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舌尖有真情 《舌尖》有“猫腻”

2014年05月28日15:21  南都娱乐周刊 收藏本文     

  时评 杨闳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这句正确的废话,语出汪涵早前的一档节目《真情》,后来在《天天向上》上经常被拿来调侃,成了一句煽情时刻的必备语录。

  就电视节目来说,煽情或者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些都没问题,但最近因为《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中,过于浓烈的煽情气氛和令观众措手不及地就欣赏了一段冗长类似知音体的“人间真情真爱”故事,确实存在了大大不妥,也令网友观众再掀起一股毒舌吐槽之风。

  即便刻意回避掉是否造假那些细节(如提琴女孩与上海编导的关系),网友质疑的提琴女孩那价值40万元一把的提琴,也足以证明其生活并非艰难,这些足以让观众产生不良观感了。

  倘若不是悲情讲述和刻意渲染的母女艰辛,最后的那碗并非正宗的红烧肉是否就不存在展示价值了?难怪上海观众发出质疑,从一碗红烧肉看出眼下社会巨变有多大,诸如偏执的教育问题,是什么动力驱使母亲可以做到与丈夫五年不见面,连家中老人重病也可以横下心来不让孩子与之见面?观众抱怨这样的节目存在“三观”问题,而吃货则相当苦恼于,为什么美食纪录片沦为了一部“人间有真情”的节目,况且即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真情”,在很多质疑者看来,这还是可疑和涉嫌伪造的“真情”。

  尽管《舌尖》总导演陈晓卿用“是我们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纪录片观‘毒害’太深”,来解释山里人采蜜造假拍摄的缘由,但这种试图四两拨千斤的做法,还是深深地伤害了《舌尖》的观众,尤其是那些刚刚张大嘴巴惊叹完的吃货观众。

  造假于纪录片来说是非常严厉的指控,如果真“受西方资产阶级毒害太深”,更应该深知这一点,没有一个西方经典纪录片这样告诉过你们,为了视觉震撼可以在画面中加入凭空捏造的东西。纪录片与标准意义下的电视电影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们愿意相信这取于真实的一幕,这些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甚至难以理解的一幕,被我坐在荧屏前看到,这当然会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央视的《舌尖》深深地摧毁了这种“享受”。

  而眼下,正如我们为了谋取观众的一滴眼泪,可以毫无节操地在美食纪录片中无尺度地渲染悲情故事,我们也在号称真实的纪录镜头中窝藏了无处不在的伪造斑点。这不至于构成什么罪过,但却相当恶心。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