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戈》:昆汀暴力美学没有中间道路

2013年05月13日11:37  京华时报 微博

  《被解救的姜戈》,没有《勇敢的心》撕心裂肺式的呐喊,却伴随着黑色幽默慷慨赴死。回溯美国黑人奴隶时代,自由其实并不仅仅是打断枷锁,挣脱绳子,杀掉奴隶主这样简单,更多的是走上了心灵的救赎之路。因为自由是和平的,是法治的,这就如同姜戈最后反击坎迪庄园前,在笼子中的一帮奴隶们,惊诧地看着姜戈策马扬长而去的时候,他们心里应该才真的明白了什么是有职业、有理想的自由。

  每一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诠释着他们心中的自由。牙医舒尔茨有着德国人的严谨幽默和夸张自信的处事风格,在自身正义的驱动下,腰间的枪随时可以崩飞对手的脑袋。面对如榆木疙瘩一般的姜戈,舒尔茨一直在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这个黑人朋友,你可以,你行的;假如你有枪,对面的奴隶贩子,不过如西瓜一般脆弱。最终在营救姜戈媳妇的时候,本不会死的舒尔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他心中的那份自由——不愿意受辱于奴隶主,开枪打穿了他的心脏,自己也被霰弹枪喷成了马蜂窝。

  农场主坎迪坐拥大农庄和一干黑人奴隶。在他眼里,黑人如动物一般,随便可以惩罚或者买卖,只有白人才享有这样的自由。他死时那诧异的表情,不仅仅来自于对面这个赏金猎人居然敢向自己开枪,更多的是一种困惑。困惑于白人有钱有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识趣的家伙,到死他也没想明白这背水一战的反击是怎么回事儿。甚至他的老仆人,黑人史蒂文,都对解救无动于衷。

  姜戈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明白自由到底是为了什么,直到他明白,他可以去救自己的妻子。但姜戈毫无舒尔茨的老练与大胆,当看到同为黑人的奴隶们被鞭打,被凌辱,他的情绪变得非常紧张。舒尔茨死后,他却顺利继承了舒尔茨的做派和行为,甚至无辜又诙谐的表情也爬上了他的脸。当看到姜戈用三寸不烂之舌骗守卫放走他的那一瞬间,你忽然明白,他真的自由了。

  应该说,姜戈还能杀个回马枪解救自己的妻子不太符合逻辑,正常情况下被俘后难逃一死。但是昆汀的暴力美学没有中间道路,它渲染起观众的情绪,只能不顾现实地杀他个干干净净。 (吉安冰)

(责编: 羊小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