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将王菲的车截停在了桥下”,也迅速成为媒体人和文化人的讨伐对象。
朱白(媒体人)
跟公众从微博上获知王菲与李亚鹏离婚后的惊恐状类似,娱乐编辑记者也在这一刻开始了吐血般加班忙活。从反应速度和执行力来说,媒体表现惊人。当然,万众瞩目之下,也就更容易被人指责灾梨祸枣。比如某网站在第一时间公布王菲返京后端坐车中的照片,“迅速将王菲的车截停在了桥下”。其中的关键词“截停”,也迅速成为媒体人和文化人的讨伐对象。
这股声讨甚至牵扯到新闻伦理和报道底线。比如“截停”是否合法,以及在伤痛不已的明星面前不顾及对方感受地闪光灯狂闪……类似的报道的确处于两难境地,既要满足猎奇和知情权,又要小心不能触碰公众敏感之处。但公德私德以及公私边界的讨论不应算在这一语境之内。就连在这次报道“过失”中被反复举出的戴安娜车祸遇难,相关狗仔被起诉的也是“过失杀人”,而非“侵犯隐私”。当然并不能单单说媒体对明星的曝光无底线,前提是大众需要这样的消息。你不能看着新鲜出炉的新闻时痴痴地笑,回头却骂人没底线没操守触犯伦理道德底线。
我们当然可以提出反思,正如十五年前戴安娜因狗仔队追逐而车祸丧生的极端例子。与其质疑和反思狗仔对明星的穷追烂打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死亡,不如首先质疑这种文化如何产生,而不是将刺刀仅仅对准那次事件的摄影记者。要反思的或许还是公众对明星生活千篇一律的无聊依赖和赏玩心态,而不是仅仅对提供这种材料的媒体和渠道进行指责。
是否做名人乃至做一个万众追逐的名人,常常可以是名人自我的选择。正如王菲在飞回北京登机前发布微博公布离婚消息一样,有人质疑她不可能没预见到一场追逐在所难免。
太多道德楷模展开攻击,认为狗仔即为黄色下流小报雇佣的没有任何新闻职业道德的“临时工”。但事实是,在戴安娜事件中,当时驱车追逐的摄影师大多来自世界一流图片社,其中杰克奎·兰格威曾任美联社摄影记者七年,报道过卢旺达大屠杀、波黑战争、中东战争等世界重大新闻,不但技术上乘且享誉世界。在“祸端”发生之时,迅速将之贬低甚至摘除自己所在的范围,乃是人类最爱玩儿的一种廉价把戏。
也正如戴安娜的哥哥说的那样:“所有刊登过戴安娜照片的媒体编辑的手上都沾着戴安娜的血”,不应该将“罪”归在其车祸中穷追的狗仔。要求某网站道歉也会显得莽撞。在这种整体潮流之下,针对个人的不满并不能达到效果。至于后来的道歉声明也像一个笑话,众所周知任何报道功过皆属于一个集体,全盘让一线记者承担所谓的责任,既显得后方编辑乃至主编没事干,也低估了围观群众的智商。
仅从国情出发,目前的新闻报道当然是要以更放开和应变多种方式为合理,而不是在各个方向上的束缚中找到快感。你相信那种裹住脚之后更显优美的审美趣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