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乐坛鬼才黃霑因肺癌在香港病逝专题 >正文

南都社论:沧海一声笑渐远 江湖再无丝竹声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7:46 南方都市报

  一个人是一个故事。黄霑,便是一个断断不会被轻易忘记的故事,虽然他已于昨日凌晨溘然离世。

  而随着他的离去,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一段旋律收了尾,一段历史也结了句。他的故事,其实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段努力,是国人耳目乍开的一番尝试,是一个强硬社会生长出软性空间的过程。

  “乐坛鬼才”的雅号,并不能总结黄霑的寄托,正如资深填词人的身份,其实并非他的依归。能够同金庸并称为香港的大才子,以62岁之龄回到学校攻读流行文化的博士,他的性情乖张鬼马,对待创作能够雅俗不悖,黄霑,终究是香港这片世俗热土文化表现的一个代表。

  但他最钟情于度曲填词,自得于对粤语流行音乐的贡献,2000多首歌曲,是他面对生活的一个线索,《我的中国心》与《沧海一声笑》,成为见证其豪情与多情的经典。

  香港的流行音乐,并非自黄霑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璇等人的大上海歌曲,也是港人热衷的形态;五六十年代,鲍勃·迪伦、猫王的西洋摇滚,又是一股新的潮流;再往后,还有台湾的流行音乐大举入港。而这其中并未曾出现香港的本土努力,出道的港人歌手与词曲创作,也依然处于模仿阶段。

  而黄霑这一代创作人的涌现,是吸纳之后的必然薄发,虽然是在商业化的文化运作下,他们强调粤语的韵味、中文的典雅,要发出香港自己的声音。于是,那一句句“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与“应知爱意似水流,斩不断理还乱”,以个人意气最为憧憬的侠义豪情与缠绵柔情,燃烧了港岛,也自南北上席卷了内地……

  这是香港流行文化黄金时代的开端,黄霑填词的流行歌曲,是一面猎猎作响的大旗,以古典语文结合流行旋律,也在他手里到达一种高度——而因此,便没有人胆敢一语断死香港歌曲“格调低下、肤浅空洞、千篇一律”。

  而那些当年心智初开的内地少年,又怎么能忘记那一集集追看港剧、一句句抄下主题歌的“旧时光”?

  有心人还会注意到,那又是顾嘉辉作的曲,这样的过耳难忘,那又是黄霑填的词,这样的工整雅致,后来才慢慢知道,这两个人,便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人物。

  而且,那些美丽青春的面孔、恩怨情仇的情节、刀光剑影的世界,分明跟这些琅琅好听的词曲结成了视听的装甲联盟,冲击着刚微微打开一丝精神窗户的国人。

  香港的流行文化,也因此成为大陆大众文化自闭多年之后的第一个消解对手与重建参照——多少年轻人选择无条件地“一边倒”,来表达他们对于样板文化的厌弃和反叛。一个强硬的社会机体,因此慢慢有了越来越多的软性空间。

  回看这其中的奥妙,以黄霑的个性与作品为代表,应在了他身后所获的一句共识性评价上——“不扮高深,只求传真”。而他的真又偏偏传得这般潇洒。

  而现在是否时光不再?华语流行音乐是否已经式微?

  黄霑先有“不信人间尽耳聋”的自信,继而却是“其实人间尽耳聋”的无奈。这或许是因为他所熟悉的港式流行文化形态已过辉煌,更或许是任何文化都需要流水不腐。但不管怎样,历史是回不去了,对不对?

  新的成长永无止境,只是那一辈人,与他们创造并带来的时代转折,令人感怀。此前,张国荣、林振强、梅艳芳、梁弘志……一个个离去,如今在南国还存留暖意的初冬,这单上增添了新字。这些名字,因为触动我们去梳理并珍视一段刚刚觉醒的生命憧憬与冲动,而让人依依不舍,一如黄霑写下的词句:

  “半冷半暖秋天,熨贴在你身边,静静看着流光飞舞,那风中一片片红叶,惹心中一片绵绵……”

  从此,沧海笑声渐远,江湖不闻丝竹。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