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个伟大的失败者
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止于赤壁
于是,曹操的文人气质影响对战争的判断力,《赤壁下》吸引观众之处,必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解答为什么会同情周瑜和诸葛亮更多一些?是曹操没有足够的魅力吗?还是他发起的战争是不得人心的?单纯从结果论上复盘的话,也许曹操统一天下要比三家分汉更和平,最起码少牺牲很多性命。
三国用兵第一的曹操当然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江表传》和《资治通鉴》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单纯从平民和军士来讲,未尝不是好事。老子《道德经》也说“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老子认为,战胜即可,不要逞强。乡贤诸葛亮虽然有千古好名声,但是他和姜维的十几次出岐山,貌似穷兵黩武,消耗太大,以战争维持国内态势的做法,实在不很明智。“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继续如是说,赤壁之战后的吴国未有大发展,孙权晚年之后的吴国一塌糊涂,而蜀国诸葛亮在世坚持战争策略,之后则更是对外变本加厉对内加强统治。即便刘备与东吴的夷陵之战,更是生灵涂炭,一无是处。
但是江南人文必然会被这个假设改变,吴宇森当然不敢毁灭周瑜、诸葛亮等人的梦想,曹操依然被钉在失败的耻辱柱上。曹操在月下吟诵的《短歌行》里,有着无限美好的格调。整首诗中,名句极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到结尾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对人生的怅惘,更有渴望人才的态度,当然核心是一统天下。曹操对于时间的有着强烈的自信,所以他会对小乔说“别闹”,但关羽就直接对他说“你过时了”。吴宇森还是抓住了历史和时间的关键,时间的箭簇从来没有可能停止向前,历史给予他的机会或许只有这一次,正如周瑜和诸葛亮。刘子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