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奥斯卡这碗粥还是被如愿以偿地平均瓜分,不过,从影片质量本身看来,这种平均也颇为恰当,甚至没有故意要照顾大多数的中庸思想。因为《断臂山》(新浪娱乐编注:又译《断背山》)的确出色,《撞车》也绝对好看,于是三三分之。无论李安再强调多少次“原本只是想拍部没人看的电影”,传递出浓浓爱意的《断臂山》吸引的文化热潮和一片好评让他只好乖乖消受那一个个国际大奖,包括奥斯卡这个“最佳导演”小金人,李安打心里不会说“我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吧。
“《撞车》的编剧太出色了”,半年前看了DVD的狗狗如此惊呼,出色的编剧加上完美的剪辑,影片就驾驭着张弛自然的节奏和充满巧合的戏剧冲突,冲撞出关乎洛杉矶族群矛盾的震撼性社会议题。在1999年的《美国丽人》之后,励志和魔幻的学院口味一直引领奥斯卡评选多年,《撞车》获取“最佳影片”可谓是一次味蕾回归。影片对“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剪辑”的绝对所有权,也成为两个可量化的证据,支撑起其最终的胜利。
社会性的《撞车》通过层层矛盾设置引导剧情,而情感性的《断臂山》则通过情绪张力弥漫出颇具普世价值的同性情谊。“西部片从来就不是约翰.韦恩或伊斯特伍德片中的那个样子”,本着这种质疑,李安重新去认识美国西部。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东方式的委婉感情介入美国西部的粗犷地貌,抚平和柔化了那里原生态的保守与粗暴;也可以认为这是西部片(不论是约翰·福特还是莱昂内作品)一向专注于表达的男性情谊的极端放大,最终超越了友谊达至爱情。在李安镜头下,西部片不再是固定造型下的拔枪决斗和因果式的报复寻仇,小景别到大全景的转移也不再为了情绪爆发和矛盾疏解,西部成为了万宝路与Levis之怀旧时尚,视觉重点上调至天空的拍摄手段,也让广袤的怀俄明蓝天包容下同性之爱。
配乐于《断臂山》不但是相互依存的,还具有了时间性,它适时飘散而出,随故事发展、随情绪起伏。它吻合于每一个剪辑点,流淌于影片时间横坐标上,往纵向上与剧情交错出完美波形,塑造影片躯体;往立体面上,垂直着延展情绪,并成功地使得敏感话题让位于真情与怀旧,听觉也随之梳理出甜蜜与悲痛。如果说空旷的口哨与宏大的交响是莫里康内音乐系统里的西部印象(参看莱昂内的“意大利西部片”);那么清新的蓝草吉他与纯净的提琴协奏则呈现出GustavoSantaolalla的牛仔柔情。这位来自阿根廷的作曲家在为李安作品配乐中,选择与其上一部大作《摩托车日记》里同样的器乐结构(吉他与弦乐),但极为克制,决不通过声响强度的突然扩大去掀起尘嚣、振奋情绪,毕竟《断臂山》的主人公无法像格瓦拉那般认清自我、胸襟开阔,西部宽广的天地疏解不了保守与顽固,两个牛仔始终因彼此生活在抑郁中。
纯净的声响与宽阔的场景共同构建了《断臂山》之表,而其下却始终抑制着那股无从爆发的情感洪流。表里不一的这座死火山,却成功地散发出真情的芬芳。seamouse/文