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话剧《茶馆》专题 >正文

评论:看《茶馆》并非多余的担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01:34 新京报

  北京人艺的《茶馆》终于又开张了,我莫名地高兴。好几个月了,终于让我看到一出靠谱的话剧。如今北剧场倒了,戏剧环境萧条不济,即使请来明星客串一下,观众也不买账,其一演得不尽如人意,其二票价高得惊人,只能让人望而却步,直至不屑一顾。《茶馆》的上演算是为今年的萎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腕名角都是如今影视剧中的红人,演出水平又属国家级的,能不好看吗,于是还未开演,国庆七天的票就被抢空,乐得人艺合不拢嘴。

  《茶馆》我先后看过至少三遍,这次利用采访又猛看了三遍。人艺可不是每年都会推出这出戏,从1956年首演至今算起,半个世纪以来,总共在国内上演过8次,这次恢复的又是最早人艺导演焦菊隐版本的《茶馆》,意义更为特殊。

  《茶馆》看的是历史风情与表演艺术与导演手法的三重奏,虽然看着激动,我却有了份多余的担忧。因为悉数看来,这批新茶客们也都50岁上下,再过10年谁来接班呢?这个问题我曾向扮演王利发的梁冠华请教,他想了想说,现在能接班继续演《茶馆》的几乎没有。

  其实演员断代的问题不只在戏剧界在整个艺术领域都存在,而断代的原因是失去了本身的优良土壤。即便导演林兆华在1999年导《茶馆》时曾作了翻新,但根本问题仍难解决,林兆华说,戏剧环境越差《茶馆》就越受欢迎,这句话最恰当不过。

  谈到戏剧环境,让我想起了北剧场的倒闭。上周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曾经看到过的那些精彩的剧目都一去不复返了。北剧场的经理袁鸿却没有任何抱怨,他把全责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上,但我知道,这不能全部怪他,他们是被目前的戏剧环境湮没了。

  北剧场的股东们没有一个是大款,仅凭着一股对戏剧的热情,想做出一番事情来。他们一贯坚持普及戏剧的低票价原则,发起过一次次戏剧活动,和国外比起来,他们这种民间自筹资金普及戏剧的方式恐怕绝无仅有。文化部的官员告诉我,政府对民间戏剧活动或是民间剧场目前还没有资助,不过新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已允许剧场以自己的名义办演出,政策的放宽有利于民间剧场的经营。但即使这样,袁鸿还是走了,只是他这些年为戏剧做的事告诉我们,戏剧的扶持与普及不是动辄百万的工程包装出来的,民间戏剧繁荣了,我们的戏剧环境才能好转。

  如今,《茶馆》热演着,北剧场也由中央戏剧学院接管着,但是我们到底还能看到几次《茶馆》,每年还能看到几出好戏,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天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7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