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罗毕
“好梦”的想象力远逊现实
话说到了2014年,王朔们的“三T公司”(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过)又开张了。这屌丝苦逼的“三T”,用积极正面的说法,就是“好梦一日游”,就是《甲方乙方》。但这回,可比“好梦”更积极,更高大上了,成了《私人订制》。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梦的场景更精美了,服饰道具更精细了,演员更圆熟了(以葛优、范伟为主),观众们在年末的影院里确实也都笑了,但笑完居然还不买账,回头就是一片口水啐在电影编导的脸上。说是三个段子加一个公益广告,这次完全没有诚意,连个像样的故事都没心思好好编出来。
编剧王朔没有应答,而冯导的回应,倒也干脆,喜剧就是玩儿的,要一本正经地完整故事干吗?接着,在微博又历历数出自己在电影中英勇突破,意思便是电影玩笑归玩笑,但主题思想还是很犀利很严肃很突破禁区的。你瞧瞧,“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样的话,我都光天化日在大屏幕上说了。何况,结尾还有雾霾污染和环境灾难。
这些桥段,都是事实。但观众们的不买账,也自有其真实原因和感受。这些对权力和现实的嘲讽和调侃,在今天看来,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与其说是在嘲讽,不如说是在调情。就好像一道足浴按摩,咯吱一番,让你更舒畅。因为,即使把情节都编制成喜剧好梦,这些梦,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面前,都幼稚简单得远远没有现实更有想象力。
嘲讽被改装成语言游戏
司机范伟订制一份领导生活,让各路人马玩命地来腐蚀他,让他经受考验。经受啥考验,就是送钱贿赂,接着是湿身送抱。清洁工宋丹丹宋大姐,辛苦了一辈子,她心头想到的第一个梦想就是“有钱”。于是,葛优给她订制了千亿富婆的一天,北京城满大街可劲地糟钱,假装买房买地买珠宝。(中间第二段,雅俗之争,纯属王朔冯小刚在文化圈的个人心结,大多观众最不逮劲的一段,略去不表。)
问题就这样来了。不论这电影更多来自王朔的剧本还是冯小刚的导演意志,故事低幼得惊人。这年头,稍稍知道点事的人都明白,贪官哪是看一小盒现金就心动,遇到个泳装女就激动的。范伟最后被一个泳装女下属就打倒在地,居然还悲叹:“群众当中有坏人啊!”——似乎贪官腐败都是被群众拉下水的。这几乎成了为贪腐进行无辜辩护了。而宋大姐的富豪梦,也完全就是免费送给屌丝阶层的糖衣炮弹和精神鸦片。去售楼中心看房买房,其实压根就不是富豪干的事,完全就是苦逼屌丝攒了一点钱拿去换一个窝的经历和场景。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私人订制》与《顽主》的根本区别。顽主们干起三T公司,其实是为了来恶心大家一把,整个电影充满了不满和嘲讽。其中张国立主演于观,在电影最后一个倒立,对着整天劝说他好好找个工作的女朋友说,其实我就是不想工作。不工作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不屑于合作,压根就不愿意进入被管束被规训的秩序。在1980年代末,顽主这种爱谁谁,谁也别管我,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态度,其实是对秩序和现实的抨击。但这种嘲讽中的及物性和攻击性,到了与冯小刚合作的《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就慢慢被剔除,被改装成了语言游戏。
“订制”几乎成了精神自慰
《私人订制》就是一场耍嘴皮之后的自我安慰。这说话的调调,再往低里降一格,几乎就是阿Q的精神自慰法。从“顽主”到“订制”,王朔式反讽如一条下降曲线赫然显露。这其中,王朔本人创造力发生了多大的蜕变于我们而言无关紧要,但京油子的那种侃爷调调来嘲讽现实的力量变得如此虚弱,几乎成了一地鸡毛,其背后根本原因,不在嘲讽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于我们所生活其中的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拜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这批自媒体的海量信息爆炸所赐,现实本身已经大面积浮出海面,远远超出了虚构作者和编剧的梦境想象。正是这些漫溢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信息之海,让侃爷的嘲讽和大话成了无足轻重的泡沫。如果哪位爷还要把这泡泡当真,当成了不起的勇气突破,那就不单无足轻重,他自己还真的成了一个现实中的小丑,朝天吹泡,唾面自干。
殷罗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