢慢体现了这一点。打个比方,可能刘德华的说话就有可能比某某省长的说话关注的人更多,虽然你觉得不满意,但这是个事实存在。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就是因为不饱满,有很多赚钱的机会。香港这么小的地方,能够产生这么多明星。一个郑秀文,一年能够创造两亿价值。几个明星加在一起,创造的价值不计其数,所谓的无烟工厂就是这样。就像张柏芝一受伤,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痛苦,不仅仅是她自己损失一千多万,相关她的产业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如果中国有两三个像香港这样盛产明星的城市,那就不得了啦。现在也有了财富排行榜,但好像大家都不是那么满意。确实是内地的娱乐发展不够完善。
采访明星的时候一般会遇到什么问题?是否需要采用譬如追车这样极端的方式才能拿到?
当一个新闻竞争到这样程度的时候,我觉得这种方式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也没有想过到那时会怎么做。在中国内地的,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一种局面。但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到时候我们再探讨吧。
难道就没有正负之分?
一切还是依法律来判断。我们也呼吁很多次,就是没有相关法律来界定采访以及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权益。我能够做到什么事情,我能够被你们做到什么事情。两方面都没有一个法律来作为一个依靠。只能通过其他法律来间接地讨论这些事情。我们也觉得这是娱乐圈发展的一个隐忧,迟早会在发展过程中出比较大的问题,甚至比打人事件还大,因为我们没有相关法律。
现在大家第一次感觉娱乐新闻记者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很惊讶,娱乐新闻记者也被打。以前基本没有娱乐新闻记者被打的事,以前是车来车送,请吃请喝。现在的话也要被打。这是一个进步,绝对是一个进步。
尤其是作为新闻行业,作为一个监督者,如果只有歌舞升平,没有问题产生的话,不可想像。
出事之后,跟记者说了什么?
记者回来后,我给记者下了一个通知,以后凡是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是保护自己的安全,其次才管到器材,最后才是采访资料。一次采访不成,我们还有下一次。但在现在这种状况出事的话,我很难保障你们的安全。虽然我们做新闻的信心没有改变,但是称还是给了他们这个要求。
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器材,最后才是采访资料,很荒诞?
作为记者,本能就是完成采访任务,这是令人尊敬的一点。冯科,一米八几,两百多斤,作为这么大块头的人,就这么被几个人打。真要动手,我想以他的块头,那几个人都近不了他的身。但就是因为弯腰抱住相机,才会被几个人打。我觉得这一点他跟其他任何记者比都没有逊色。所以我给他一个硬性规定,就是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那是因为这样的记者太宝贵。
形象广告是不是被打之后才出的?
不是。是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就有了。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出乎意料。我们当时只是觉得很困难,因为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么大的人身上的创伤。
想办一份回归新闻本身的娱乐媒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一开头我们是不自觉地,开始可能会本能地觉得这个新闻好,那个新闻不好,或你这么做好,那么做会不好。渐渐地你会觉得,原来是符合新闻原则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好,群众就会接受,然后领导部门也会觉得,啊应该这么做,而虚假的就不行。这样就渐渐从不自觉变成自觉,才知道,原来新闻必须要真实才能够做得好,必须要客观才能好,必须要客观才能受人尊重。
这中间遇到的困难,是和其他想做真正新闻的人所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比如说在事件发生后的社论里谈到,我们确实是不辞辛劳,不怕麻烦,不惧艰险,因为我们都遇到了这些东西。你要说真话,就要有人不满意。
会不会打开明星的口很难?
有人问你们为什么会做到这些新闻,我们说,因为我们的记者做了一个记者所能做的所有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比较恰当的。因为你不想我们做,那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一个记者所能做到的所有的工作,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也不会做超过记者工作范围的任何一样事情,就是不做犯法的事情。比如说对人造成危害性的我们不会去做。
《明星》创刊半年多来,有没有遇到过诉讼?《十面埋伏》是不是你们碰到的第一个监督娱乐产品问题?
在《十面埋伏》剧情照片泄露纠纷中,他们曾经说我们买通剧组,我曾经讲过,由于我们的工作太过出色,所以他们想不通,所以他们只能认为是收买剧组成员,他们还讲我们售卖照片。但我后来我发了声明,我们没有做任何违法事情。我们跟你们剧组的成员没有任何交流。并且我们的记者一拍回照片,就直接交回到我这个地方,不可能外流。
为什么我们没有那样做。因为我们有经验,知道什么样是犯法。我们的记者一再受到这样的教育,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后来这个事情之所以解决得不错,就是因为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了遵纪守法。我们对记者的行为规范得很仔细。不让自己的事情出错,这样才能导致后边的事情解决得比较顺利。
如果我们真正收买顾剧组成员,或者我们真的售卖了照片的话,我想《十面埋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前因后果?
我们记者通过外围的长焦距镜头,拍到了《十面埋伏》现场拍摄照片。他们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公共的场合里边拍摄,而且他们也没有想到内地记者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新画面公司就说呢也损害了他们的商业利益,并且还有这样的措辞,就是有收买剧组成员,并且把照片卖给PHOTOCOME,这几样东西后来都完全被证明是不对的。
比如说,我们跟剧组没有任何联系,PHOTOCOME也证明他们没有从我们这买任何一张照片,而是从别人那买的。但说到我们收买剧组,贿赂剧组成员,这样的话我们是一定要反击的。因为这牵涉到我们的法律责任。
后来怎么解决?
