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商业片的市场要求与文艺片的社会意识和思想内涵完美结合,是电影工作者有待跨越却难于跨越的一大“高栏”。正是在这方面,我赞赏《第601个电话》(blog),认为它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影片的市场走向是显而易见的。它注意搜罗和吸纳大量商业元素,这些商业元素过去往往被理解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黄、黑、暴”场面,《第601个电话》却把它理解为时
尚元素,是流行于当前社会生活而为观众强烈关注和感兴趣的。
首先表现在演员选择上,该片特别注意演员的“时尚”性。担钢主演的,一位是人气持续高涨的“天后”级明星张柏芝,一位是风头正劲的“帅哥”胡歌(blog),一位是“超女”后迅速窜红的偶像新星周笔畅(blog)。“大腕明星”张国立不仅导演、而且亲演了剧中一个主要人物,甚至“新近突然从地底冒出、红透大江南北”的相声演员郭德纲(blog)也以司机身份在一场戏里与顾客周笔畅耍了一阵子嘴皮。喜剧明星魏宗万、足球明星谢晖和名模佟晨洁夫妇也被邀来客串演出。这些演员大多正是当前观众拥戴的热点,“星”光灿烂闪烁,很好笼络了人气。“时尚”的最主要表现则在剧情构思,即把大量时尚元素有机组织到剧情中去。去年轰动一时的“600明星电话曝光事件”成为本剧构思的原点。手机在生活中的时尚作用被充分加以利用并突现出来。“我不认识你、你叫甚么名字,你的声音里藏着我的心事”,这多么贴近当代大众心声!你强烈渴望听张柏芝、周笔畅唱歌吗?那好,影片让他们倾情演绎名家新创歌曲有如天籁。此外,影片还揉合了观众感兴趣的一系列其它商业元素,如老板雇人痛打明星逼其就范、安装探头盯梢不服管束的大明星、一脸圆滑两面三刀的手段,等等,大曝娱乐公司“内幕”。又如圈内演员间的互不服贴,业余艺术家的艰苦挣扎和认真排练,小人物间的日常爱情转移和争风吃醋。当然还有张柏芝的闺房穿衣、裸背沐浴……所有这一切,展现了当前社会真实而斑驳的原生面貌,构成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市场“卖点”。
然而应该说,这样做并不稀奇,好多电影也正是这么“玩”的。《第601个电话》的可贵处,不在于它考虑了市场走向,而在于它不满足于对这些时尚商业元素作一般的浮相展览,而是下更大功夫于它与剧情的自然融合和内涵发掘。诚如张国立在拍摄中反复强调的,“《第601个电话》的目标是要集视觉与内涵于一身,带给观众一流的享受。”——是的,时尚商业元素说到底只能引起某种视觉的直观吸引,而其价值如何,张力如何,还是需要通过作品的整体呈示,达到“内涵”的揭示才能实现。这,才是能否带给观众“一流享受”的关键。
《第601个电话》的构思散而不乱,明确地以三个人物——大明星天佑、业余艺术家晓文、公司小职员易淑为中心构成三大情节板块:天佑不顾老板的威胁利诱打击迫害,誓死追求新的艺术创造;晓文让生活燃烧激情,在逆境中苦苦寻觅城市流淌的生命旋律;易淑则从时代的响动中聆听到真情的呼唤,心灵霎时引起回应的涟漪……三条情节各以自己的方式和姿态向前流动,但它们的精神是共同的、相通的,那就是都以主人公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动力,铭刻着对神圣艺术、纯正情谊的忠贞追求。三条情节流闪烁迂回,最后交汇于“天佑演唱会”这同一个“节点”——偶然的际遇让易淑帮晓文完成了生命之歌的创作并帮他介绍给了天佑,天佑则在舞台上发自内心地为生命的律动婉转莺啼……
至此我们可以说,在影片中,明星依附于人物真实形象的活生生塑造,时尚元素的吸纳服从于完整的艺术构思。在影片中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时尚诱惑,而在时尚诱惑背后潜藏着的,则是对青春、友谊、理想、生命等生活哲理的形象化表述。这就让人在观看以后引起对生活以至生命价值的思索和体悟,咀嚼到了影片的悠悠余味。(当然,如果编导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有意识,使三条情节流的故事生发得更为曲折、丰富,同时使情节流的交汇过程变得更加摇曳多姿,入戏快速些,并删除某些作用不大的穿插性场面,那么这部影片更臻上乘是确定无疑的。)
电影当随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电影界商品意识苏醒,电影走向市场,社会主题和思想内涵的严肃追求越来越被商业元素、浅薄调笑的追加及媚俗情节的人为编织所代替。原有的宣教式作派是突破了,减压式轻松暂时迎合了观众的娱乐本性,但毕竟缺乏思想含量,时间一长就在市场急剧滑坡。另一方面情况是,仍有人执着于电影的社会使命,以悲壮气概继续着自己的“文艺片”拍摄。然而电影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大众”的欣赏要求一旦被客观漠视,市场的冷落最终使他们变得步履沉重、难以为继。《第601个电话》巧妙熔铸商业时尚和文艺内涵于一炉,兼有市场效应和文艺品位,或可称之为“时尚文艺片”。它使影片变文艺小众为文艺大众,其创作方向很值得总结经验和研究探讨。江俊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