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夫人朱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任逍遥》此前在国内甚至连小范围的圈内放映都没做过,没去戛纳现场的人肯定不可能看过该片。就连她本人也没来得及看一眼。“我都没有发言权。那么多的叫好和批评,根据从哪儿来?”朱炯还透露,目前贾樟柯本人还在法国奔波该片的发行和下一步投资。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北京时间5月27日凌晨在法国落幕。中国内地惟一进入竞赛单元
的《任逍遥》及其他华语片均未能出现在获奖名单里。
应景的评论随后纷纷出炉,议论中国影片此次的“铩羽而归”。较为典型的是5月29日的一条评论,称“戛纳”是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一记清醒的耳光”。评论认为今年戛纳3部关于中国的影片《任逍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哭泣的女人》,都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的穷,与以往得过国际大奖的例如张艺谋作品比,并无更胜一筹的感染力,“老外看腻了贫穷……”还有关于此前备受媒体追捧的导演贾樟柯“败走华容道”的描述。
有意思的是,类似的“炮轰”,全部出现在戛纳奖项落空后。而此前,舆情截然相反。
离电影节开幕还早着,就有大量文章开始预测《任逍遥》等的获胜几率。从4月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宣布入选名单开始,各种对中国电影进军戛纳的溢美之词一直铺天盖地。关于本届戛纳的中国电影,我们熟悉的是石破天惊、好评如潮、戛纳大热、国际性关注等一类词汇。贾樟柯被推为“将成为一代大师,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任逍遥》主演赵涛则被冠以“最佳女主角奖的有力候选人”。
落选消息传来,第一时间的“理性反省”也开始了。从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到西方审视东方电影艺术时“寻求风味小吃的标准”,直到批评今年戛纳“只有黑灰色调”,甚至“喂猪需要满汉全席吗”的谩骂,一时风起云涌。
但是,喋喋不休地说了这么多话的人士中,到底有几个真正看过《任逍遥》和其他送展影片?对于看不见的电影的追捧和贬斥,说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朱炯认为,关于戛纳的报道铺天盖地,很多报道应该说都是“一种想像”。他们对贾樟柯片子的期望固然让人高兴,但是这种“想像和期望”并非来自真实的接触,就不能作为褒贬的依据。
从戛纳归来的演员周迅正在《恋爱中的宝贝》片场赶拍夜戏。周迅很肯定地对记者透露,此次她的戛纳行,只接受了3家媒体的采访:央视、中国青年报及北京的《娱乐现场》。因此,她不清楚“国内宣传的热度”。身历本届戛纳,周迅不认同所谓的“中国电影一无所获”。周迅认为,事前瞎捧一气,事后又说得一无是处,都不公平。在周迅看来,所有电影节存在的意义,都是“给全球影人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体现一种‘做电影的精神’。”
今年关于戛纳电影节的中国想像,实在是太丰富了,无论是吹起的泡沫还是之后的幻灭。一位影评人称之为“虚火攻心”。例如,很多媒体把正式参赛的作品和一大堆边缘性的展演活动“或无知或有意混淆”。此次入选仅一部《任逍遥》,但是,像《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及其主演周迅、陈坤等一堆外围观摩单元的出席者都被媒体“一锅烩”,逮谁是谁。实际上,所谓参展影片,并非高不可攀,也许是因为特色,也许是因为渠道,片子得以在电影节展演,但这应与片子质量关系不是很大———打个比较“损”的比方:北京开科博会,有人在会外也摆了地摊儿。但这地摊儿不等于科博会本身。参赛片与参展片就是这样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电影与戛纳的最终结缘,屈指可数:获得最高奖“金棕榈”的仅陈凯歌的一部片子;获影帝称号的仅葛优、梁朝伟,得过最佳导演的仅有香港王家卫和台湾杨德昌。大名鼎鼎的张艺谋也只是凭《活着》得过一个摄影技术方面的奖项,笑容风靡戛纳的巩俐则干脆与戛纳奖项无缘。
“就在很多常识性问题尚未弄明白之际,已经把远在异国的一个电影节炒得闹翻天。各种不经大脑的大话频频出现,而所有喧嚣的最后一个音符则是‘铩羽而归’,这不是自说自话是什么!”有人分析认为,中国电影又不是第一次去戛纳,更不是第一次亮相国际电影节。我们的反应如此诈唬和亢奋,其实透着的是一些人骨子里那种深刻的总怕被人瞧不起的自卑自怜,和由此生出的另一极端的自高自大。(本报记者陈娉舒)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