其实并不想和解。因为这是一个诽谤的法律问题。就在我发出声明之后,由于受到有关部门的要求,我不能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为了不扩大影响,我就打电话给新画面。当时我上去了之后,因为我认为这个事情其实也可以解释清楚。我可以告诉你,第一我没有贿赂剧组成员,第二我没有出售照片给PHOTOCOME,两样你都觉得不满意的事情都没有的情况下,你没有任何道理跟我打官司。商业利益你可以跟我谈,你觉得是损害,我认为是增加了。这个东西需要法律判断。
当时我上去的时候,张伟平还有几个相关的人在那里,包括张伟平很信任的一位记者,就站在旁边。我不知道是称为记者,还是称为媒体相关人员也好,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记者。我跟张伟平讲清楚,我为什么要上来的原因,我告诉他那些事情我没有做,然后我也说清楚态度。虽然这次拍了,但是下次你们拍戏的话,我一定还会派我的记者过去,而且拍到的,说不定还是我的记者。这个态度我表明得很清楚,而且我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你们说这次是我上来道歉,但是道歉不是说我做错事情。我道歉,是因为我觉得让你们麻烦而不好意思。而不是真的认为你们真的有任何损失。但是别人觉得不舒服了,我会觉得,唉呀,不好意思。而且我声明,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去。你想想在我声明发出去的九点多钟,然后我就会收到各种通知,要求我把声明从各报给收回来。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也知道不宜因小失大,所以我也愿意上来。我想《十面埋伏》之所以能够接受我这个沟通,也就是因为我做的过程,我认为是非常干净的。我们的记者没有过多去做其他的事情。
一个好的娱乐记者应当怎样去做明星新闻?
其实做记者要讲人之常情,就是做人要厚道。对一些东西需要用一个忠厚的态度。但是也曾经因为报道一个明星不雅的事情,她因此非常之不高兴,然后也因此说封杀我们的报纸。
其实我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封杀一家媒体,因为我要报道你的话,你是躲不掉的。如果你认为我不对,你可以直接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处理。封杀我想不清为什么,而且这种事情到底谁有错的话,如果我们错了她早就会做了。其实她虽然觉得自己有点问题,但她不愿意去接受你这样一个曝光。
这样的曝光是一些花絮?
当然不是。比方说像我们做周迅李亚鹏的恋情,我们会非常清晰地去做一些报道,比如说你怎么想,他怎么想,旁人怎么想,我们也没有表达什么态度,就是非常实在地去写一个正常的东西出来。然后把新闻跟记者的评述严格分开。比如说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有必要去评价的话,评论会写在另一边。注明这就是评论。这样的话对事实报道,就可以避免明星对你产生看法。我们做完之后,相关的人也觉得可以接受。
迟早我们也会遇到,就像想封杀我们的那个人一样。但最后,只要你做的东西是公正,能够站得住脚的话,你会逐渐受到尊重,连这个人都会尊重你。反之,他可能最终会不尊重你。
曝光那位明星不雅举止,会不会涉及到忠厚的判断?
我认为不雅是她的问题。你为什么去做这样的事情呢?我也没有着意突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是因为你做的事情的确不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具体是什么事?
就是那英掏鼻屎。两台照相机在你面前,如果你都坚持做这个动作的话,我认为问题在你身上而不在我身上。
那以后你们还会做这种报道?
那当然会。那是我们创刊第一期的时候做的。
其他新闻有所谓揭露性的,批判性的或者建设性的,娱乐新闻有没有?
我不认为新闻应该具有任何倾向。我们做新闻的话,我们尽量去做到它是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当然只能是尽量,你这样做的话,至少好过你有倾向。
甚至在《千机变II》打人之后,我们还有两个版进行正常报道。这是我们被打的记者第二天主动跟我要求的,说要做正常的新闻报道。因为被打是一回事,剧组拍摄是另一回事,这是我所欣赏的新闻态度。大家可以看到后来我们做的两个版报道的话,不带任何偏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做到。跟以前的任何一个探班报道一样。比如说在哪拍,有哪些人,拍摄的整个过程,有什么具体花絮,还有当时一些人的照片,他们在干什么,包括当时拍的那几场戏的判断。
如果因为被别人打了,然后就去骂他,我觉得是自己贬低自己的一种做法。你要尊重自己的话,你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
中国娱记最缺少什么?
中国好的娱记倒是不少,真正缺的倒是好的媒体,好的环境,甚至也缺少好的娱乐读者。记者随时可以从其他的领域补充过来。
做一个好的娱乐读者,好的判断能力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在资讯那么发达的今天,哪些东西是真的是假的,需要你的判断。可能是需要一定的选择辨别能力,包括你选择什么样的媒体看,这样就需要读者够专业。
好的娱乐媒体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的媒体,撇开营运不说,应该具备新闻,观点,丰富程度,时效,包括设计,包括人员的个性,等等,这几样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如果你都做到这些的话,你走着走着,就发现路途上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原来你已经到了这里,别人都远远在后面,你身边没有了同伴。
中国娱乐媒体到了哪里?打人事件是不是一个标志牌?
我相信一年后会有更加多的打人事情。它只会是一个过程。但是当他从越来越多到逐渐没有了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娱乐发展到一个可以打一百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