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赤壁下》战争考:赤壁之战的文史记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08:51  新浪娱乐

  赤壁之战史书记载简单 一场大战各自表述

《赤壁下》战争考:赤壁之战的文史记载(组图)
赤壁之战地图

《赤壁下》战争考:赤壁之战的文史记载(组图)
赤壁之战后的三国鼎立图

  中国的史书向来是多讲筹划、计谋,并不如古希腊已降的战史细致而明确。对于赤壁之战,《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为:“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而《周瑜传》中细述其过程: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黄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江表传》记载: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资治通鉴》描述曹兵惨状“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这段文字不见于《三国志》)《三国演义》对于曹操之败退还有精彩的描写,一是让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以完其义;二是以天命观来说曹操命不该绝;三是必须向历史交代,曹操确实不死在这里。吴宇森版本的《赤壁》,最后对完成完成瓮中捉鳖的是周瑜孙权关羽等人,他们似乎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宣布独立王国的法律上的合法性。黄盖的作用和见识,完全没有在吴宇森版本中体现,而在《三国演义》中则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精诚合作的专业态度来呈现。

  在《周瑜传》中写:“(曹)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赤壁之后的战争态势是,新败之曹操,其传统地盘东吴还是攻打不下。曹操后来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但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对此只有简单的记载“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曹操最大的失误,就是忘记了自己曾经注释的《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彼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养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权;伸己之私,威加于敌。 〔曹操曰:交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威得伸而自私。)曹操愣是延误了战机养虎为患,让孙权和刘备充分合纵。

  曹操所谓的八十多万大军,是不是属实呢?至少是周瑜分析的,二十三万大约是有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又有张辽等,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错过了战机,应该当机立断早日南渡长江。占据南岸,切割刘备与孙权之联系,以便图之。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裴松之又评论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他的观点认为,曹操进行赤壁之战时机是正确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有运气成分。

  《三国志》以魏国为尊,因为陈寿为晋国史官,晋国法统来自魏国,所以如此。《资治通鉴》对曹操这样评论:“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几平海内,是曹操最大的遗憾。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在赤壁发生的。

  曹操之败,还在于作战参谋问题上。出征之前,最重要的谋士郭嘉已死。荀彧建议趁机占领荆州,而贾诩并不建议与孙权战。曹操以狐疑之众,驻扎于乌林,与赤壁之周瑜持久。因为北方军人不惯于船上,于是链接。这个错误,导致在黄盖火攻之后,无法分开。《三国演义》讲连环计是庞统所献,而电影《赤壁》画蛇添足为可以解连环,实在是错上加错。《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三国演义》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文学中的赤壁之战渗入夸张附会的成分

  三国以后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从东晋南朝开始,对于三国故事的褒贬已经趋向于南方。从李白杜甫到杜牧、苏轼,再经过三国书话及戏曲的情感发酵,国人多在心理上认同孙刘,而将曹操看成是奸贼,从道德上的批判完全忽视北方的统一趋势。李白的《赤壁歌送别》写道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在杜牧这位也注释过《孙子兵法》的唐朝诗人的笔下,这样喟叹历史的沧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若无东风助周郎,战争胜负难料。这当然不是历史偶然论,杜牧知兵法,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最著名的词当然属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解决难题,被鲁迅评价为“多智而近妖”,《赤壁》电影中则用较为正常的天气观察及预报。但是小乔和孙妹妹到曹营去做间谍和策反工作,是实在是荒谬。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诗人多称颂周瑜。此后,则多赞扬诸葛亮,显然受到小说的影响很大。元朝人朱桢的《赤壁石刻》:“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到了明朝,则有任乔年的《拜风台》: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清朝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在《赤壁怀古》中感怀赤壁与英雄及时间的关系:“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刘子骥/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专题:吴宇森新作《赤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