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咏
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凡是声称“强势出击”“重磅登场”的大片或者是电视剧,下场都不好。这次《新编辑部故事》估计也是走这个路线。
现在想起来个别当事人还真给我们打过预防针,黄海波[微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再说:“我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看来,好坏人家自己心中有数。甭管咋说,小黄同志纵横江湖这么多年,这点鉴赏力还是有的。
想要把电视剧拍好,真的是不容易,但想要把电视剧拍得非常非常不好,更不容易。当年有人评价毕加索的时候就是这么说,一个非常非常会画画的大画家,要把画,画得像一个不会画画的三岁小孩画的一样,这需要深厚的功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我认为郑导有模仿毕加索的意思,也想“深刻地幼稚”一把。
严肃地说,《新编辑部故事》创作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样的人会看它?或者说,这部戏拍给什么人看?如果说是原来《编辑部故事》那批老观众,那么,他们的口味一定是喜欢那种沉着安静值得回味的幽默感,因为他们相对年龄较大,不像戈玲身体那么好,经不起《新编辑部故事》那么夸张厉害的折腾;如果你的观众定位在90后小孩,那么,大叔你又太土太古老了,还真不如《爱情公寓》呢!这帮小家伙说:对不起,演员不够靓,台词臭又长。
电视剧或者电影就像炸弹,不同的炸弹轰炸的目标也不太相同。比如深沉厚重的鱼雷弹打飞机就不大好使,反坦克的火箭弹打潜艇也不给劲儿。炸弹的风格越独特,针对性就越强。《新编辑部故事》明显就是风格厚重的水下鱼雷弹,值得玩味的是,它居然瞄准了青春时尚偶像这样的飞机一族。大叔,太重了,实在飞不起来呀!
《营销学》说:“产品的特质不符合目标客户的需求,于是,营销才有了用武之地。”天呐,理论有时候不仅是灰色的,还是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